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警惕普通食品冒充保健食品 有效識別避免上當

2022-06-26由 中國經濟網 發表于 畜牧業

怎樣識別食品真偽查詢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9月24日訊(記者 韓璐) 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特殊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司二級巡視員陳健表示,2018年以來,非經註冊備案就透過冒稱特殊食品、虛假宣傳特殊功能等方式,損民害民情況比較嚴重。

受“藥食同源”等理念的影響,商家打擦邊球,在宣傳中將普通食品“特殊食品化”、甚至將保健食品“藥品化”的違法行為屢見不鮮。甚至製造認知誤區,對缺乏相關知識的消費者進行矇蔽。

購買保健食品 認準“藍帽子”

上半年,一則母嬰店將一款蛋白固體飲料冒充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銷售給牛奶過敏兒童的新聞受到廣泛關注,即是虛假宣傳特殊功能、涉嫌消費欺詐的典型案例。

隨著電商平臺、社群傳播、網紅帶貨等一系列新舊網際網路業態的發展,對於食品和保健品的營銷,監管領域及難度不斷加大。同時,作為個體的消費者,幾乎無法避開營銷資訊的不斷“進攻”,從而受到影響。

陳健表示,從有關單位所做的2019年保健食品消費認知調查來看,僅有47。8%的線下普通居民能依據“藍帽子”專用標誌來識別真正的保健食品,21。3%的消費者不能識別典型的虛假功效宣傳。

藍帽子標誌是我國保健食品專用標誌,為天藍色,呈帽形,業界俗稱“藍帽子”,也叫“小藍帽”。藍帽產品是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的保健食品標誌。該標誌及對應的產品批號,是普通消費者區分普通食品和保健食品時相對簡單的方法。

看清警示用語 牢記“保健食品不是藥物”

而針對惡意混淆保健食品和藥品的問題,2019年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釋出了《保健食品標註警示用語指南》(簡稱“指南”),並已於2020年1月開始實施。“指南”旨在指導保健食品警示用語標註,使消費者更易於區分保健食品與普通食品、藥品,引導消費者理性消費。

根據“指南”規定,保健食品標籤應設定警示用語區及警示用語。警示用語區位於最小銷售包裝包裝物(容器)的主要展示版面,所佔面積不應小於其所在面的20%。保健食品經營者在經營保健食品的場所、網路平臺等顯要位置標註“保健食品不是藥物,不能代替藥物治療疾病”等消費提示資訊,引導消費者理性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