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生物多樣性百科】節肢動物·褐帶暗色蟌:全球僅雲南分佈

2022-03-27由 澎湃線上 發表于 林業

蟌屬於什麼目

美麗雲南——生物多樣性百科

今天要帶大家瞭解的是

節肢動物·褐帶暗色蟌

【生物多樣性百科】節肢動物·褐帶暗色蟌:全球僅雲南分佈

褐帶暗色蟌(cōng)

Atrocalopteryx fasciata

節肢動物,昆蟲綱,蜻蜓目,色蟌科。一般棲息於海拔1000~1500 m的開闊溪流和河流。目前為中國特有物種,僅分佈於雲南。照片攝於德宏盈江銅壁關保護區。

褐帶暗色蟌為半變態發育昆蟲,一生經歷卵、稚蟲、成蟲三個階段。稚蟲期生活在水中,以孑孓(蚊子幼蟲)、小魚、小蝦和體型較小的蝌蚪為食。每年的5—7月,稚蟲爬出水面,在高於水面的蘆葦、水草的莖部蛻皮羽化為成蟲。

成蟲體長58~68mm,腹長45~55mm,後翅38~41mm。雄性複眼黑褐色;胸部和腹部深綠色具金屬光澤,後胸側面具黃色條紋,翅煙色,半透明,中央具寬闊的褐帶。雌性體色稍淡;翅染有淡琥珀色,端部透明,無白色的偽翅痣。和稚蟲時期一樣,成蟲也是肉食性的,主要捕食蚊、蠅等小型節肢動物。

蜻蜓目是迄今最古老的飛行昆蟲類群之一,最早的古蜻蜓發現於古生代石炭紀的化石中,距今至少已有3億年的歷史,巨蜻蜓的化石標本上翼展可達1米,是當時最頂級的掠食者之一。幾乎所有蜻蜓的幼蟲都是在水中度過的,蜻蜓的幼蟲期稱為稚蟲,它們是兇猛的水下捕食者,捕食各種小型水生動物,甚至同類相殘。

照片背後的故事:

2013年冬,本文資料提供者張浩淼博士,在大理學院高階實驗師張國輝老師處首次看到褐帶暗色蟌的標本,“當時看到這幾隻標本就覺得很奇怪,因為跟我們瞭解的其他色蟌科物種不太一樣。”張浩淼說,於是兩人聯絡了全球色蟌專家馬蒂,透過鑑定,這個物種為新物種。2014年三人聯合署名在國際期刊發表了褐帶暗色蟌的新物種鑑定。

2014年7月,按照模式標本採集地,張浩淼在雲南德宏盈江銅壁關保護區拍到活體照片。

【生物多樣性百科】節肢動物·褐帶暗色蟌:全球僅雲南分佈

張浩淼,昆蟲學專業博士,現在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所從事蜻蜓目的分類學、生態學和系統發育等方面的研究。在近20年的野外考察工作中,足跡已經覆蓋了亞洲、歐洲和非洲上百個自然保護區。攻讀博士期間,曾受邀訪問世界蜻蜓學源地荷蘭國家博物館,也是首位踏上非洲大陸從事蜻蜓研究的中國蜻蜓學家。

一起來回顧一下

前幾期

生物多樣性百科的知識點吧!

花朵極美,卻僅有一夜生命——梭果玉蕊

確認過眼神,它就是“松鼠界姚明”——巨松鼠

山野中的好戰分子——三帶環鍬甲

情歌王子就是本尊——華西雨蛙

作品來源:張浩淼

統籌:連惠玲

文字整理:田源

海報設計:鄭弼尹

原標題:《【生物多樣性百科】節肢動物·褐帶暗色蟌:全球僅雲南分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