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清代一位內陸人在膠東半島吃到海腸之後,興奮地寫下了一首詩!

2022-01-18由 悠揚的蕪菁 發表于 畜牧業

海腸怎麼做好吃

在膠東半島的眾多海產當中,若論“鮮美程度”,海腸無疑是名列前茅。大凡吃過的人,無不交口稱讚。

海腸味道鮮美這一點,並非是現代的發現。早在數百年前(具體何時進入食譜,暫無具體考證,且籠統說是數百年前),膠東人就已經將其視作調味秘訣和待客珍饈了。

福山是海派魯菜的發源地,從老輩起就有不少大廚行走在京城省會。而他們之所以很快就能脫穎而出,相傳就是因為隨身攜帶了一包由幹海腸磨成的粉(做出來的湯菜尤其鮮美)。

清代一位內陸人在膠東半島吃到海腸之後,興奮地寫下了一首詩!

上述情形,或許更多還只是口頭上的傳說。但“用來待客”這一點,則有相應的文字記載,因為它以古體詩的形式留存在《福山縣誌》當中。

詩的作者叫趙執信,這個名字,相信不少對歷史文獻有研究的朋友都不陌生。

趙執信(1662~1744),字伸符,號秋谷,晚號飴山老人,世居山東省青州府益都縣顏神鎮(今博山城裡,清代雍正年間,顏神鎮置博山縣)。他自幼聰慧,14歲考中秀才;17歲中山東鄉試第二名舉人;18歲中會試第六名,殿試二甲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

清代一位內陸人在膠東半島吃到海腸之後,興奮地寫下了一首詩!

雖然年少得志,但趙執信的仕途並不順利,而他後來也將主要精力用在了著述治學方面,撰有《飴山詩集》十九卷,《飴山文集》十二卷,《詩餘》 一卷,《談龍錄》一卷,《聲調譜》一卷,《禮俗權衡》兩卷,是康雍乾時期山東有名的文士。

根據《趙執信年譜》的記載,在康熙三十四年(1695),趙執信曾從地處內陸的故鄉,來到了海邊的登州、萊州一帶訪友。大概就是在此期間,當地友人上了海腸這道菜來招待。而他吃了之後,大感過癮,於是就即興寫了一首詩,題目為:《食海族有名海腸者戲為口號》,其文曰:

越國佳人空有舌,秋風公子尚無腸。

假令海作便便腹,尺寸腰圍未易量。

以上四句詩,後兩者為烘托之語,與海腸的直接關係並不大。而前兩句因為用典,也不太好懂。其中“越國佳人空有舌”這句,聽起來像是在說“西施舌”(有種沙蛤叫做西施舌),

而後面“空無腸”這句,有朋友說是指代螃蟹。大概是用這兩種鮮美海產作為對比,更加體現出海腸的口感吧。

清代一位內陸人在膠東半島吃到海腸之後,興奮地寫下了一首詩!

嚴格來說,在趙執信的著作當中,這首詩難稱上乘(他自己在題目裡也說:戲為口號),但物以稀為貴。關於海腸的古體詩寥寥無幾,因此趙執信寫下的這首,便被《福山縣誌》收錄下來。以此推斷的話,他吃海腸的地點,也很有可能是在福山吧。

雖然不知道他當時吃的是韭菜炒海腸、蒜蓉海腸還是海腸撈飯,但透過這首詩可以肯定這樣一點:至少在清康熙年間,海腸就是膠東人餐桌上的美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