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武功縣長寧鎮河道社群咬馬村

2022-03-30由 今夜星光燦爛 發表于 林業

黃花胡麻花起蟲怎麼治

咬馬村位於河道社群西部,東臨河道社群田井村;南靠貞元鎮法牛村;西有貞元鎮桃園村;北望貞元鎮東川自然村。全村共有364戶,1623口人,耕地2261畝。

武功縣長寧鎮河道社群咬馬村

八個行政隊,由北街、后街、南莊、南堡、北堡、南街、城邙等街道組城。主要種植小麥、玉米、油菜等農作物,養殖業以養牛、養豬、養雞為主。近些年來,為了改善經濟結構和增加收入,大部分村民開始經營蘋果、梨、桃等果園。

村子辦有木器加工廠,奶牛廠等小型民營企業,村民中以從事房屋建築人員居多。近些年來,隨著國家經濟發展的不斷加速,村中常年在外從事的務工人員逐年增多,群眾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村中住房結構主要以二層小樓和平方為主。

武功縣長寧鎮河道社群咬馬村

主要姓氏

郭、趙、宋、王等,其中村中建有郭氏祠堂,郭姓和趙姓佔本村人口70%以上。

咬馬村又稱咬馬寨、馬寨子、咬馬堡。

村名由來唐武德二年(619),駐紮在扶風縣城(今長寧鎮)以北,李家營的軍中參事長孫德順,奉太祖李淵旨意,將前來換防的劉文靜以謀反罪逮捕,後在河道村以北的莽原之上將其處死。因唐朝劉文靜落馬被殺的地方,舊部段志玄等人則叫它落馬栽,後來人諧音叫成樂馬寨。還有一種說法唐太宗李世民帶領人馬巡視武功縣河道塬上軍營,當地軍民擊鼓鳴樂,夾道歡迎,李世民胯下坐騎,聞聲高揚雙蹄,向天長鳴,唐太宗一時高興,隨口賜名“躍馬寨”,因當地人口音之誤,以訛傳訛,隨將此處稱為“咬馬寨”,

即今咬馬村。

武功縣長寧鎮河道社群咬馬村

主要集會

古會,即村部交流會,起會一天,時間每年農曆2月23日,這一天村莊裡會擁來許多外村人在此擺攤賣貨,主要的交易地點從該村咬馬小學開始一直佔到南莊,南堡大部分地方,這一天各家各戶會邀請許多的親朋好友來自己家過會,主要招待食品有:哈水面、麵皮、涼粉等,有時村裡還會在這天敲鑼打鼓並唱大戲,好不熱鬧;

廟會:村中的廟會有:城隍爺廟會、送子娘娘廟會和八觀爺廟會,其中最為隆重的則屬:每年農曆八月初二的城隍爺廟會。

村莊習俗

武功縣長寧鎮河道社群咬馬村

飲食:

基本以麵食為主,來客人的最高招待要吃長面,採用手擀和壓面機壓面兩種方式,將麵條切的如韭菜葉般,用鍋燒湯,放入肉臊子,雞蛋旗花薄餅,韭菜,大蔥,黃花菜,麻花等,每碗一筷頭面,可以吃好幾碗,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麵食已慢慢向不回湯發展。平時吃biangbiang面,湯麵,麻食,老蛙頭,攪團,糊塗,拌湯和米湯等。

武功縣長寧鎮河道社群咬馬村

紅事:

即喜事,嫁娶都要請客吃飯,嫁姑娘基本在出嫁前一天請自家(即祖上親屬吃飯),而娶妻則是在當天進行,邀請村裡人和男女雙方的親朋好友和自己祖上子孫。娶妻時本地有規定必須早上三四點就去接新娘,為的就是趕早,新娘子接回來以後接新娘的家人和親朋好友,吃飯的順序是先請村裡人吃,接著是新娘子的家人和親朋好友,後來才是男方的親朋好友。早上吃哈水面,不過對新娘子的親朋好友好友還要上一桌酒席,以示敬重。接新娘的車隊要在每個回來的路口放爆竹和灑紅紙片,中午十二點開始交鑰匙,發手帕,然後才入席吃飯。到了晚上,娶家村裡的同齡青年、小孩等會去鬧洞房(俗稱:耍媳婦),以此來表示對一對新人的祝福。

武功縣長寧鎮河道社群咬馬村

白事:

即喪事,一般停喪一週,守喪期間會演電影和戲,如今已經改為歌舞基本在埋人的當天晚上進行。埋人也要趕早,早四點多由自家人敲鑼叫醒村人幫忙,聲稱“請您喝酒”。埋完人以後才吃飯,早上吃粉湯,中午吃炒菜或者燴菜。

咬馬村交通便利,距離鄉鎮駐地3。5公里,距離武功縣長寧鎮駐地6公里,距離武功縣貞元鎮駐地6公里,距離武功縣縣城普集鎮駐地15公里。該村交通便捷,每天有定時來往縣城普集的11路公交車和開往西安的中巴車。村部道路水泥硬化面積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