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不苦不澀不是茶”,是賣茶老闆的忽悠嗎?

2022-06-29由 蘇茶網 發表于 林業

舒服茶是什麼茶

你在買茶試喝。

“老闆,這茶有點苦啊。”

“不苦啊。”老闆喝了口茶,“是不是平常喝得比較淡?我給你泡淡點,你再試試。”

你又咂摸了幾口,“好像還是有點苦,還有點澀澀的,麻舌頭。”

老闆笑著說:“不苦不澀不是茶嘛,無論多好的茶,都會帶點苦帶點澀,茶葉裡有茶多酚和咖啡鹼……”

“不苦不澀不是茶”,是賣茶老闆的忽悠嗎?

“不苦不澀不是茶”,是賣茶老闆的忽悠嗎?

不苦不澀不是茶?

大家有沒有遇到過上面的場景,聽到過類似的說法:不苦不澀不是茶。

這句話是賣茶老闆為了讓你買茶的話術?還是有一定的道理?

當然,這句話太絕對,只要舉出一個反例,就能證明它不對。

“不苦不澀不是茶”,是賣茶老闆的忽悠嗎?

比如特級洞庭碧螺春,全芽頭,細嫩,氨基酸含量較高,茶多酚含量較低,苦澀味很低,有些味覺不太敏銳的人根本喝不出苦澀味,只覺得鮮甜。

再比如普洱茶,用粗老的一芽三、四葉乃至茶梗做原料,卻含有更多的茶多糖,陳化久了,茶多糖水解成單糖和雙糖,提高了甜度;而且茶多酚氧化後,也減弱了苦澀味,喝起來甜滑通透。

那麼,換一個角度來說,

苦澀的茶,還是好茶嗎?

“不苦不澀不是茶”,是賣茶老闆的忽悠嗎?

“不苦不澀不是茶”,是賣茶老闆的忽悠嗎?

有茶多酚和咖啡鹼,茶就一定苦澀?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影響茶葉滋味的物質構成。

苦味:

主要來自於咖啡鹼和茶多酚

澀味:

主要來自於茶多酚

鮮味:

主要來自於氨基酸

甜味:

主要來自於可溶性糖和氨基酸。

“不苦不澀不是茶”,是賣茶老闆的忽悠嗎?

茶葉幹物質裡,茶多酚佔18%~36%,咖啡鹼佔2%~4%,但並不意味著,茶湯必須是苦澀的,因為茶湯滋味,是多種呈味物質綜合作用的結果。

氨基酸可以抑制苦澀味

,其中的茶氨酸是鮮味的主要來源,穀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脯氨酸還可以與茶氨酸協同作用,增強茶鮮味,抑制咖啡鹼和茶多酚引起的苦澀味。

像安吉白茶,氨基酸含量高,鮮甜味抑制了苦澀味。

另外,

咖啡鹼會與氨基酸、茶多酚形成絡合物,提供鮮爽味,改善茶湯口感

,不過當咖啡鹼的含量超過一定範圍後,含量越高,非絡合的咖啡鹼越多,苦味越重。

“不苦不澀不是茶”,是賣茶老闆的忽悠嗎?

總而言之,

茶葉內含物質的含量,與構成比例,決定了影響茶湯的苦澀程度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嫩度相同的茶,有些苦澀程度高,難以下嚥,有些苦澀程度低,幾乎感覺不出來。也說明了製茶工藝的重要性。

一般而言,越是好的茶葉,工藝越講究,苦味和澀味越低,滋味越好。

等級低的茶葉,為控制成本,工藝要求也越低,苦澀程度越高。

“不苦不澀不是茶”,是賣茶老闆的忽悠嗎?

“不苦不澀不是茶”,是賣茶老闆的忽悠嗎?

沒有苦澀,就沒有回甘?

也許有些茶友不以為然, “沒有苦澀味,就沒有回甘,沒有回甘,還算什麼好茶?”

回甘,的確會給人非常舒服的感覺,一直為茶友津津樂道,並把回甘作為評判一種茶是不是好茶的標準。

不過可惜的是,關於回甘,目前沒有系統性的研究。

有一種觀點認為,回甘是口腔的一種錯覺,即“對比效應”,通俗點說,就是苦盡甘來,嘴裡的苦味消失後,自然產生甜味的錯覺。

“不苦不澀不是茶”,是賣茶老闆的忽悠嗎?

但實際上,有些茶,明明很苦,按理回甘會更明顯,可它只是苦,一點兒回甘也沒有。

還有些茶,明明入口的苦澀感不明顯,回甘卻明顯而持久。

所以說,苦澀不等於回甘,苦澀的茶也未必是好茶。

如果一款茶的苦澀味很快在嘴裡化開,形成回甘,不失為好茶。

如果苦澀味久久不散,散去後又沒什麼回甘,那很難說是好茶了。

“不苦不澀不是茶”,是賣茶老闆的忽悠嗎?

苦,大家都不想吃,當然不排除有些人就是喜歡吃苦一點的東西,比如苦瓜之類。不過澀味,大家有喜歡的麼?小白我沒遇到過。

如果有人的確欣賞得了苦味和澀味,那“不苦不澀不是茶”就一點錯都沒有了。

“不苦不澀不是茶”,是賣茶老闆的忽悠嗎?

茶瓜不解留佳客,笑殺成都杜少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