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清朝統治者籠絡知識階層的目的是什麼?為達目的他們做了什麼事?

2022-08-04由 雨棠文史 發表于 林業

三為祭酒是指什麼

在古代,稱知識分子為“士”,若以具體人而論,則秋“儒生”。“士”是社會中對知識界的通稱,因而構成了社會的一個階層。

其他從農、從工、從商也都各成一個階層。

按階級劃分,勞動者是被壓迫階級或被統治階級,

“士”附屬於統治階級,是統治階級的後備力量

。他們以擁有知識並透過科舉考試,或被薦舉而步入統治階級的陣營。在我國封建社會,

“士”在社會中居於首要地位

,形成士、農、工、商的地位排列順序。

勞心

之人,農民等勞動者為

勞力

之人。

孟子謂: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即勞心者為統治人的,勞力者是被統治的人。此為歷代不易之論,天經地義。可見,

這個階層在社會中所處地位極端重要。

清依靠強大的軍事力量統一全國,但不能用軍事力量治理天下,而需要知識分子強有力的支援,動員他們積極參加清朝的各級政權,以鞏固大清王朝的統治根基。與歷代漢族統治者不同的是,清朝是以一個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來統治居地遼闊、人口眾多的漢民族,其文化也落後於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

清朝統治者籠絡知識階層的目的是什麼?為達目的他們做了什麼事?

因此,漢族知識階層能否與之合作,擁戴它,支援它,對清朝的國運長久具有不容忽視的意義。清朝為了達到它的根本目的,不惜千方百計,

極力籠絡知識階層

,用各項優惠政策來吸引和鼓勵他們投向清朝,使之成為它的一部分,並在它的指導下,實現對漢人也是對全國的統治。事實證明,在漢族知識階層的全面參與下,不僅鞏固了清朝的統治,並且把它推向了繁榮的盛世階段。

尊孔重道,崇尚儒學

是清初以來以思想籠絡知識階層的一個最重要的手段。

自西漢以後至清以前,孔子已成為千古不易的

至聖

先師,在中國居於獨一無二的獨尊地位,他不只是知識界的崇拜偶像,也是中華民族包括歷代統治者共同尊奉的人間至高無上的神聖人物。

孔子的思想儒家學說,被奉為封建統治的思想武器,成為統治地位的建國和治國的指導思想和強大的理論基礎。孔子及其學說跨越時空,超越時代的侷限,為各代所通用,又是無法取代的思想理論及道德規範準則。它在中國漫長的歷史發展中,顯示出無盡的魅力,發揮了主宰中國歷史發展的巨大而深遠的作用。尤其重要的是,儒家思想已灌注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變為支配人們意識形態的主要內容。

清朝統治者籠絡知識階層的目的是什麼?為達目的他們做了什麼事?

清入關前,剛從農奴制脫胎出來,實現封建化為時不久,除了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在政治上尤其是思想文化諸方面較之中原還是比較落後的。就是說,當時還不具有自己系統而完備的思想理論。當他們一進入文化先進的中原,單憑軍事統治固然不可長久,而以本民族較為落後的理論思想也難以維繫統治。聰明而富有政治胸懷的滿族統治者毫不遲疑地接過儒家的思想武器為自己所用。

清初入關,以

多爾袞為首的滿族統治集團大搞尊孔、祭孔的活動

,在孔子的神位前,表達他們的虔誠和敬仰。他們照明朝及其歷代的做法,繼續封賞孔子的嫡系裔孫為衍聖公,給予獨尊的政治地位,向全國明示:大清將遵循儒家思想路線不變,是中國的合法統治者。

聖祖即位後,在四輔臣的輔佐下,繼續尊孔,從康熙元年開始,每年二月和八月兩次祭孔,派大學士一名主祭:隔一段

時間,便將衍聖公孔興燮請到京師,由禮部度請。除了祭把孔

子,還

將漢族人民欽仰的英雄一關羽,尊為神

,封為

關聖帝君

,每年四五月間派官員祭祀一次。其他諸如

太歲之神

城隍之神

先農之神

等神,本為漢族所信奉,清朝也奉若神明,由朝廷按時遣官祭祀。

清朝統治者籠絡知識階層的目的是什麼?為達目的他們做了什麼事?

還有,歷代帝王也受到尊敬,每年在他們的神位面前,清朝都以後繼者的身份表示敬意。凡此

種種舉動,向漢族人民及其知識階層表明,清朝尊重漢族的傳統文化和習俗,用以消除漢族知識階層的疑慮,淡化他們對異民族的排斥心理。

當聖祖親政以後,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積累,他比前輩更清楚地認識到尊孔崇儒的深遠意義,對清朝生存和發展的至關重要。康熙十七年,正值平三藩的戰爭,清朝的形勢已明顯好轉,他就強調崇儒,道:

自古一代之興,必有博學鴻儒,振起文運,闡發經史,潤色

辭章

,以備顧問著作之選。朕萬幾餘暇,遊心文翰,思得博學之士,用資典學。我朝定鼎以來,崇儒重道,培養人才,四海之廣,豈無奇才碩彥、學問淵通、文藻瑰麗,可以追蹤前哲者!

聖祖大概是從吳三桂振臂一呼,天下大亂的教訓中,更深刻地認識到用崇儒重道教化百姓,招賢納士以籠絡知識階層,是鞏固其統治的最好手段。所以,他說出的這番話,是很有見地的,對於當代仍不失借鑑與啟發的意義。

清朝統治者籠絡知識階層的目的是什麼?為達目的他們做了什麼事?

康熙二十三年

十一月,正值隆冬,聖祖冒著嚴寒,首次南巡,駕幸曲阜,親至孔子家鄉朝拜。及至闕里,先由孔廟奎文閣前,步人大成殿,向孔子神位行三跪九叩首禮,並宣讀

御製祝文

,贊楊孔子

開萬世之文明,樹百王之儀範

,他

居今稽古,期雅化於萬方,系惟典訓之功,實睹義安之效。

詩禮堂

,聖祖和隨行大臣聽監生孔尚任進講

大學聖經首節

,舉人孔尚位進講

易經繫辭首節

聽後,聖祖命大學士王熙向衍聖公孔毓圻等宜布他的旨意:

至聖之道,與日月並行,與天地同運。萬世帝王,鹹所師法。下逮公卿士庶,罔不率由

聖祖給予孔子的評價,無以復加,明確指出,孔子的

至聖之道

,不只帝王要學,公卿百姓也要學習。他還囑附孔氏族人要

世守家傳

,務期

以奉先訓

,付諸實際行動。聖祖遍覽孔子

聖蹟

,特書

萬世師表

匾額,懸掛於大成殿上,傾注了虔誠敬奉之情。

聖祖以滿族皇帝之尊,拜倒在漢族尊奉的先師面前,表現出政治家的博大胸懷和遠見卓識,尤其是衝破民族的狹隘觀念,消除滿漢民族間的界限,是需要拿出巨大的勇氣的。他做出了表率,就連那些明末遺老特別是尚持敵視態度的部分儒士也為之心動。

聖祖大力倡導尊孔重道,率先示範,對爭取知識階層向清朝靠攏

,正日益產生出巨大的思想動員作用。

聖祖倡導儒學,並非說給別人聽,而是自己躬身實踐,首先帶頭學習經書。聖祖天性好學,但為權臣鰲拜所阻,不能行其志。

清朝統治者籠絡知識階層的目的是什麼?為達目的他們做了什麼事?

康熙六年

,時任弘文院侍讀的一代名儒熊賜履,上疏痛陳時弊,認為一切時弊還不傷根本大計,而

根本切要,端在皇上

。他請求聖祖以現時年齡

正宜慎選左右,輔導聖躬,薰陶德性,優以保衡之任,隆以師傅之禮,又妙選天下英俊,使之陪侍法從,朝夕獻納。

於是考諸六經之文,監於歷代之跡,實體諸身心,以為敷政出治之本。

熊賜履的主旨,是要聖祖努力學習

六經

,延請老師輔導,選俊才之士輔佐,使之培養高尚德性,學會為政之道。

次年,他被提升為秘書院學士,再次上疏,強調

講學勤政,在今日最為切要

。這兩次上疏都遭到鰲拜斥責,而未能實行。

不久,聖祖清除鰲拜集團,乾綱獨斷,即於康熙十年二月正式舉行

經筵禮

,遣大學士杜立德

告祭先師孔子

聖祖親自確定人選,命吏部尚書黃機、刑部尚書馮溥、工部尚書王熙、都察院左都御史明珠、禮部左侍郎常鼐、戶部右侍郎田逢吉、刑部右侍郎多諾、中和殿學士折爾肯、保和殿學士達都、翰林院掌院學士折庫納、熊賜履、侍讀學士傅達禮、史大成、侍講學士胡

密色

、李仙根、國子監祭酒徐元文等

16

人為

經筵講官

所謂

經筵

,是由皇帝聘請有學問、操行高尚的高階官員或稱為

儒學

之士,做自己的老師,每年分春秋兩季舉行,向皇帝進講經書要旨,君臣討論,間以議政,故於增進皇帝本人的學問,督促皇帝不斷學習,提高文化素養,把握為政之道,是行之有效的好辦法。歷代多行此制,但遇到荒淫無道之君,所謂

經筵

也就廢而不用,即或舉行,也是徒具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