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腸道菌群,不僅控制咱們的食物偏好,還會影響大家的心情

2022-05-15由 關你健康 發表于 農業

菌群怎麼讀拼音怎麼寫

幸福人生的標誌是什麼?這個問題的答案,會隨著生活的安排而改變。俗話說,普通百姓的幸福感,無非是柴米油鹽醬醋茶,想吃什麼,隨時安排。因此,必須每天追問自己,早晨吃什麼?中午吃什麼?晚上吃什麼?關鍵的時候,冰箱裡存滿了食物,那種踏實感,比擁有幾公斤黃金還真實。食物自由,想吃什麼,就能吃到什麼,的確是難得的幸福。不過,問題也隨之而來,假如大家每天都能擁有食物自由,那麼,每頓吃什麼,是如何決定的?為什麼有時候半夜想吃炸雞?吃下去同樣的食物,帶來的體驗,為何不一樣?咱們來看看科學家如何解釋吧。

腸道菌群,不僅控制咱們的食物偏好,還會影響大家的心情

匹茲堡大學和康奈爾大學的研究團隊,在最新1期的《美國科學院院報》上發表了1篇論文。研究表明,腸道菌群,可以影響宿主的飲食選擇行為。研究團隊選擇了30只小鼠,將小鼠分為3組,採用不同的餵養方法,使用微生物群落對小鼠進行定向養殖。結果發現,小鼠在飲食選擇方面,表現出顯著差異,分在不同組的小鼠,食肉類的南方食蝗鼠、雜食類的白足鼠、食草類的山地田鼠,會分別選擇富含不同營養成分的食物。研究團隊首次透過動物試驗證明,腸道菌群不同的動物,會選擇不同類別的食物。

腸道菌群,不僅控制咱們的食物偏好,還會影響大家的心情

在研究過程中,先讓小鼠進行7天的適應期,僅提供無菌水和低蛋白比例的飲食。然後,讓小鼠自主選擇飲食。結果發現,食草組會攝入更少的碳水化合物,更喜歡高蛋白的食物,而食肉組和雜食組,則傾向於選擇低蛋白比例的飲食。這種現象,符合生物學的氮元素限制假說,植物中的氮元素相對稀缺的時候,食草動物會尋找更多的高蛋白食物,填補氮的需求,而且,這種覓食行為受到腸道菌群的影響。

腸道菌群,不僅控制咱們的食物偏好,還會影響大家的心情

研究團隊進一步確認,腸道菌群影響覓食行為的關鍵機制,是菌群的色氨酸代謝。色氨酸,是人類必需的氨基酸,也是合成血清素的主要調節分子。色氨酸進入大腦後,會轉變為血清素,並且驅動覓食行為,影響飲食選擇,比如,下丘腦的血清素水平升高,會顯著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研究發現,食草組的小鼠,腸道菌群中的色氨酸合成基因丰度更高,血液中的色氨酸含量明顯升高。

腸道菌群,不僅控制咱們的食物偏好,還會影響大家的心情

色氨酸,不僅影響食物選擇,而且,還能引起進食後的生理及情緒變化。比如,人們吃完火雞大餐以後,容易犯困。其中的原因是,火雞中富含色氨酸,會升高大腦中的血清素水平,產生飽腹感訊號。隨後,血清素會轉化為褪黑素,讓吃火雞的人產生睏倦。

腸道菌群,不僅控制咱們的食物偏好,還會影響大家的心情

科學研究已經證實,血清素與多巴胺,是產生愉悅情緒的關鍵神經遞質,90%的血清素以及50%的多巴胺,都是在腸道中產生的,腸道中的腸桿菌和摩根氏菌,可以產生血清素。大腸桿菌、枯草芽孢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可以製造多巴胺。人們的腸道菌群存在差異,因此,吃下去同樣的食物,會帶來不同的體驗,有些人吃得津津有味,有些人則感覺味如嚼蠟。

腸道菌群,不僅控制咱們的食物偏好,還會影響大家的心情

腸道菌群,還會影響機體行為,這個過程,主要受到腦腸軸的調控,比如,能夠產生腎上腺素的腸道菌群,會透過涉及迷走神經活動的機制,導致暴飲暴食。再比如,增加嗜酸乳桿菌的攝入量,會增加小鼠腸道及大腦內的大麻素和阿片受體的表達,引起攝食後的情緒變化。可以設想,如果改變腸道菌群的比例,從而增加血清素和多巴胺的分泌,就可以讓人們吃什麼都感覺快樂。相反,如果機體處於炎症狀態,炎症因子水平上升,就會令人情緒低落,增加益生菌的攝入量,就能改善情緒。科學研究已經發現,不同的腸道菌群組成,會帶來不同的食物偏好,比如,普氏桿菌,喜歡碳水化合物和單糖;擬桿菌,喜歡脂肪;雙歧桿菌,喜歡膳食纖維;細菌毒力蛋白,會啟用疼痛受體。堅持均衡飲食,保持充足睡眠,增加身體活動,才能維持腸道菌群平衡,有了健康的腸道,才能讓人吃得香。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專業人員以科學與人文視角觀察健康,包括快報、細節、提醒、釋疑、觀察、觀點、史話等系列,內容為作者魏宏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