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寶應美食:慈姑之美

2021-08-31由 魅力寶應 發表于 農業

慈姑是什麼樣子的圖片

慈姑之美

文/範敬貴

寶應是著名的“中國慈姑之鄉”。寶應慈姑在唐代就成為御用貢品,清代被列為重要土產。慈姑,有這樣一個傳說:古時寶應常常遭遇水災,莊稼經常失收,許多百姓被活活餓死。觀世音菩薩知道這件事後,就派一位叫慈姑的仙女下凡察看,救民疾苦。慈姑長得美麗端莊,而且心地善良,她見農田變成汪洋,百姓都在捱餓,便到處去尋找食物,終於在很遠的地方找到了一種不怕淹的水生植物,它的根莖上結了許多球果,可當食物充飢度命。她如獲至寶,便把它挖起運回寶應,路上幹了她就用淚水滋潤它。她把這植物栽在寶應的湖蕩邊,教會人們栽培方法。從此以後每遇大水年成莊稼失收,人們就拿這植物來充飢,為紀念這位仙女,人們便叫它“ 慈姑”。

寶應美食:慈姑之美

慈菇別名:燕尾草,白地慄,酥卵,是澤瀉科,慈姑屬,花期在5-10月,多年生水生直立草本植物,葉柄粗而有稜,葉片戟形。8、9月間自葉腋抽生匍匐莖,鑽入泥中,先端1-4節膨大成球莖,呈圓或長圓形,上有肥大的頂芽,表面有幾條環狀節,花單性3-5朵為1輪,下部3-4輪為雌花,具短梗,上部多淪為雄花,具細長花梗,苞片披針形;外輪花被片3枚,萼片狀,卵形,先端鈍;內輪花被片3枚,花瓣狀,白色,基部常有紫斑。

慈姑,長長的葉杆把葉子亭亭地支在水面上,葉片成“V”形,大的尖頭衝下,兩個相對的小尖頭斜斜地指向上,樣子有點像古代士兵用的“V”形盾牌。從來文學家都愛讚美荷葉,可我覺得要是光論葉子,荷葉是無論如何比不上慈姑的,只是慈姑沒有那麼美的花而已。慈姑的花多為白色,也有黃色的,花色並不是很漂亮,不過倒也耐看,像嫋娜溫柔的村姑。缺衣少食的年代,人們關注的不是花朵,而是根實;慈姑的根實酷似一隻蝌蚪,只不過大了很多,大約每隻有十公分多長。慈姑嘴子真是妙,我原來一直叫它慈姑尾巴,因為對應的就是蝌蚪的尾巴;可細一琢磨,才知道自己錯了,因為圓圓的頭部實際是慈姑的塊狀莖,將來水面上的葉子,都是從我一直以為的“尾巴”那裡長出來的,用“嘴子”來形容真是再恰當不過了。慈姑表皮為黃白色,剔去外皮,其裡潔白如玉,肉質脆嫩,或煮或燒,或烹或炒,都不失美味佳餚。

寶應美食:慈姑之美

我對慈姑的認識從簡單的食用價值昇華到了複雜的美學價值。“最早讀到的詩句當是宋朝詩人陳與義《盆池》中的兩句:‘三尺清池窗外開,慈姑葉底戲魚回。’這兩句詩意境雖然不夠高遠,但是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分明是一幅閒適愜意的水墨圖畫,其與齊白石的《慈姑蝦群》事實上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還有李苦禪的《慈姑魚鷹圖》也很經典:魚鷹的一雙大蹼穩穩地落在岩石上,一百八十度的回首遠眺,目光裡充滿了和平安詳;長長的鉤喙沒有半點血絲,就那麼自然地垂著,在慈姑燕尾般綠葉的映照下,烘托出樸素靜謐的景象。借慈姑寫詩抒情比較有名的,要算唐代詩人張潮的《江南行》:‘慈姑葉爛別西灣,蓮子花開猶未還。妾夢不離江水上,人傳郎在鳳凰山’。這首詩頗有民歌風味,開頭兩句純用比喻,表示相別之久,相思之深,慈姑葉爛於冬季,蓮子花開於夏日,詩中借景抒情,同時點明瞭時間地點;男方於去冬離別,至今夏日尚未回來,這叫她怎能不思念?兩句寫景而情自見,情於景中,意餘言外。”

唐宋明清間,關於慈姑吟詠甚多,如元稹“小片慈姑白”,陸游“掘得慈姑炊正熟,一杯苦勸護寒歸”等。宋代《爾雅翼》還謂“歲有閏,則生十三子”。明代《群芳譜》描述較具體:“莖幹似嫩薄,又似三稜苗,甚軟,其色澤青綠,每叢十餘,內抽出一兩莖,上分枝開小百花,四瓣,蕊深黃色。根大者如杏,小者如慄,色白而瑩滑。五六七月採葉,正二月採根。煮熟味甘甜,時人以作果。”清末《素食說略》列有“慈姑”條:“味澀而燥,以木炭灰水煮熟,漂以清水則軟美可食。”對此,《本草綱目》載:“冬及春初掘以為果,須灰湯煮熟,去皮,不致麻澀戟咽”,還謂其“嫩莖亦可炸食”。

寶應美食:慈姑之美

最近,寶應民間大廚用慈姑為主料,輔以當地水產品、禽畜品、綠色有機蔬菜食材製作了慈姑宴,成了淮揚菜系舌尖上的美食。慈姑宴是以當地慈姑為主料,輔以當地優質食材製作的精典宴席。慈姑宴席單:冷菜:慈姑藕苗乳瓜,藍莓水果慈姑、沙律雙色糕、醬燜迷你慈姑、麗花慈姑卷、海苔脆慈姑、鹹菜慈姑、紅油香茜慈姑;熱菜:芙蓉泥中鮮、巧手小炒泥中鮮、美極肉糜慈姑盒、八寶慈姑釀、頂湯一品慈姑、慈姑獅子頭、火腿慈姑烙、慈姑燒草鵝、古法蔥香慈姑白魚;點心:飄香慈姑卷、慈姑酥、時蔬兩道;主食:青菜煮鍋巴或陽春麵;應時果盤。慈姑宴備用選單:慈姑燒肉、慈姑燒鴨、慈姑燒草雞、慈姑炒魚片、慈姑鹹肉、慈姑泥燉蛋、慈姑炒大蒜、慈姑黃鱔、慈姑牛排、慈姑雙色餅、慈姑黑魚湯、茶香慈姑烤河鰻。

慈菇果實是我國特有的一種蔬菜水果,別有一種風味,吃起來甘甜痠軟並帶清淡、苦香、麻澀味,誘人售價。可熟、生、炒燴、葷、素皆宜,烹調菜餚豐富多樣,風味各異,自古以來就多有文人先賢詩詞的讚譽,曾是清朝皇帝御膳、每餐不可少的食譜原料,是經久不衰廣受人們歡迎的食物。同時慈菇的優點還有富含澱粉成分,可長期貯存,也是古代救荒代糧的救命食物。慈姑營養豐富,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有載,慈姑是水生的草本植物,富含澱粉和多種維生素、蛋白質、糖類、無機鹽、維生素B、C、胰蛋白酶等多種營養成分和多種維生素B、C等多種營養成份,以及錋和鉀、鐵、磷、鋅等微量元素,對人體機能有調節促進作用。

慈姑滋陰潤肺,去除肺燥肺熱。使人呼吸暢通舒適;護心:慈姑保護心臟,保護心肌細胞,預防或是緩解心悸、心率失常等;解毒:慈姑增加免疫細胞的活性,消除體內的有害物質;利尿消腫:慈姑能清除體內毒素和多餘的水分,促進血液和水分新陳代謝,有利尿、消水腫作用。

寶應美食:慈姑之美

慈姑一般人皆可食用。貧血、營養不良性水腫、咳嗽痰中帶血、神經炎、習慣性便秘、泌尿繫結石、腳氣病等病症患者適宜食用;此外,慈姑宜與生薑同食,以減少其寒性。

慈姑性微寒,味甘而帶微苦。含有秋水仙鹼等多種生物鹼。解毒利尿,具有抗癌防癌腫、解毒消痛作用、常用來防治腫痛。慈姑主解百毒,能解毒消腫、可用來治療各種無腫毒、毐蛇咬傷、散熱消結、強心潤肺之功效。可治療腫塊瘡癤、心悸心慌、水腫、肺熱咳嗽、喘促氣憋、排尿不利等病症。因慈姑性味甘平,能生津潤肺、補中益氣、具清肺散熱、潤肺止咳作用,對勞傷、咳喘等病有獨特療效,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慈如含秋水仙鹼等多種生物鹼,對於現代人多發的痛風有奇特防治功效。而且,慈姑含維生素B1,維生素B2較多,能維持身體的正常功能,增強腸胃的蠕動,增進食慾,保持良好的消化,對於預防和治療便秘最佳。

史料記載:《本草綱目》:慈姑,生淺水中,入亦種之。三月生苗,霜後葉掐,根乃練結,冬及春初,掘以為果,須灰湯煮熟,去皮食,乃不麻澀戟人咽也。嫩莖亦可DIE食。烏芋、慈姑原是二物,慈姑有葉,其根散生,烏芋有莖無葉,其根下生,氣味不同,主治亦異,而《別錄》誤以藉姑為烏芋,謂其葉如芋。陶、蘇二氏因鳧茨、慈站字音相近,遂致混注,而諸家說者因之不明,今正其誤。《千金方》:下石淋。《唐本草》:主百毒,產後血悶,攻心欲死,產難衣不出,搗汁服一升。《滇南本草》:厚腸胃,止咳嗽,痰中帶血或咳血。《嶺南採藥錄》:以鹽漬之,治癲犬咬傷,並治中程蹇(即是硬)。

寶應美食:慈姑之美

前幾天,朋友來我家做客,提出要吃“慈姑燒肉”這一道家常菜。我去市場買了鮮嫩的慈姑和幾斤五花肉,用熱水洗浸,並用搪瓷小勺颳去慈姑表皮下鍋。很快使得廚房裡充盈了噴香的味道。用筷子輕輕地夾了一塊,慢慢地放入口中,細細地咀嚼品嚐,那微燙的肥油從嘴角兩邊倏地溢了出來,我趕緊用手去抹,不想衣袖前端沾滿了汙漬。旁邊人看到我那嘴饞狼狽的樣子,情不自禁地微笑起來——這笑和慈姑的花朵一樣燦爛,這笑將使我的齒頰永遠留香……

本文系澤文夢筆(ID:zewenfjg)出品,寶應生活網經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