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特刊|母職不是女性的原罪

2022-10-11由 著陸TouchBase 發表于 農業

鎮雄房價多少錢

#母親節#

在當今的商業社會,亟待一個更加解放的體系。

一對年輕、高知的模範夫妻有了孩子後,兩性矛盾、家庭矛盾頻發:妻子生產,丈夫跑回家看球賽。妻子通宵母乳睡眠不足,身旁的丈夫睡得正香。最終二人走向離婚。簽完協議,丈夫坐在民政局外,一下下地扇自己耳光。

這是熱播劇《親愛的小孩》裡的情節,牽動了無數身為人母的女性觀眾。有網友批評這部劇在販賣生育焦慮時,她們說:“如果你有孩子了,就不會覺得這是在販賣焦慮。”“這部劇太真實了,很貼近生活,甚至生活比它更殘酷。”

特刊|母職不是女性的原罪

《親愛的小孩》劇照

圖源 | 豆瓣電影

變成母親後,她們突然陷入了多重困境——這是全球女性共同面臨的問題。除了《親愛的小孩》,2020年入選了金球獎六項提名的《婚姻故事》也探討了母職、父職在婚姻、愛情和家庭中的體現。

但它只是一個家庭問題嗎?

除了性別教育等社會議題,還有什麼因素能讓“生育”話題保持著如此之高的熱度,這裡面有多少困難還沒被解決,甚至沒被看到?

經濟壓力是其中一個導火索。一位25歲的未婚女性坦白,在“當下的大環境”裡,高額的房價、巨大的生育和撫養壓力都讓她對婚姻望而卻步。

西蒙娜·波伏娃在《第二性》裡分析,母親對分娩的態度是多維度的:“她希望夢想終於能在她身上成為現實,但又害怕實現母性會帶來新的責任。”

新的責任,就是母職。

What:商業與母職有什麼關係?

商業是怎麼和母職聯絡起來的呢?那個未婚女孩所指的“當下大環境”造就了經濟壓力,而這份壓力在兩性身上的體現是不一樣的。

有一個理論叫

motherhood penalty,母職懲罰

,認為結婚、生育、照料等母職身份導致女性的職業發展受挫,比如工資變低、中斷就業、晉升空間減小、應聘時受到歧視等。

國內外的多項研究表明,相同的工作時間下,職場媽媽的平均收入比生育前更低,生育後重新就業,人均時薪也會下降。當一個男性變成爸爸,收入、就業機會都不會因此發生太大改變。

揹負著收入減少的壓力,母親,尤其是單身母親們會面臨一種焦慮和壓迫感,麻省理工學院在一篇整合工作與家庭生活的文章中,將之稱為

time squeeze,時間壓榨感

。她們沒法在陪伴、照料孩子和工作、掙錢、養家之間平衡,更別提在事業、業餘愛好中獲得自我滿足感。

特刊|母職不是女性的原罪

背奶媽媽

圖源 | 新浪網

職場環境對母親角色的隱性偏見,最終摧殘了她們的身心健康。

這種影響在低收入母親的身上最為明顯。

Why:企業為什麼要關心母職懲罰?

母職懲罰,懲罰的可不止女性,還有兒童、家庭、企業和社會。

2017年,雲南省鎮雄縣鹽溪村的一名17歲留守少年喝下一斤半的農藥自殺。據報道,男孩生前的時光裡,父母幾乎沒有照顧過他。自殺前他寫下一封遺書,稱自己死了可以為家庭減輕負擔:“為他們省下一筆錢”。

舒膚佳在2020年春節時發了一條廣告影片,講常年在外的母親過年回家,與孩子團聚的故事。影片開頭丟擲了一個問題:距離會讓愛變遠嗎?事實情況是,會的。中國青年報在評論留守兒童自殺時表示,窮不是唯一的原因。兒童長期缺乏父母的關愛時,內心深處會產生絕望與無助。這時候,缺席的不僅是孩子與家人間的愛,還有雙方對社會、對萬物的愛與熱情。

特刊|母職不是女性的原罪

留守兒童

圖源 | ZCOOL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稱,推行家庭友好政策,投資兒童早期發展是提高全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最有效途徑。到2025年,勞動力中女性的平等參與將為全球經濟帶來12萬億美元的增長。

但在企業層面,相關進展依然嚴重滯後。

再直接一點,解放母職對公司的收入、口碑等方面都有好處。解放母職既代表著促進性別平等,也能解放員工的家庭壓力。著陸TouchBase在之前的文章裡提到過,

長期關注性別平等的公司,收入能增長15%

而根據聯合國的研究,家庭友好政策能提高員工留任率、降低缺勤率、減少招聘成本。在過去的50年裡,北歐國家推行家庭友好政策促進了女性就業增長,這兩個進步共同把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拉昇了10%-20%。

How:商業是怎樣解放母職的?

2016年,丹麥企業家提出了FemTech女性科技的概念,相關初創企業迅速增多,資本也快速進入。2018年,FemTech類企業獲得的各類融資加起來有十億多美元,2021年升至25億美元左右。根據麥肯錫的一份報告,當下FemTech的市場規模為5-10億美元。

在整個行業裡,無論是服務型企業還是產品型企業,關注產婦健康的初創公司最多,婦科保健和生育相關的專案也發展得比較全面。

麥肯錫調查了763家公司,繪製出各類FemTech初創企業的分佈圖

圖源 | McKinsey Company

英國公司Peppy,成立初衷是為企業提供服務,幫助員工有準備地迎接新生兒,現在服務範圍已經擴大到了女性停經、女性健康、男性健康等話題。Moxxly、Naya等企業推出了吸奶器,有的能和衣服連在一起,讓媽媽們不用脫掉衣服就可以使用,有的主打智慧液壓,沒有噪音,或是可以模擬哺乳嬰兒時的真實感覺。

著陸TouchBase曾報道過的

嬰兒乳製品公司Harmony,也用新興技術解放了背奶媽媽

在中國,去年年底剛獲得天使輪融資的壹生檢康,就可以為女性提供居家的內分泌監測,並給出解讀和干預服務。

特刊|母職不是女性的原罪

壹生檢康

專門為女性提供的服務

圖源 |

壹生檢康

官網

廣義上講,母職的壓力從備孕時就可能出現,這些公司的存在、發生,他們對母親、準媽媽等女性群體的洞察,都能推動消費者和資本重新審視母親們曾悄悄承擔的壓力。

社會創新型企業崛起,有的傳統型企業也開始探索解放母職的途徑。攜程給懷孕員工提供生育津貼,報銷打車費。愛嬰室允許子女不滿一週歲的女員工每天享有哺乳時間。晶澳科技、中微公司等企業單獨配備了母嬰室,給母親更舒適、私密的空間。

在國外,各大媒體、相關組織會評選女性友好、育兒友好企業,上榜的企業除了提供帶薪產假、生育補貼,還會為有嬰幼兒的家庭成員提供靈活辦公模式。SAP、American Express會為公務出差的哺乳期員工提供母乳運輸服務,媽媽可以隨時隨地把自己的母乳寄給家裡的孩子。

在中國,各地的法定產假/陪產假時間略有不同,根據工人日報2021年11月的統計,女性產假均在100天以上,男性陪產假最多也只有30天。

但生育是整個家庭的責任,而非母親一人的責任。

科技公司Cisco這幾年推行了性別中立的產假制度,甚至在特定情況下允許祖父母休陪產假。

青年學者黃微子描寫大女兒降生後自己的感受:“我如此愛那個擱在我肚皮上溼漉漉暖乎乎的嬰孩,以至於願意為她承受一切。”這種力量促使她對母職做了很多探究,最後寫道,

母職不是一種次等勞動,是和其他一切工作一樣,有價值的

。但是母職不應該由母親獨自承擔,公共機構、家庭、父親的支援都非常重要。

母職不是女性的原罪,在當今的商業社會,亟待一個更加解放的體系。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著陸TouchBase”(ID:Touch-Base)

,作者:王紫荊,編輯:國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