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徹夜不眠?原來“溼氣”在作怪

2022-07-25由 九派新聞 發表于 林業

寒溼重可以用黃連泡水喝嗎

36歲的劉女士長期飽受失眠困擾,長期依靠安眠藥助眠,逐漸顯現抑鬱、焦慮症狀,嚴重影響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苦不堪言。

朋友推薦,劉女士決定嘗試中醫調治,近期就診於市二醫院中醫科中西醫結合科門診,來時症見:入睡困難、夢多,頭腦昏沉、偶有心煩,時有胃脘痞塞不適感,面色晦暗、常泛油光、容易起皮疹,口乾、納少、排便不盡感,舌暗淡、苔黃膩、脈弦細。經辯證分析,其頑固性失眠的罪魁禍首是“溼氣”。經以黃連溫膽湯、越鞠丸加味,並配合針灸“關元、中脘、豐隆”等穴位,治療20天后諸症消失、痊癒。

在中醫科中西醫結合科門診,總有患者因為“溼氣”前來諮詢。主任謝佔清介紹,“溼氣”常被稱為“萬病之源”,現代醫學統計,超過60種疾病與“溼氣”有關,如痤瘡、溼疹、水腫、泌尿系感染、頑固性肥胖,“溼氣”嚴重甚至會引發惡性腫瘤。

那麼到底什麼是“溼氣”,溼氣要怎麼祛除呢?

謝佔清說,溼氣分為內溼和外溼。內溼指人們喜食膏粱厚味,吃燒烤喝冰鎮啤酒,四季吃冰激凌,口味重而多鹹,久坐不動……致脾失健運,溼濁內生,溼邪阻滯氣機,脾胃納運升降失職,病位偏重於內臟,臨床症狀以脘痞腹脹、食慾減退、早飽、大便黏膩不爽為主。外溼則多是由氣候潮溼、久居潮溼環境或淋雨涉水而致溼邪侵襲人體,溼鬱肌表,阻滯經氣,病位偏重於肌表,臨床症狀以四肢關節痠痛、身體睏倦、後背發沉為主。

祛溼要講究辨證。溼性黏滯,病程纏綿難愈,溼氣宜得不易除。單純靠“祛溼茶”“食療”等方法療效甚微,中醫針灸配合中藥調理,提升脾胃運化功能,健脾祛溼,從“溼邪”產生的根源解決方可奏效。針灸的作用在於疏通全身經絡,艾灸為純陽之物,寒溼為純陰之邪,陽進陰退,陽壯陰衰。

此外,謝佔清提醒,溼為陰邪,祛溼還需振奮人體陽氣,“一動陽氣生,一喜陽氣生”,適當運動,保持好心情能振奮、激發體內陽氣,使之像夏季的太陽能消除地面的溼氣一樣,能很快消除人體內的溼氣。

馬蘇俞

【來源:保定日報】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