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濰坊峽山區廢棄物中取寶,姜秸稈變姜精油

2023-02-07由 齊魯壹點 發表于 林業

四種垃圾都到哪裡去了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記者 張蓓 楊學瑩

1月31日,濰坊峽山區太保莊街道太保莊村姜農鄧所林,將剩下兩畝地的姜秸稈用農用三輪車拉了兩車,送往三四百米遠的太保莊街道歸集點。公路兩側乾淨清新,田間地頭十分清爽,一路上他心情舒暢。

往年這個時候,鄧所林都要繞著路走。“以前地頭和路兩邊很多姜秸稈,一直到來年出姜都爛不完。”鄧所林微皺眉頭說,尤其出姜頭兩個月及夏天,味最大。

在農作物秸稈中,姜秸稈最難處理。燃值低,不易腐爛,無法還田,牲畜也不吃。纖維無它用,處理成了行業難題。“實在沒別的辦法,就扔溝裡、路邊、地頭上。”以前,鄧所林一直扔在地頭。

味臭還是小事,最讓鄧所林頭疼的是,受了雨水浸泡的姜秸稈會腐爛。“腐爛的水淌到哪裡,哪裡不長農作物,能延伸進3米去。”鄧所林種了10畝姜,往年有大半畝的姜地受此影響,長勢不旺、產量低,約減產30%。

直到2021年底,街道上設了姜秸稈歸集點,這一難題才徹底解決。“因為清理乾淨了秸稈,去年種的姜一點也沒受影響,全都長得特別好。”鄧所林盤算著,今年大姜行情不錯,收上來的生薑還在地窖放著,準備賣個好價錢。

這些讓人頭疼的姜秸稈去哪兒了?在太保莊街道的一處廠房內,山東大艾姜山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鄭凱傑將一滴精油滴入記者喝的熱水中,抿一口姜香縈繞口齒。“這是用姜秸稈提煉的精油,含有70多種有效成分。”鄭凱傑笑盈盈道,他手中這一小瓶精油,30毫升賣300元。

原來,企業從姜農手裡收來姜秸稈,經曬乾、粉碎破壁後,被送入一排排大罐中,再經過提取、提純、分離等近10道流程,2個小時便可出油。平均700多噸幹秸稈可產1噸毛油,1噸毛油平均賣40萬元,而再次提純後的精油平均能賣到100多萬元一噸。

廢棄物姜秸稈搖身一變,成了含有70多種有效成分的姜精油,有祛斑、抗衰老等功效。變廢為寶的秘訣是院企校十幾年的合作研發和不斷的工藝改良,目前已申請了11項專利,升級到第3代提取工藝。

我國是世界上生薑產量最多的國家,濰坊是全國生薑主產區。為破解生薑大面積種植產生的秸稈處理難題,省市環保部門相繼出臺政策,引導環保產業發展,鼓勵企業創新研發姜秸稈處理技術。2021年,峽山區引入正尋找產業化落地的“姜秸稈無害化處理及綜合高效開發利用專案”,在當地政府扶持下,3天將一處閒置老廠房拿下,購置廠房,改造、安裝裝置,8個月實現秸稈變精油。

聽說有要姜秸稈的,村民甭提多高興。鄭凱傑回憶,剛開始收姜秸稈時,姜農凌晨4點就來敲門,讓他趕緊把地裡的姜秸稈拉走。為引導姜農,峽山區責任落實到村,頭一年還給補貼,姜農每提供1畝地的姜秸稈,可得到20元補貼,2021年底,鄧所林曾用10車姜秸稈換回了200元錢。

眼下,峽山區4個街道的8處歸集點上,都有姜農在傾倒姜秸稈,企業定人定崗,巡視檢視、歸集運輸。經過一年引導,姜農們也形成了習慣,姜秸稈在地裡曬乾後,直接拉到歸集點,出姜頭兩個月,歸集點上都要排隊。

“2021年峽山區共種植4萬畝生薑,在政府引導下,2022年我們收上來80%以上的姜秸稈,共計13000噸,製成十幾噸姜精油。短短几天,全部被國外客商訂購一空。”鄭凱傑說,就連剩餘的廢渣也被大型造紙企業搶空,造手提袋、紙杯等,實現姜秸稈無害化迴圈利用。

田間地頭沒了姜秸稈,環境壓力減輕了不少。過去,因姜秸稈腐爛造成的土壤和大氣汙染,都是環保督察重點。如今,峽山區已建立姜秸稈收儲及利用、資訊登記管理、歸集點土地管理流程閉環。

“我們藉助該專案推動了峽山生薑技術進步與產業升級,形成了完整的迴圈經濟生態鏈,助推綠色農業發展。”峽山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張龍江說,作為“兩山”試點,峽山區在這個專案上拓寬“兩山”轉化通道,透過科技進步兼顧了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

如今,這一模式也開始在安丘市複製。在試點的淩河街道,兩處歸集點都堆滿了姜秸稈。在安丘當地,提取廠也在加緊建設,預計半年內建成。山東大艾姜山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大川期待,今年在安丘實現姜秸稈歸集回收全覆蓋,未來構建濰坊全市域姜秸稈收儲和供應網路。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