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大美食家袁枚為啥要“戒火鍋”?

2023-01-02由 舌尖有我 發表于 林業

團欒熱暖是什麼意思

大美食家袁枚為啥要“戒火鍋”?

火鍋這玩意兒到底是怎麼一統半壁江山的還真沒辦法追究,但在這個寒風凌冽的初冬,煨上一鍋,實乃幸福至極。

有人說,這世上只有兩種人,愛火鍋的和不愛火鍋的。

分屬宋朝和清朝兩大美食屆扛把子的林洪和袁枚,一位小清新範兒死了火鍋,一位卻口味有點重極其延誤火鍋。

大美食家袁枚為啥要“戒火鍋”?

林洪在飲食筆記《山家清供》裡記載,他在武夷山遊玩時,曾拜訪一位“止止師”的隱士,正好那天下著大雪,又抓住一隻野兔,但野外山間卻找不到好廚師烹調。隱士建議將兔肉切成薄片,用酒、醬、椒調成配料,生起爐子架上半銚水,待水沸後各自夾肉片放水裡涮熟了吃。林洪不禁慨嘆:“因其用法,不獨易行,且有團欒熱暖之樂。”

五六年後,他去京城臨安,在一位楊姓友人家裡又見到“涮兔肉火鍋”,便寫了下“浪湧晴江雪,風翻晚照霞”,林洪還給這火鍋起名“撥霞供”,就說文不文藝吧!

相比之下,袁枚對火鍋就有些排斥了,甚至還要“戒火鍋”。為啥?他的理由就是“對客喧騰,已屬可厭”,而且“物經多滾,總能變味”。

大美食家袁枚為啥要“戒火鍋”?

火鍋是中華民族的偉大發明!

據說,商周就出現了相似的烹煮器具,稱為“溫鼎”。此前出土的西漢海昏侯墓裡,還發現了殘留木炭痕跡和板栗的青銅火鍋。

三國時,曹丕曾命人鑄造“五熟釜”,這是一種鍋內分割可同時分煮多樣食材的炊具,後來重慶人給起了個新名字——“鴛鴦鍋”。

大美食家袁枚為啥要“戒火鍋”?

元代人們開始涮羊肉。

明宋詡《竹嶼山房雜部·養生部》卷三記載了兩種“涮牛肉”的手法:一、視橫理薄切為牒用酒醬花椒沃片時,投寬猛火湯中速起凡和鮮筍蔥頭之類皆宜先烹之;二、以肉入器調椒醬作沸湯淋色故即用也。

袁枚晚年有件憾事,因為身體原因沒能趕上乾隆皇帝遜位的千叟宴,只能感嘆自己“路遙無福醉蓬萊”。其實他大可不必。因為五千九百多個老頭聚集一堂,吃的正是一千五百多個火鍋,去了也會失望而歸。

大美食家袁枚為啥要“戒火鍋”?

清《宮女談往錄》裡記載:“從(舊曆)十月十五起每頓飯添鍋子(火鍋),有什錦鍋、涮羊肉,東北的習慣愛吃酸菜、血腸、白肉、白片雞、切肚混在一起。”

天涼,宮宴上君臣難免你來我往,很難吃上一口熱的,辜負了精細的四冷四熱八小碟。火鍋就很好,小鍋備好,蔬菜鮮肉候著,愛吃啥涮啥,吃飯應酬兩不誤。

當宮中為皇帝、皇后或太后慶祝壽辰之時,御膳房還會捧上“元寶火鍋”。蓋鈕、鍋體,甚至就連最底下盛裝燃料的容器也是元寶形。除富貴,壽辰當然還少不了如意。元寶火鍋四足分別是四個玲瓏如意,與上蓋的“甲子萬年”呼應,直教人喜愛之。

大美食家袁枚為啥要“戒火鍋”?

清乾隆是有名的火鍋愛好者,恨不得頓頓火鍋。

乾隆五十四年(1789),一年間起碼吃了兩百多頓火鍋,開春早晨吃“燉酸菜熱鍋”和“鹿筋折(拆)鴨子熱鍋”;初夏吃“野意熱鍋”和“山藥鴨羹熱鍋”;入秋吃“燕窩蔥椒鴨子熱鍋”;冬至吃三道含有雞、羊肉和口蘑的火鍋。別問會不會厭,期間的快樂不會知道滴!

故宮博物院藏著一件乾隆御用銀製火鍋,整體由蓋、鍋、爐架、爐圈、爐盤、酒精碗六部分組成,菊花紋樣清新典雅,鍋底清晰的炭燒痕跡,可見使用頻率之高。

大美食家袁枚為啥要“戒火鍋”?

另據清檔案記載,乾隆宴請宗室,經常用火鍋,食材除常見的羊肉,大多是野雞、狍肉、鹿尾等關外野味。

袁枚“失約”的千叟宴擺出了鹿肉片、飛龍脯、狍子脊、山雞片、野豬肉、野鴨脯、魷魚卷、鮮魚肉、刺龍牙、大葉芹、刺五加、鮮豆苗。在大魚大肉之後涮一味碧綠的鮮豆苗,還配了刺五加等中藥材,可真會吃。

不止乾隆愛吃,慈禧太后也不例外。

大美食家袁枚為啥要“戒火鍋”?

清信修明《清宮瑣記》中曾提到慈禧用膳時的一份膳單,上面有火鍋二品:一是八寶奶豬火鍋,二是醬燉羊肉火鍋。

故宮《慈展》中記載慈禧光緒十年(1884年)十月初七日進膳的膳單上面也有火鍋二品:一是八寶奶豬火鍋,二是金銀鴨子火鍋。

大美食家袁枚為啥要“戒火鍋”?

很多專家說火鍋的鍋底煮太久,是不能吃的。但對於很多人來說,火鍋底菜是羊肉鍋子的精華,能把鍋底完整倒出,主人一般會多給堂倌消費。

冬天為什麼會習慣性吃火鍋?

大概是因為蓋住面目的熱氣可以讓人卸下偽裝,明目張膽拿起自己想吃的下鍋涮煮。沸騰的一鍋吃下去,冬天才會變得不那麼寒冷。

大美食家袁枚為啥要“戒火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