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獵鄉筆記,三十年前敖魯古雅的記憶 之二

2021-12-27由 老山貨 發表于 林業

活樺樹怎麼處理不開裂

今天去獵點。

清晨,一縷縷晨霧象絲綢飄蕩在山腰上,我們乘吉普車走了一個多小時便沒有公路了,於是就徒步進森林。這是獨有的明亮型針葉林帶,無數個松針折射著太陽的光澤,林徑上的露珠讓我們踏得飛濺,沒多久,鞋和褲腿都溼透了,沉甸甸的。

走了一刻鐘,就看到遠處白樺林中升起炊煙,說明獵點就要到了。

到了獵點,見許多馴鹿散落在周圍的樹林裡,或臥,或站,悠閒自得,也不怕人。獵鄉的朋友告訴我們,馴鹿是非常耐寒的動物,喜歡食用“恩靠”或“來維特”(苔蘚類低等植物)。

不遠處一架“撮羅子”冒著炊煙,一位穿黃色衣群的少女迎了上來。她叫柳芭,很有畫畫的天賦,正在外地進修,聽說有一些畫還在國外獲了獎。

柳芭熱情地把我們讓進“撮羅子”, “撮羅子”中間燃熱篝火,煮著馴鹿奶,旁邊擺放著兩個“金給”(木製小飯桌),地上鋪著袍子皮,我們席地而坐。我打量“撮羅子”,大約高三米,底圓頂尖,用松木杆斜立圍搭而成,看得出外面是獸皮和樺樹皮圍成的,頂部留有小孔。柳芭告訴我們,“撮羅子”門的對面位置稱瑪魯,是放神像的地方,只有最尊貴的男賓才可在此就座,中間是火位,橫著一根木杆,吊在茶壺、鋁鍋,煮肉、做飯、取暖……都是它了。

柳芭邊與我們聊著,邊用削尖的細木棍挑著條狀的鹿肉在烤,鹿肉噝噝地冒著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柳芭好像看出了我的饞勁,在烤熟的肉上撒了點鹽就遞給了我。

一會兒,鹿奶煮熟了,一人一碗,濃濃的乳汁飄著濃濃的乳香。

我是一個不安穩的人,在人們暢談之際,我溜出“撮羅子”。我首先對“撮羅子”後面的“靠老寶”(樹上的倉庫)發生了興趣。它是以自然生長樹為四柱,鋸掉樹冠後搭成的。橫豎四根木杆搭在四柱的斷面上做底梁,鋪上木杆,上面蓋上樺樹皮,用來貯藏工具、獵物、食品等。“靠老寶”是鄂溫克先民的一大發明,長期的遊獵,鄂溫克獵民不可能修建固定的倉庫,只能就地取材,在離地三四米的樹上搭倉庫,既可防潮,又可防獸、防蠅。

我正選擇角度拍攝,鏡頭裡一位老人騎著馴鹿從樹叢裡向我走來,近了一看,是一位大娘騎著白色的六叉角馴鹿,她身穿藍色鑲邊的袍子,頭上扎著方巾。大娘好像知道我們的到來,與我們打著招呼,我看到她手裡拎著一隻樺皮桶,裡面裝著剛剛採的蘑菇,原來,是專門給我們採的。

大娘是個熱心人,她看我對樺皮桶感興趣,又是裡外觀看,又是拍照,就拉著我的手來到她家的“撮羅子”,從裡邊拿出許多物品,她說,我這些東西上過電影,那年北京來的人就願照這些寶貝兒!

樺樹皮製品是獨特的鄂溫克工藝品,他們就地取材,用靈巧的雙手和奇特的想象製作了許多工藝品和生活用品。傳說,很久以前,有個老獵人看見一棵白樺樹的皮裂開了能捲起來,既好看又結實,便開始用它做用具。我把大娘的物品逐一擺在“金給”上拍照,大娘成了義務解說員。那酷似旱菸盒的小盒叫“捧克”,是樺皮煙盒,外表是簡潔的圖案,木片做蓋和底,古樸而精製;那叫“托拉蘇克”的是一系列圓形樺樹皮盒的統稱,規格眾多,顏色各異,大都是日常盛東西的,一般雕有野獸、花草、樹木圖案和各種紋理。

最讓人興奮的是樺樹皮搖籃,它好似兩個半截扁圓浴盆按一定角度相聯的“L”形,用獸筋做吊繩,外表華麗,這種搖籃擋風又遮雨。據說,每當獵人出獵,就將孩子放進搖籃掛在較高的樹上,即便來了野獸也沒事。

獵鄉筆記,三十年前敖魯古雅的記憶 之二

獵鄉筆記,三十年前敖魯古雅的記憶 之二

獵鄉筆記,三十年前敖魯古雅的記憶 之二

獵鄉筆記,三十年前敖魯古雅的記憶 之二

獵鄉筆記,三十年前敖魯古雅的記憶 之二

獵鄉筆記,三十年前敖魯古雅的記憶 之二

獵鄉筆記,三十年前敖魯古雅的記憶 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