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心理科普丨通用心理治療技術:暗示療法

2021-10-20由 女人要會穿 發表于 林業

心理暗示療法怎樣做

心理科普丨通用心理治療技術:暗示療法

暗示療法(

suggestion therapy

)是一種非常古老的心理治療技術,早在原始社會就已經被廣泛使用。古代的巫醫用它治療疾病,常常能夠取得非常神奇的療效。現在的醫生也有意無意地用它來加強藥物治療的效果。所謂有意,是指醫生一邊給病人做治療,一邊讓病人相信治療的效果會非常好;所謂無意,是指病人相信醫生,這種信任感提高了治療的效果。有人把這種情況稱為安慰劑效應。安慰劑是一種沒有藥理作用的假藥,但是,大約有

30

%的病人吃了以後也會產生一定的效果。很顯然,這種效果完全是病人的心理作用引起的。這種心理作用就是暗示。

何謂暗示,實在難以說清楚。從字面上理解,有暗示就有明示,暗示是相對於明示而言的。那麼,什麼是明示呢?明示和暗示的區別在哪裡?

如果我們把明示理解為下命令,例如:把手舉起來!把門關掉!那麼暗示就是提建議,例如:你最好把手舉起來,把門關上對你有好處。在英語中,暗示(

suggestion

)就是建議、提示、啟發的意思,不同於命令、指導、解釋、勸告。

一般說來,明示是說者的意圖的明確表達,它往往代表說者的利益,聽者不一定願意接受;而暗示模糊了說者的意圖,好象它是代表聽者的利益的,所以容易被接受。

另外,明示強調行動,暗示強調後果。例如,你應該好好休息――這是明示;休息兩天,你的身體就會恢復――這是暗示。把你的手放下來――這是明示;你的手變得越來越重,漸漸垂下來了――這是暗示。

說暗示是暗中提示,明示是明確告示,顯然是不對的。醫生對病人做了仔細檢查後堅定地說:“你沒有病,休息兩天就好了。”這句話貌似明示,其實是暗示。

所謂暗示,是指人或環境以不明顯的方式向個體發出某種資訊,個體無意中受到這些資訊的影響,並做出相應行動的心理現象。換句話說,暗示是一個無意識的過程,它是不知不覺地發生的,它躲過了意識的稽查。

法國的伯恩海姆(

Bemheim

)認為暗示就是受暗示者把別人所暗示的觀念接受過來,並在動作中加以實現。前蘇聯心理學家彼得羅夫斯基等人認為“受暗示性在於一個人很容易受別人的影響,他的行動動機不是從自己形成的意見和信念產生的,而是旁人影響的結果”。另一位學者別赫捷列夫則認為,以詞和聯想過程中產生的心理活動的直接影響是暗示的基礎,並把暗示形象地比喻為“不是從正門,而是從後門”進入意識,來避開批判能力的看守。美國心理學家康克林提出,暗示就是人的認識作用不加批判的接受,這種接受即表現為一種信仰或行動的態度。巴甫洛夫以客觀的生理基礎來解釋暗示現象。他指出,“在人的催眠現象中,引起特殊注意的就是所謂暗示”。“詞,由於成年人過去全部的生活經驗,與那些達到大腦半球的一切外來的和內在的刺激相聯絡著,並隨時成為這些刺激的訊號,隨時代替這些刺激,因而也能隨時對機體引起那些刺激所引起的行動和反應。由此可見,暗示乃是人類最簡單化、最典型的條件反射”。

接受暗示和給人暗示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現象。暗示是當事人無意識地受客體和主體影響,從而使自己的心理、生理乃至行為發生變化的一種心理現象,包括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暗示治療是治療者透過一定的手段,使患者受到積極的暗示,利用暗示對人的心理、行為以及生理的影響,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心理療法。狹義的暗示治療通常指患者在清醒狀態下接受暗示的心理治療方法;而廣義的暗示治療則還包括催眠療法,即在催眠狀態下接受暗示的治療方法。

催眠和暗示的關係非常密切,可謂難分難解。伯恩海姆認為,催眠的本質就是暗示。現在有一種趨勢,就是擴大催眠的概念,把催眠分為深度催眠、中度催眠、淺度催眠和覺醒催眠。所謂覺醒催眠,是指病人並沒有睡著,頭腦一直很清醒,但他已經被催眠了,能夠按催眠師的指令行動。這樣的覺醒催眠,其實就是單純的暗示。

催眠暗示只是催眠療法的一種,還有一種催眠分析,就是在催眠狀態下做精神分析,這樣更容易進入潛意識。如果說催眠暗示是暗示療法的一種,那麼,催眠分析就與暗示沒什麼聯絡了。所以說,催眠和暗示是兩回事。不過,在催眠狀態下,人的暗示性是會大大提高的。

由廣義的心理治療概念出發,在各科疾病的治療過程中,不論是醫生的解釋、鼓勵、安慰和保證,還是醫生的權威性、儀器的科學性、環境的適宜性,對患者來說都具有暗示治療的意義。因此可以說暗示療法貫穿整個治療過程。此外,現代的心理治療與過去相比,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暗示療法更加科學化和規範化。暗示也不僅僅是催眠治療的基礎,在個別心理治療、支援性心理治療中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可見,暗示療法從理論和實踐上看,其實用性很強,在醫療的全過程中隨時可以使用。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暗示療法的適應症是很廣泛的。

成功的暗示可以對人的心理和生理產生雙重效應。例如,透過暗示可以使人感覺過敏或遲鈍,也可以使人產生錯覺、幻覺。有些心境不佳而迷信藥物的患者,可以透過服用安慰劑來改善心境;有些患者由於受到不良暗示可以導致肢體癱瘓,醫生也可以利用權威性的暗示使他們的肢體功能恢復政黨;人工印記實驗更是暗示可以影響人的生理功能的很好例證。暗示治療能否成功,主要取決於以下四點:(

1

)同患者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取得患者的高度信任。(

2

)選好適應證。該療法適用於癔症和一些功能性疾病的治療。(

3

)患者要有足夠的受暗示性,即接受暗示的能力。(

4

)使患者處於強烈的期待狀態。

暗示之所以有治病作用,其機制並未完全搞清,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暗示的確對被試人體產生了明確的生理與心理的變化。例如,格雷厄姆(

Graham

W

1960

年所做的態度誘導“實驗”,使蕁麻疹與雷諾病的受試者面板溫度發生了與原疾病相反的改變。布洛伊爾等人發現暗示改變了人的行為與動機,甚至重新喚起了消失的記憶。

自我暗示療法即由求治者透過自己的認知、言語、思維等心理活動過程,以調節和改變身心狀態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自我暗示的力量是非常驚人的。在自我暗示的作用下,一個人可以突然變得耳聾受損,而僅僅是因為

大腦

管理視覺、聽覺的相應區域的機能受到了擾亂,形成了一個病態性的抑制中心,使神經細胞喪失了正常工作的功能。它們不再接受傳來的資訊,當然不能對這些資訊作出反應。這樣的求治者可以用催眠暗示療法治療,並且可以一下子治好,使不明真相的人大吃一驚。

一個人走進了冷藏間,無意被關在裡面。開始他並不在意,也並未感到寒冷,後來當他抬頭看到“冷凍”二字時,頓時心裡緊張起來。一種死亡的威脅籠罩在他心頭。他越想越怕,越想越冷,最後蜷縮成一團,在驚恐中死去。其實,車間的冷凍機並未開啟,寒氣遠不能置人於死地。他完全是由於自我暗示的作用,因恐懼而導致腎上腺素急劇分泌,心血管發生障礙,心功能壞死而導致死亡的。

由於自我暗示的效果巨大,美國一位醫學教授對癌症的病因提出了新的理論,認為癌症的發展主要不是客觀上存在的癌細胞,而是主觀情緒、自我暗示導致了癌變。這一理論雖未被廣泛接受,但

癌症

求治者一旦知道了自己患病的真相,病情便會急劇變化卻是不可否認的。所以,在心理治療過程中,一方面,施治者的診療語言和行為十分重要,應當慎重使用,以免發生消極的暗示作用;另一方面,施治者必須啟發和引導求治者發揮自我意識的調節能力,消除那些使自己增加精神負擔,不利於心理健康的自我暗示,培養積極、樂觀的自我暗示,使之朝著符合治療要求和有利於祛除病象的方向發展。

一、暗示性的測試

1

、嗅覺法

用事先準備好的三個裝有清水的試管,請被試者分辨哪個裝有水,哪個裝有淡醋或稀酒精。分辨不出的給

0

分,挑出一種的給

1

分,挑出兩種的給

2

分。

2

、平衡法

令被試面牆而立腳點,雙目輕閉,平靜但較深的呼吸後,治療者低調緩慢地說:“請你集中你的注意,盡力體驗你的感覺,你是否感到有些站不住了,是否感到前後或左右搖晃?”停頓

30

秒,重複問話三次後,要被試回答。如感到未搖晃者給

0

分,輕微搖晃者給

1

分,明顯搖晃者給

2

分。

3

、手臂法

要求被試閉眼平伸右手,暗示它越來越沉,沉得往下落。

30

秒後,下落不明顯給

0

分,下落成

-5

寸者給

1

分,下落

5

寸以上者給

2

分。

4

、通電法

置無電源之電極於病人手上(或頸部),然後給予暗示說:“電極能透過高頻電流,使你的手背發熱。”“現在高頻電流進入了金屬板,‘哧——’,你的手背感到發熱了,越來越熱了,你感到熱得發燙!”如果被試者感到熱得發燙,就說明暗示性是高的,否則就是低的。

5

、按摩法

讓被試者的雙手勾在一起,施術者把自己的手包住被試者的雙手,並給予輕微的按摩。施術者的目光固定在被試的鼻樑上,並讓其目光凝視被試者的眼睛,同時暗示說:“你的手麻木了,兩手握得很緊了,你已經不能把你的兩手分開了!你試試看,用點力。”此時,受術者手動了一下,你連忙說:“你的兩手不能分開了,怎麼也分不開了。”如果被試者真的不能分開,說明其有足夠的暗示性。

6

、後倒法

對患者說要為他進行神經系統檢查,然後讓其背向醫生雙手下垂,兩腿併攏直立。醫生在患者背後用手輕託患者微微後仰的頭部,令其閉目,放鬆全身肌肉,再堅定地暗示說:我的手放開時,你就會慢慢向後倒!我已經放手了!向後拉你了!你開始後倒了!後倒了!當手離開頭部後患者真的後倒,就說明被檢查者的受暗示性較強。

暗示的手段是多種多樣的,既有單純的言語暗示,也有藥物暗示、針灸暗示、儀器暗示、手術暗示、榜樣暗示和情境暗示等。只要暗示的手段使患者對治療的有效性堅信不移,就可以採用。

暗示治療可分為覺醒狀態與非覺醒狀態下的兩類方法。覺醒狀態的暗示治療又有直接與間接之分。直接暗示治療是指醫生對靜坐的患者,用事先編好的暗示性語言進行治療;間接暗示治療是指藉助於某種刺激或儀器的配合,並用語言強化來實施的治療。非覺醒狀態下的暗示療法是醫生使患者進入催眠狀態後實施的治療。

二、暗示治療

可以利用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以下一些方法:

1

、言語暗示

透過言語的形式,將暗示的資訊傳達給受暗示者,從而產生影響作用。如在臨床治療工作中講“這個藥是專治療這種病的”、“針刺的止痛效果特別好”等等。如在治療癔症性失明時,輕壓患者的雙眼球同時用語言暗示:“如感到酸脹,就證明視功能正常,看到金色閃光點,就說明視力已恢復。”並讓患者充分感受,常常發現失明症狀會瞬時消失。

從“句型”上看,常用的暗示語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a。

描述

用陳述句描述對方的表情、行為和生理狀況,可以使其發生相應的變化,例如,“你的臉色很好看。”“你的手在發抖。”“你的眼皮很沉重,睜都睜不開了。”“你的聲音很輕,有點顫抖,你現在很緊張。”

如果加點情感色彩,效果會更好,例如,“哇,你的臉色真好看!”“不得了,不得了,你的嘴唇都發紺了!”

b。

議論

用第三人稱來描述,暗示作用可能會更強,例如,“他最近氣色越來越好了。”“他現在精神狀態真不錯,人也年輕了。”“他的肌肉越來越放鬆了,呼吸也越來越平順了,手腳漸漸變暖了。”

這種方法不適用於一對一的治療,但在示範、教學時可以使用,效果甚至比用第二人稱描述更好。

c。

猜測

內臟活動是看不到的,所以無法描述,但可以透過膚色、表情和行為來推測,例如,“現在臉色漸漸變紅,說明血管在擴張,血液迴圈改善。”“你呼吸越來越平順,有點打呼了,說明你開始進入睡眠狀態了,你感到昏昏欲睡,意識模糊,感覺遲鈍。”

猜測也可以針對非“此時此地”的情況,例如,“你今天怎麼無精打采的,這幾天一定又睡不好了。”“你今天精神飽滿,一定會發揮不錯的。”

既然是推測,常常會使用“可能”、“應該”、“一定”、“肯定”等詞來增強效果。例如,“看你這個樣子,拿第一名應該沒有問題。”“聽你說話的聲音就知道,你已經相當自信了,跟人交往肯定輕鬆了許多。”

為了避免猜測錯誤而影響效果,可以問問病人的真實感受,例如,“你是不是感覺好多了?”“你的症狀已經減輕了許多,我說的對嗎?”

d。

預言

對將來的情況進行描述,也具有暗示作用,例如,“你這種情況,再過三天就能好。”“今天的情況已經比昨天好多了,明天估計能痊癒。”“這樣下去,一個星期就沒事了。”“這種藥效果很好的,三天就見效。”“明天起來,你會感到全身放鬆,頭腦清晰。”

許多人因為看了藥物說明書而出現相應的副作用,就是把說明書當成預言了,因為說明書上說了,這種藥物“可能”會引起哪些副反應。

e。

保證

描述一種情況時,如果態度不堅決,暗示效果就會受到影響。為了增強效果,必須加強語氣,讓對方知道你胸有成竹。“保證”的作用就是如此。“我向你保證,你的病很快就能好。”“你的病包在我身上了!”“這種藥的效果是百分百的。”

f。

推理

與猜測不同,推理是有理有據的,更有說服力。推理的基本句型是“如果

…那麼…”,例如,“如果你覺得胸口發熱,說明藥物起效了,你的症狀就會減輕。”“如果你堅持鍛鍊,症狀一定會改善。”“如果你按我的方法去做,你會好得很快的。”“你的構音功能是好的,只要聲帶能夠發聲,你就能說話。”“當你覺得藥物的副作用越來越大時,說明你的病情已經明顯減輕了。”

另外,重複在暗示治療中的作用也是非常強大的。一句話,說一遍也許起不到什麼作用,如果重複好幾遍,暗示效果就會大大增加。

進行言語暗示時還需要注意,無意識有自己的邏輯,通常不接受否定句,似乎也分不清你我他,所以,應該避免使用“別”緊張、“不要”害怕、你“沒有”病之類的語句,而用說放鬆、勇敢些、你很正常等。

2

、操作暗示

透過某些對受暗示者的操作,如軀體檢查、儀器探查或虛擬的簡單手術而引起心理、行為改變的過程。如利用“電針儀”等治療癔症性失音症,效果非常好。實施前,先介紹了儀器的作用、可能的反應,告之透過該儀器,疾病可以痊癒。當患者點頭表示明白後,開始治療。經過一段時間,醫生看到患者反應不錯,令其試著發出“啊”,結果真的發出了聲音。

3

、藥物暗示

給病人使用某些藥物,利用藥物的作用而進行的暗示。例如:用靜脈注射

10%

葡萄糖酸鈣,在病人感到身體發熱的同時,縱使語言暗示治療癔症性失語或癔症性癱瘓等疾病。安慰劑治療也是一種藥物暗示,據有關報道,

1187

名心前區疼痛的病人,應用安慰劑,

82%

的症狀改善。

4

、其它的方法

在應用暗示治療方法時還可以採用環境暗示、筆談暗示、自我暗示等多種方法,均

可以取得一定的療效。

本文圖文來源網路

,如侵權請聯絡編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