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小麥水稻打“擂臺” 新沂“擂臺地”成為省級示範基地

2022-06-13由 中國江蘇網 發表于 農業

淮麥33是不是優質麥

◎本報全媒體記者 駱耀明 通訊員 熊冬梅

小麥、水稻還能打“擂臺”?

“能打啊。”新沂市新店鎮紅旗村農民戈修強肯定地說。

走近新沂市新店鎮紅旗村那成方連片的麥田,宛若一望無際的綠毯在面前展開。

50多歲的戈修強指著村部西南一望無際的麥田說“這就是擂臺地”。

這塊麥田可不簡單。

近日,省農業農村廳公佈了全省第四批江蘇現代農業科技綜合示範基地名單,這兒名列其中。

紅旗村靠近駱馬湖,非常適合種植優質小麥和水稻。然而,珍貴的資源並沒有給當地村民帶來財富。規模、技術、設施等方面一直制約著種植的發展。經過多方考察,紅旗村黨總支書記朱明安發現主要原因是缺乏技術和優質品種,難以形成規模。

經過與農業部門溝通,決定在紅旗村建“稻麥擂臺”。

擂臺一設,面積就達到571畝。

近年來,該基地試驗示範引進稻麥新優品種40個,整合稻麥秸稈全量還田、稻麥週年高產高效栽培模式與栽培技術、稻麥週年豐產精確定量栽培技術、稻麥輕簡農作與機械化生產技術、稻麥抗逆穩產栽培技術等新技術5項。

農民現場觀看,眼見為實,專家介紹每個品種的優缺點,最後選定的種植品種,農民說了算。

每年,組織農技人員、新型經營主體、種植大戶等培訓觀摩400人次以上。帶動周邊地區實現水稻機插栽培5萬畝,病蟲害統防統治、機收機耕機耙、商品化育供秧等社會化託管服務5萬畝,示範基地優質品種、減肥減藥技術覆蓋率要達到100%,有效推動新沂市糧食產業綠色高質高效發展。為進一步加強四新技術推廣應用,落實周邊農戶增產增收,基地技術支撐依託揚州大學農學院、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並與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山東農科院等多家科研院校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擁有一支由行業知名專家、資深優質稻麥育種專家、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的技術團隊。

朱明安說,今年地裡的小麥主打品種明麥1號和淮麥33號,就是農民去年選定的,馬上就要收穫了,從現在看品種對路,純度比較好,產量也比較理想,估計小麥單產要比前兩年增產10%以上。

“擂臺”產生的效益不僅僅是品種。

朱明安發現,糧食生產在耕、種、收、澆地等四個環節中,不需要家庭的主要勞力,到時候有個老人在地頭上招呼一下就能搞定。但是,糧食生產在病、蟲、草、菌害的防治卻一直沒有大的改善,農民依然按照傳統做法,使用肩背式噴霧機,整體分量很重,在多數青壯年勞力外出經商務工的情況下,家中留守的老年人很難完成噴藥水這個農活,到噴藥水的時候,要麼讓在外務工的壯勞力請假回家幹活,要麼到勞務市場僱人幹活。一個家庭的農田就三四畝地,請一天假或者僱一個工就得損失或支出100多元。同時,由於使用的施藥器械普遍落後,“跑、冒、滴、漏”現象嚴重,農藥利用率低,過度使用農藥會造成環境汙染。

村裡組建一個合作社,買來5臺背攜式噴霧噴粉機,為村民的水稻小麥提供病蟲害防治。

透過對比試驗,在確保防治效果的前提下,節約用藥量達20%以上,並且噴藥速度快,噴得細、均勻,根據防治專案和用藥品種的不同,每畝每次施藥可節約農藥成本2-5元左右,由於採取了一系列科學合理的防治辦法,每年還可減少施藥1-2次。一臺機械一天最少可以噴灑200畝,比農民自備的常規手動噴霧器每天只能完成5—8畝作業面積相比,提高效率20倍以上,每畝每次可節約人力成本15-20元。

“不用自己操心,為您送來種子、化肥、農藥;不用自己下田,機械來耕地播種;不用請人管理,專業隊伍來施肥治蟲……”目前,合作社的“套餐”大受農民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