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大兒子建爛尾樓,小兒子差點砸老乾媽招牌,陶華碧衣缽無人繼承?

2022-11-28由 時小慢慢 發表于 農業

糧油店取什麼名字好

2021年,一向低調的老乾媽創始人陶華碧突然接受媒體採訪,雖然滿頭白髮,精神頭卻十足。採訪中,她大談特談自己的經營理念,還坦誠公司之前確實換過辣椒品種,但是已經換回來了。說到自家產品時,陶華碧臉上充滿了驕傲之情,以至於有網友懷疑她這是要親自帶貨。

從大字不識一個的農婦,到全國知名品牌的創始人,坐擁90億身家的胡潤百富榜女富豪,“老乾媽”陶華碧的人生,就是一個大寫的傳奇。

網友們在佩服之餘,不僅開始納悶,她不是已經退居幕後了嗎?怎麼又突然出來了呢?

原因無他,都是她那兩個不省心的兒子,讓本該頤養天年的陶華碧,不得不出來主持大局,挽回企業信譽。

那麼,他們到底做了什麼?難道陶華碧要“晚節不保”了嗎?

大兒子建爛尾樓,小兒子差點砸老乾媽招牌,陶華碧衣缽無人繼承?

陶華碧的前半生,怎一個苦字了得。

1947年,陶華碧出生於貴州遵義一個偏僻的小山村。她出生的時候,家裡已經有7個姐姐了。父母一看,又是一個女娃,忍不住連連嘆氣。那時候,新中國尚未成立,老百姓生活困苦,連飯都吃不飽,這又添了一張嘴,生活更加愁雲慘淡了。

吃飯都是問題,上學就更不要想了。所以陶華碧從小到大,連一天學也沒有上過,從懂事起,她就跟著父母和姐姐們,整日為了能填飽肚子而奔波。

窮人家的孩子,自然吃不到啥像樣的飯菜,但是小孩子家又常常嘴饞,那怎麼辦呢?陶華碧就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用有限的食材變換著花樣,做出不一樣的味道來。如今看來,在那個時候,她就開始展露在做飯上的天賦。

20歲那年,陶華碧邂逅了地質隊的一名會計,在接觸的過程中,兩人漸生好感,最終走到了一起。一個是從未走出過大山的姑娘,一個是城市裡來的大學生,他倆的結合,讓周圍人驚詫不已。面對眾人的不解,丈夫笑著說道:“這姑娘,善良又樸實,人也靠譜。”

婚後的生活,幸福而美滿,丈夫每個月的工資是30元,雖不富裕,但是再也不用為生計發愁了。後來,兩口之家又升級為四口之家。體貼的丈夫,可愛的孩子,陶華碧的內心無比的滿足。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一向身強體健的丈夫卻突然得了重病,大部分時間只能臥床休息,養家的重擔一下子落在了陶華碧的身上。

為了掙錢給丈夫看病,她不得不南下廣州,像個男人一樣,四處攬工。那幾年,她背過泥巴,一袋足足有100斤,一個大男人揹著尚且吃力,她一個弱女子硬是每天咬牙背個幾十趟。

大兒子建爛尾樓,小兒子差點砸老乾媽招牌,陶華碧衣缽無人繼承?

她還掄過鐵錘,20斤的鐵錘,她能堅持掄十幾個小時,別人勸她不用這麼拼命,可是她說既然拿了別人的工錢,就得

人幹出活兒。

儘管如此辛苦掙錢,還是沒能治好丈夫的病。被疾病折磨了幾年之後,丈夫最終還是撒手人寰了,留下孤兒寡母,以及一屁股債務。

丈夫去世後,陶華碧回到家鄉,開始賣米豆腐。她每天都到五公里外的油榨街去採購原材料,每次採購七八十斤。辛苦不說,還常常會遭白眼。公交車的售貨員嫌她揹著個大揹簍,麻煩又礙事,所以一看到她,臉就拉了下來,不想讓她乘車。

為此,陶華碧常常跟售貨員吵架。苦到發澀的生活,把這個柔弱的女子磨得渾身都是稜角。

晚上把孩子哄睡後,陶華碧就趕緊磨豆腐,常常要磨到後半夜才能歇息。白天再揹著將近一百斤的米豆腐,去周邊的幾個學校賣。

幾年的時間,陶華碧背壞了二十個揹簍,還落下了一身的傷病,肩周炎、頸椎病、關節炎,直到如今,這些病痛還在折磨著她。

長期的勞累,再加上缺少營養,到了42歲時,陶華碧再也幹不動這些體力活兒了。於是她用撿來的半截磚、石棉瓦和油毛氈,在龍洞堡那個地方搭起了一個簡易的小飯店,起名叫“實惠飯店”,賣涼粉和冷麵。

因為價低量足,很快就吸引了附近幾所中專院校的學生。每次學生們來吃飯,陶華碧都會給他們打滿滿的一份。有時候,學生們手頭緊,沒錢付飯錢,陶華碧就會讓他們先賒欠。看到有些學生實在太窮,陶華碧還會直接給他們銷了賬。有時候,她看到哪個學生的衣服破了,還會主動幫他們縫補。

大兒子建爛尾樓,小兒子差點砸老乾媽招牌,陶華碧衣缽無人繼承?

雖然自己的生活已足夠艱辛,但是每當看到這些經濟困難的孩子,陶華碧還是會毫不猶豫地伸出援助之手。一來二去,店裡的生意越來越好。

為了佐餐,陶華碧自制了一些酸菜、豆豉麻辣醬等佐料,有些學生直接拿著饅頭或者米飯到店裡蘸醬吃,也不點飯,陶華碧看到這些“蹭吃”的孩子,從來不說什麼,反而很熱情地告訴他們隨便吃。

那時,陶華碧注意到有一個男孩,臉上經常掛彩。她一打聽,才知道原來是男孩家裡太窮,經常買不起飯,於是就靠打架鬥毆收服了幾個小弟,然後隔三差五管小弟們要些錢,再到店裡吃飯。

瞭解到情況之後,陶華碧跟那個男孩說:“以後不要打架了,想什麼時候來吃飯就什麼時候來,我不收你的錢。”

出於感激,男孩開始叫陶華碧“乾媽”,那些受過她幫助的孩子,都跟著叫她“乾媽”。這個稱號就這樣流傳開來,慢慢地又演變成了“老乾媽”,甚至連80歲的老人,也跟著這樣喊。

也許是陶華碧的善舉為她帶來了福報,很快,她的生意就迎來了轉機。

1994年,貴陽市準備修一條環城路,陶華碧店面所在的龍洞堡,一下子從偏僻的小路,搖身一變成了主幹道,頓時多了許多南來北往的司機前來用餐。

這些司機們經濟條件可比學生們強太多了,慢慢地,他們成了小飯店的主要客源。為了感謝這些司機的光顧,每次吃完飯,陶華碧都會主動送他們一些自制的麻辣醬和香辣菜,讓他們帶著路上吃。

無心插柳柳成蔭,這一舉動,讓陶華碧的麻辣醬開始聲名遠播。有些住在市區的人,也會大老遠開車跑過來,專門買她的麻辣醬,以至於她的麻辣醬做多少都不夠賣。

大兒子建爛尾樓,小兒子差點砸老乾媽招牌,陶華碧衣缽無人繼承?

但是直到那時,陶華碧也不敢想象,有朝一日自己竟會靠這樣一份小小的佐餐麻辣醬,開創那樣大的一個商業帝國。

有一天,店裡的麻辣醬賣完了之後,客人來吃飯,一看沒有麻辣醬,扭頭就走了,那天生意出奇地慘淡。

陶華碧索性就關了店門,出去四處轉轉,看看別家的生意咋樣。走了十多家之後,她驚訝地發現,別家涼粉店的生意都特別好,走進去一看,才知道,之所以生意好,是因為都在用陶華碧製作的麻辣醬。

飯店老闆不好意思地跟陶華碧說:“要不你把店面關了,開個麻辣醬工廠得了。”陶華碧第一反應是:店關了,那些窮學生們怎麼辦?

直到後來,學生們也紛紛勸她開廠,陶華碧開始認真考慮這個事情。但是陶華碧並沒有立即投入行動,她做事很謹慎,沒有十足的把握不會輕易開始。從一開始,她的目標就是為中國人踏踏實實地做一瓶好吃又可以吃得放心的辣椒醬,為此,她不斷打磨配方,力爭做到最好。

就這樣,又過了兩年多,陶華碧覺得時機到了,就從村委會借來了兩間屋子,正式開啟了自己的創業生涯。這一年,陶華碧49歲。

既然開廠,那就得取一個響噹噹的名字,取什麼好呢?陶華碧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老乾媽”這個稱號,這個陪伴她多年,蘊含了濃厚感情的名字。

大兒子建爛尾樓,小兒子差點砸老乾媽招牌,陶華碧衣缽無人繼承?

工廠成立之初,買不起生產線,所有的工藝流程都採用最原始的手工操作。這其中,最讓人頭疼的是剁辣椒這個環節,濺起的辣椒沫兒辣得人眼淚直流,大家都不願意幹這個苦差事。

沒辦法,陶華碧只好親自上陣,邊剁邊給大家傳授剁辣椒的訣竅:“就當是在切蘋果,這樣就不覺得那麼辣眼睛了。年紀輕輕的,吃點苦怕什麼。”在她的帶動下,大家漸漸沒有那麼抗拒了。

辣椒醬做好之後,就面臨怎麼裝,用什麼裝的問題。有人建議她用玻璃瓶裝,於是,陶華碧找到年產1。8萬噸的貴陽市第二玻璃廠,提出定製幾十個玻璃瓶的要求。對方一聽,立馬不耐煩地大手一揮,讓她走。

可是陶華碧才不會輕易退縮,她跟廠長說:“哪有娃一生下來就是一大個兒的,不都是從小嬰兒慢慢長起來的嘛。今天你要是不給我瓶子的話,我就坐你們這裡不走了!”

軟磨硬泡了幾個小時,廠長總算鬆了口,給陶華碧說:“你可以每天來廠裡撿幾十個瓶子回去,定製的事兒還是等以後再說吧。”最後,陶華碧提著一籃子瓶子滿意而歸。

產品做好之後,陶華碧發現,又有一個新的難題擺在面前。根據工廠目前的產能,附近的小店根本吃不消,她必須去拓展新的渠道。

於是,陶華碧提著籃子,開始到各大單位食堂和糧油店去推銷,對於這個來自不知名小廠的辣醬,大家擔心質量不佳,不願意售賣。陶華碧只好承諾,等賣出去了再向她們收錢,賣不出去的話隨時可以退貨。好說歹說,對方總算同意把辣椒醬擺在櫃檯上。

沒想到的是,辣椒醬一經賣出,回頭客特別多,一下子成了暢銷品,供不應求起來。

大兒子建爛尾樓,小兒子差點砸老乾媽招牌,陶華碧衣缽無人繼承?

工廠的訂單急劇增加,這一次,陶華碧又來到了貴陽市第二玻璃廠,豪氣地說:“我要定製一萬個瓶子,現款現貨。”陶華碧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對於這家玻璃廠當初的施以援手,她始終謹記於心。

後來,儘管工廠的產品質量被同行比下去了,陶華碧也沒有中斷過跟它的合作。甚至可以這樣說,陶華碧以一己之力,保住了這家玻璃廠不至於破產。

經過一年多的發展,“老乾媽”經受住了市場考驗,在貴陽市站穩了腳跟。此後,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裡,老乾媽再不打廣告,不搞花裡胡哨的促銷的前提下,單憑口碑就暢銷全國,驚豔了幾代人的味蕾。甚至還遠銷到歐盟、美國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了中國的另一張名片。

之所以不打廣告,是因為陶華碧覺得,這些營銷成本,最終還得算到消費者頭上,還不如直接給消費者最優惠的價格來得實在。更為可貴的是,這麼多年了,原材料漲了幾漲,老乾媽卻始終將價格控制在8-12元之間,這一點,讓競爭對手們頗為無可奈何。

企業發展壯大之後,管理成了一個大難題。對此,陶華碧自有一套“老乾媽式管理”。

她對員工就像當年對待那些窮學生一樣,極盡真誠,不僅給到貴陽市最好的工資和福利,而且管理上也特別人性化。公司沒有冷冰冰的規章制度,只有一些類似於“不要偷懶”這樣的話語,與其說是制度,不如說這是一個長輩對於後輩們的諄諄教導。

考慮到工廠離市區較遠,陶華碧決定給所有員工都包吃包住,直到今日亦是如此。

不僅如此,陶華碧能喊出公司60%以上員工的名字,她隔三岔五地就去員工家串門,跟他們交流;她能記住很多員工的生日,還會親自給他們下長壽麵,然後再加兩個荷包蛋;碰到員工出差,陶華碧會給她們煮幾個雞蛋,叮囑他們路上吃,並且再三交待注意事項,目送他們上車後才轉身回去……

諸如此類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陶華碧就是這樣,以真心換真心,根本不需要繁雜的規章條例,就緊緊地把員工凝聚在了一起。

大兒子建爛尾樓,小兒子差點砸老乾媽招牌,陶華碧衣缽無人繼承?

隨著老乾媽的不斷髮展壯大,很快就迎來了第一批競爭者。在那個年代,競爭者非常簡單粗暴,從產品包裝到口味,全盤照抄。消費者稍不注意,就會買到仿冒品。最多的時候,假冒“老乾媽”的產品加起來得有五六十種。

為此,陶華碧專門成立了打假部門,不惜花重金也要消滅那些假冒偽劣產品。這其中,要數湖南華越公司最難對付了,只因為他們有合法註冊的“老乾媽”商標。跟華越的官司打了三年,最終老乾媽艱難取勝,這成為北京高院智慧財產權十年經典案例之一。

隨著公司的不斷髮展,事情越來越多,財務、人事、工商、城管等等,都需要她親自定奪,陶華碧漸漸有點應付不來,再加上常年勞累,身體狀況越來越差。到了2014年,將近70歲的陶華碧決定退休,把公司交給兒子們管理。

其實,在公司剛剛成立時,大兒子李貴山就辭去了“鐵飯碗”,到工廠給母親幫忙。他幫公司制定了一些規章制度,建立了初步的管理模式。

但是,跟踏踏實實做實業相比,李貴山顯然對現代化的資本運營更感興趣,而且人菜癮大。

那些年,他投資過酒店、房地產和醫藥等專案,大多數都賠了,甚至還有一個樓盤專案直接爛尾了。這與陶華碧的“不貸款、不參股、不融資、不上市”的四不原則背道而馳。

大兒子建爛尾樓,小兒子差點砸老乾媽招牌,陶華碧衣缽無人繼承?

於是,陶華碧心理的天平慢慢地向小兒子李妙行傾斜。李妙行,雖然不熱衷投資,可是卻一樣地讓陶華碧不省心。

上任之初,他就幹了一件讓老乾媽口碑受損的事情。他把做辣椒醬用的貴州辣椒換成了價格更低的河南辣椒,導致老乾媽的口味大變,一時間,網友們抱怨連連,甚至還有貴州本地人出來“爆料”,說老乾媽現在用的都是味精。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這之後,老乾媽的糟心事兒就沒斷過。

先是在2016年時,有一個離職的前員工,將老乾媽的配方洩露給了競爭對手,導致老乾媽直接損失了一千多萬。

2017年,又因為油煙汙染問題,3天被舉報了19次,被中央環保督察點名批評;2019年,廠房又失火了,導致三分之一的產能受損。

這樁樁件件,間接反映了李妙行的管理存在問題。最終,這些問題都體現在了業績上,從2017年到2018年,老乾媽的業績連年下降。

而與此同時,市場上湧現了一大批競爭對手。以歌手林依輪為代表的一些明星,紛紛推出了自己的辣醬品牌,銷量非常客觀。此外,還有一大批網際網路辣醬品牌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甚至連虎邦等企業也開始向辣醬領域發力,這些都不斷衝擊著尚未飽和的辣醬市場。

為了應對競爭,老乾媽也曾推出一系列吸人眼球的營銷活動,比如“國民女神”衛衣,公司還破天荒地拍了成立以來的第一支廣告。可是,都沒有激起多大的水花。

內憂外患一起湧來,陶華碧不得不再次出山。回到公司之後,她又換回了貴州的辣椒,還改善了產品配方,並且第一次利用媒體進行宣傳。終於在2019年,老乾媽業績回升,當年營收破了50億。

大兒子建爛尾樓,小兒子差點砸老乾媽招牌,陶華碧衣缽無人繼承?

其實,老乾媽之所以能夠成功,原因並不複雜。有句話說,大道至簡,大巧若拙。縱觀古今中外,那些真正成就一番事業的人,一定是將某些基本品質發揮到極致的人。

對於陶華碧來說,她數十年如一日對品質的追求,對員工、消費者的真誠和用心,都是她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

只可惜,這些品質,兩個兒子都沒有學到。陶華碧一心一意做產品,兩個兒子卻只想掙快錢。

人們常說,創業難,守業更難。面對採訪時,陶華碧信誓旦旦地說道,要做一個百年品牌,立千秋大業。

如今,陶華碧已經75歲了,垂垂老矣,創業快30年,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辣醬江湖,不知道她還能撐多久,也不知道她的“繼承者們”能否扛起重任,再續輝煌,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