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廣元朝天:高山露地蔬菜產業插上騰飛的翅膀

2022-09-24由 金臺資訊 發表于 農業

大坡度高山種植什麼

“山高摔死雞,水急不養魚。”“春種一坡,秋收一籮。”……位於四川北部邊緣、地處秦巴山區的廣元市朝天區,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境內山高坡陡,溝壑縱橫,可耕種地塊小、散、陡,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一度十分艱苦。

如何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民群眾透過土地取得更多收益、增收致富?近年來,搶抓東西部協作機遇,結合農業產業發展實際,朝天區因地制宜推進農業生產設施化、機械化、綠色化、數字化建設,以前沿探索推動農業生產實現新突破,為高山露地蔬菜產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菜地鋪“輕軌” 蔬菜坐“專列”

“5月份以來,牛心甘藍、‘韓將軍’等蔬菜陸續上市,日均傳送蔬菜20~30噸。”採摘、搬運、分揀、打包、裝車……一大早,兩河口鎮惠農蔬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蔡萬平便帶領20多名群眾在蔬菜基地裡忙開了。

蔡萬平介紹,以前種菜、賣菜全靠肩挑背扛,費時費力成本高。今年,得益於山地單軌運輸機的建設,大家種菜的積極性更高了,以前邊邊角角的撂荒地全都種上了菜,合作社蔬菜年複種面積更是達到1500餘畝、產值超過500萬元。

“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必須堅持科技強農、機械強農,大力增加農民收入。”2022年,為降低高山露地蔬菜種植、採收時農資和農產品運輸中的人力成本,朝天區利用東西部協作專案資金,在兩河口鎮蔬菜園區實施山地單軌運輸機建設專案,安裝4條山地單軌運輸機2000餘米。

據朝天區農業農村局農業機械管理負責人羅俊堂介紹,單軌運輸機具有結構緊湊、佔地空間小、可操作性強、建造和執行成本低等特點,非常適合山區地形坡度較複雜的山地農資、農產品搬運,特別是可根據地形需要安裝延伸至邊緣零星地塊,有效解決山區勞動力缺乏、搬運成本過高的問題,破解山區農業機械化運輸發展的瓶頸。

“蔬菜乘上‘小輕軌’,省力、省錢、還省心!”蔡萬平掰起指頭算了一筆賬:按照每畝地蔬菜產量2。5噸至5噸計算,請當地群眾用揹簍運到山下,需要花費人工工資500至1000元;現在使用單軌運輸車單次運輸可達200至250公斤,每畝僅需成本50至100元,大大降低經濟成本的同時,菜農勞動強度降低了70%,搬運時間節約80%。

菜園添“智慧” “菜籃”更安全

盛夏時節,朝天區高山露地蔬菜種植核心區——兩河口鎮高山蔬菜科技創新與成果示範基地,一片鬱鬱蔥蔥,甘藍、辣椒等各色蔬菜長勢正旺。

“朝天區高山露地蔬菜種植面積大,範圍廣、農戶散、環節多,只有透過建立數字化平臺指導產加銷各環節,才能產出高品質蔬菜產品。”2022年,朝天區投入東西部協作資金200萬元,在蔬菜種植核心園區建設“朝天雲蔬”數字化平臺,依託數字化技術進行標準控制。

據瞭解,根據朝天區高山蔬菜產業資源,“朝天雲蔬”數字化平臺在曾家山11個蔬菜種植基地安裝了65套農業四情物聯裝置和數字化系統,實現了高山蔬菜全生產流程的視覺化感知和資料匯聚,提高了農業生產資訊化水平,提高產業收益。

“透過‘朝天雲蔬’數字化平臺的建設,打造朝天區高山露地蔬菜質量可監控、售後有保障、服務高品質的農產品供給。”“朝天雲蔬”數字化平臺技術人員王軍介紹,透過搭建智慧生產控制平臺,以“圖文聲像”的方式,為農戶和種植專家搭建技術服務快速通道;並透過建立全程溯源機制,形成產前農業生產投入品安全問題、產中作業標準化管理和產後的“一菜一碼”,實現朝天區高山露地蔬菜“從田頭到餐桌”全程可控。

同時,以平臺作為資源、資訊和資料的匯聚點打造“雲蔬知庫”,為作物栽培、產量預測和線上評估等方面提供依據,解決“種什麼”和“怎麼種”的問題;積極打通“產銷鏈”,透過多源資料融合等科技手段,及時、準確、連續地獲取農產品批發市場、連鎖菜市、規模化預製菜合作企業的產品需求和價格等市場資訊,實現農業生產、交易、服務環節的互通互融,減少農產品無效供給。

“重點聚焦夯實脫貧成果,做好鞏固拓展文章。”濱江區掛職幹部——朝天區委常委、副區長戴燦東介紹,在東西部協作的助力助推下,曾家山高山露地蔬菜不僅進入了杭州社群超市,種植面積還擴大至26萬畝,預計年產高山露地蔬菜75萬噸,帶動2萬餘戶群眾發展蔬菜種植,促進基地鄉鎮人均增收1。4萬元。(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