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農具變成國寶,宋代陶工的跨界設計我服了!

2021-06-25由 域鑑 發表于 林業

柳灌哪裡賣

1975年,在韓國新安附近,當地漁民發現了一艘在海底沉睡了600多年的元代沉船。這艘船是從中國的寧波開向日本的福岡的國際貿易商船,但途中因颱風等原因,最終沉沒在高麗的新安外方海域。該船被發現了後,隨之沉沒的一萬七千多件沉船文物也浮出水面,其中有不少黑不溜秋的罐子。

農具變成國寶,宋代陶工的跨界設計我服了!

新安沉船

農具變成國寶,宋代陶工的跨界設計我服了!

新安號沉船上發現的鼓釘罐

它們叫啥名字呢?我們叫它們“柳斗紋鼓釘罐”,也叫“柳鬥罐”,卷唇、束頸、鼓腹、平底,口沿和罐內施滿釉,外壁素面,在素面黑釉器上飾以白釉凸起的鼓釘,製作規範,排列整齊。腹部刻劃篦狀柳斗紋,刻劃較深,線條流暢細膩,立體感強,造型獨特,頗有韻味。

有人說它非常像一隻籮筐,不錯,非常像,大家看看下圖這個竹筐,像不像呢?“柳鬥罐”被命名為“柳鬥”也是這麼來的,這是宋代陶工的跨界設計。“柳鬥”顧名思義,就是指用柳條或者藤條做的容器。

農具變成國寶,宋代陶工的跨界設計我服了!

柳鬥筐和柳鬥罐像不像呢?

它是哪裡生產的呢?這種柳斗紋鼓釘罐是江西贛州七里鎮窯的拳頭產品,在宋元時期它的出現為七里鎮窯在當時全國窯場林立的情況下贏得一席之地,甚至還廣銷海外,在當時的日韓地區非常流行。

農具變成國寶,宋代陶工的跨界設計我服了!

戴維德基金藏

農具變成國寶,宋代陶工的跨界設計我服了!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農具變成國寶,宋代陶工的跨界設計我服了!

2008年紐約蘇富比拍品

農具變成國寶,宋代陶工的跨界設計我服了!

玫茵堂藏

農具變成國寶,宋代陶工的跨界設計我服了!

巴斯東亞藝術館藏

那麼為啥在這些國家非常流行呢?因為當時的日韓也是非常流行喝茶,他們買回去用來裝茶粉,在日本人還專門為它起了個新的名字——“茶入”。另外還有一些比較大型的柳斗紋鼓釘罐,根據深圳博物館的郭學雷館長曾經的說法,他認為這類大型的贛州窯鼓釘罐是用來打茶湯的,外壁不施釉加以柳斗紋是為了加大與手的摩擦力方便使用,並在南宋劉松年的《補納圖》中找到了類似器物的使用場景。

農具變成國寶,宋代陶工的跨界設計我服了!

南宋劉松年的《補納圖》

(此處已新增小程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檢視)

當然,這種柳鬥罐在當時也不僅僅只有贛州窯生產,而且它的出現要更早。在唐代的時候便有這種金銀器出現,而且它的紋飾比柳鬥罐上的柳斗紋要更加複雜,而且更加接近這個開始我們給大家看的竹筐外壁的紋飾,比較寫實,以柳條為經,以麻線為緯,刻出編織紋或模印出編織紋。早期的瓷質的柳斗紋杯的紋飾也如此,也擁有如此複雜的裝飾。

農具變成國寶,宋代陶工的跨界設計我服了!

定窯白釉柳鬥杯

農具變成國寶,宋代陶工的跨界設計我服了!

定窯白釉柳鬥罐 玫茵堂藏

農具變成國寶,宋代陶工的跨界設計我服了!

五代 黃堡窯柳鬥杯母範

到北宋以後,像柳斗紋鼓釘罐這種“簡體版”的紋飾才出現,主要採用劃刻、繪畫的方式進行裝飾,也有在器物表面刻畫出一道道半圓形的線條,以模仿柳鬥編織所形成的走向痕跡。大多數偏向比較象徵性的裝飾效果,有的還具有一定的防滑功能。

農具變成國寶,宋代陶工的跨界設計我服了!

北宋耀州窯柳鬥罐 陝西彬縣窖藏出土

農具變成國寶,宋代陶工的跨界設計我服了!

磁州窯白底黑花柳鬥罐 波士頓美術館藏

農具變成國寶,宋代陶工的跨界設計我服了!

湖田窯青白瓷柳鬥罐 法國集美美術館藏

農具變成國寶,宋代陶工的跨界設計我服了!

耀州窯青釉柳鬥缽 玫茵堂藏

不過,到元代以後這種紋飾大概因為風格簡單,與日後複雜、繁複、工整的裝飾大相庭徑,而逐漸退出歷史的舞臺。但是明代的文人卻沒有因此而忘記它,還對其大為讚賞,在高濂《遵生八箋》中還專門提及稱其紋飾“編條穿線模塑,絲毫不斷”,不僅表達了明代文人對宋代瓷器的喜愛,更是為宋代這種“尋常而又簡單”的設計所敬佩。

這類柳斗紋鼓釘罐在當時除了做茶具,還有部分人認為它還是用來喝酒的,因為在普林斯頓大學博物館發現一幅版畫,版畫裡發現一件類似於柳鬥杯的器物,同彬縣窖藏出土的北宋耀州窯柳鬥杯與盞託一套非常相似,它的周圍也配有盞託,周圍還有酒壺、酒盞,柳鬥杯出現在這種酒桌的場景中,自然是用來喝酒的。

農具變成國寶,宋代陶工的跨界設計我服了!

普林斯頓美術館藏

農具變成國寶,宋代陶工的跨界設計我服了!

桌上的柳鬥盞和耀州窯這件非常像

既然這類器物有的用作茶具,有的用作酒具。那麼它們是否在茶、酒不同場合的造型是有所微小的差異的?還是說這類器物在功用上是混用的?關於這些,還需要更多的證據和資料進行推論。

(此處已新增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