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斑羚,形似家養的山羊,善於攀巖跳躍

2022-02-14由 來撒來撒來新疆 發表于 林業

斑毛是什麼樣子的

斑羚,形似家養的山羊,善於攀巖跳躍

斑羚,形似家養的山羊,善於攀巖跳躍

斑羚,形似家養的山羊,善於攀巖跳躍

斑羚,形似家養的山羊,善於攀巖跳躍

斑羚,形似家養的山羊,善於攀巖跳躍

斑羚,形似家養的山羊,善於攀巖跳躍

斑羚外形似家養的山羊,但身體粗壯,四肢也粗短,體長95-130釐米;重量35-42千克。蹄狹窄。吻鼻端裸露的面積較大,向後伸到鼻孔的后角。耳窄而直立。眶下腺退化,僅在其處有一小塊裸皮。雌雄均具黑色角,角較細短,向後上方斜向伸出,略向後彎曲,兩角基部十分靠近,相距約15mm。角的遠端尖而角面光滑,越往基部隆起的角環越加明顯,背面隆起較高,腹面隆起低,在角表面有許多條沿角縱軸的細形凹線。

斑羚體毛豐厚,冬季絨毛甚發達。體毛一般為棕褐色,個體間有些差異,有的為深灰色,有的為棕褐色,整個身體的底絨均為灰色。背部具不太長的鬃毛,在背中央自枕部、頸部一直到尾有一條黑褐色帶。額部、領部及喉部棕黑色,頰部及耳背面棕灰色,耳內白色,耳尖棕黑色。尾基近灰棕色,尾端部及長尾毛呈棕黑色。四肢的毛較長,腿毛可達蹄上。

斑羚頭骨較窄而高,腦顱在頂骨處向下發展,使整個頭骨後部向下彎。額骨與枕骨間形成一近直角的角度。雙角在額骨後部兩側向後上方伸出,在骨角的外面套生有由表皮形成的角質角。鼻骨不十分長,呈三角形,前端銳尖,后角嵌入額骨。肋骨為上下窄、前後寬的長方形,其前上角與鼻骨的三角形頂角相接。上頜骨側面觀也似一上為頂角的三角形,其頂角與鼻骨頂角接近。前頜骨較短,其上端背緣與鼻骨相隔很遠。顎骨腹面中央骨縫處,尤其是後部有明顯的向腹面凸出的縱同嵴突。

斑羚是典型的林棲獸類,棲息環境多樣,從亞熱帶至北溫帶地區均有分佈,可見於山地針葉林、山地針闊葉混交林和山地常綠闊葉林。常在密林間的陡峭崖坡出沒,並在崖石旁、巖洞或叢竹間的小道上隱蔽。

斑羚特別善於攀巖,多棲息於遠郊區縣較高的山地森林,尤其喜歡棲息在其他動物與人類難以攀登的石砬子上,有的斑羚在一面為緩坡另一面為懸崖峭壁的山頂棲息。秋冬喜歡在向陽處,而夏季常在林下棲息。

斑羚一般數只或10多隻一起活動,其活動範圍多不超過林線上限。性情孤獨,喜歡單獨活動,或者結成2~3只的小群。冬天大多在陽光充足的山岩坡地曬太陽,夏季則隱身於樹蔭或巖崖下休息,其它季節常置身於孤峰懸崖之上。

斑羚多在早晨和黃昏覓食活動,一般在固定的範圍內。極善於跳躍、攀登,在懸崖絕壁和深山幽谷之間奔走如履平川,即使縱身跳下10餘米高的深澗也安然無恙。視覺、聽覺極為靈敏,叫聲似羊。受驚時常搖動兩耳,以蹄跺地,發出“嘭,嘭”的響聲,嘴裡還發出尖銳的“噓,噓”聲。如果危險臨近,則迅速飛奔而逃。

斑羚一般早晚覓食,以各種青草和灌木的嫩枝葉、果實以及苔蘚等為食。吃食後到山谷溪流去喝水,白天隱蔽在視野開闊而又離取食地點不遠的地方休息。為選擇適宜的採食場所,常有季節性遷移,但在一處棲息較穩定,甚至排糞都在一個地點,有時堆積糞便達10多釐米厚。斑羚所吃食物全為植物,一年四季因環境中食物有變化而不同。早春到5月以林間的苔草等為主,夏季以羊草、蒿等草本植物及胡枝子等灌木的樹葉、嫩枝芽為食,冬季以乾草和樹木的嫩枝及苔蘚地衣等為食。

斑羚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近危(NT)。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Ⅰ級保護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