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羅源秀珍菇實現液體菌種工廠化生產 突破產業發展瓶頸

2021-07-02由 旗袍之美 發表于 畜牧業

菌種自己可以培育嗎

用上液體菌種 一年可採24次秀珍菇

羅源秀珍菇實現液體菌種工廠化生產 突破產業發展瓶頸

市民體驗採摘液體菌種生產出來的秀珍菇。通訊員 劉其燚 攝

臺海網4月14日訊 據福州日報報道 “出菇了!菇蒂粗細適中,形狀飽滿,這個秀珍菇品質非常好!”昨日上午,在羅源縣創鮮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出菇房內,看到一朵朵肥碩的秀珍菇從菌包中探出頭來,福建省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高階工程師盧政輝興奮地說。

這是羅源縣第一批實現工廠化生產的液體菌種秀珍菇,標誌著秀珍菇液體菌種接種養菌專案正式投產,羅源縣秀珍菇將實現週年化生產。

破局

液體菌種打破產業瓶頸

在羅源縣食用菌研發中心的液體菌種培育室內,8個液體菌種發酵罐一字排開,罐內菌絲不斷地“運動”。“這一罐液體菌種的培養需要一週時間,我們會把600毫升液體菌種母液倒到發酵罐內,一週後液體菌種可以灌裝3萬個左右的菌包。”盧政輝說,秀珍菇液體菌種突破了困擾羅源秀珍菇種植業多年的技術瓶頸,可以實現秀珍菇種植自動化、標準化、週年化。

在隔壁的菌包生產車間,自動化菌包加工機正在快速運轉,拌料、灌裝、封口這些原本需要人工的步驟都由機器替代。目前,兩臺自動化菌包加工機每天可以生產3萬袋菌包。

“以往我們種植的秀珍菇採用固體菌種,每年3月開始種菌,6月到9月出菌,每年只能生產一季。受到固體菌種、人工、空氣的影響,秀珍菇容易感染雜菌,從而影響出菌率。”羅源縣創鮮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鍾則鑾告訴記者,現在採用液體菌種,實現自動化生產,養菌房和出菇房都實現智慧控溫,大大縮短了出菇的時間,而且每年可以輪作12次,採摘24次。

“出菇率從92%提高到了99%以上,生產週期縮短到了60天,自動化生產菌包的成本也更低。未來我們還會採用機器注菌和傳動帶等裝置進行全流程自動化生產,進一步減少人工對出菇率的影響。”鍾則鑾說。

創新

增效技術促進高質量發展

坐落在羅源縣下長治村村口的羅源縣食用菌研發中心,佔地32。5畝,已經成為羅源食用菌產業奔向“星辰大海”的助推器。

該研發中心是食用菌國家級學會創新驅動服務站所在地,擁有冷鏈物流倉儲庫、直播銷售平臺、產品展示廳等設施,提供產業研發、農民培訓、技術諮詢、品牌宣傳、農村電商運營等服務。

羅源縣科協主席鍾鳳金介紹,經過縣科協對接,去年9月,中國菌物學會與羅源縣食用菌研發中心簽訂了共建食用菌國家級學會創新驅動服務站的協議。自此,羅源縣首家食用菌國家級學會服務站正式成立。建站以來,高階工程師盧政輝不僅幫助菇農解決了菌包爛包問題,還結合羅源縣秀珍菇的生產現狀開展技術培訓,指導建設了羅源縣第一批工廠化秀珍菇栽培設施,開創羅源秀珍菇產業新篇章。

在此之前,食用菌研發中心已經對接羅源縣發改局建設科技特派員工作站,與省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合作建立福州市專家工作站,還與省農業農村廳食用菌技術推廣總站產業體系技術創新團隊、省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福建農林大學胡開輝專家團隊合作,從根本上改變“菌種靠進口、栽培靠經驗”的傳統種植方式,實現食用菌產業高質量發展。

目前,食用菌栽培工藝的收集、調研、實驗等服務站建設工作正在有序進行。依託國家級學會服務站,羅源還將試驗推廣優良菌種選育、液態菌種培育、菌包生產工藝最佳化、週年化栽培等秀珍菇增效技術,縮短生產週期,提高出菇率和品質,實現產品精深加工,促進食用菌產業轉型升級。

發展

多方發力實現產業提升

近年來,羅源縣透過基礎設施建設、科技興菌、人才培育、資金扶持等措施,為起步鎮食用菌產業發展“強心補血”。2019年,起步鎮拿下全國農業產業強鎮的金字招牌。2020年,起步鎮食用菌產值比增40%,達到7億元,輻射帶動1500多戶參與種植,提供就業崗位4000多個。

起步鎮鎮長李宏介紹,起步鎮已形成以長治片為核心,涵蓋起步、沈厝、黨林、上長治、下長治、洋北、護國等村的食用菌種植片區,並且引進1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家省級龍頭企業、4家市級龍頭企業,打造出農產品線上線下交易平臺、體驗中心等,在新品種引進、種植規模擴大、技術升級、三產融合等方面實現產業提升。(

福州日報記者 任思言 通訊員 黃益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