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廣州大典》普及書系如何讓更多的人讀懂

2022-01-11由 湘湘帶你看社會 發表于 林業

如何識別黃櫨

用當代視野啟用古籍經典

《廣州大典》普及書系出版的緣起與初衷是什麼?這套叢書的價值呈現了怎樣的嶺南文化精神高原?千年羊城文化品質的精髓是什麼?屈大均、梁啟超、容閎……這些廣府名人都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廣州大典》普及書系如何讓更多的人讀懂

《廣州大典》普及書系

廣州日報記者就讀者關心的諸多話題,專訪了《廣州大典》普及書系執行主編、廣州大典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劉平清,廣州市社科院嶺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梁鳳蓮,書系作者之一何天傑以及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魯小俊等專家。

以廣府名家為物件

  書寫嶺南精神

作為《廣州大典》普及書系的開篇,2021年出版的第一輯“廣府名人讀本”系列共有七本,其中有——

何天傑編著的《嶺南文化精神的守望者——屈大均作品選讀》,屈大均作為一個有鄉土情懷、傾力表達的學者和詩人,他不僅致力於學術梳理、新學傳承,還執迷於對廣東山川形勝、草木蟲魚的書寫,他的代表作《廣東新語》無疑是一本嶺南風物描述的百科全書,歷來為本土書寫者所稱頌和推崇。

《廣州大典》普及書系如何讓更多的人讀懂

《嶺南文化精神的守望者——屈大均作品選讀》

李緒柏編著的《晚清“新學風”的倡導者——陳澧作品選讀》,作為文化新變的先驅,晚清新風的倡導與引領者陳澧,同時也是有名的學海堂的堂長,音律詩詞方面有卓越的貢獻,所秉持的無所不知、有所不言的宗旨,成為一代學人的風範。

黎業明編著的《開啟明代學術新風的大儒——陳獻章作品選讀》,作為嶺南大儒的新風標識、思想建構自成體系的陳獻章,既開啟學術創新之風,亦靈活遊走在法度之外,從容漸進。

王川編著的《大清探花的詩文人生——李文田作品選讀》,常識淹通、述作有體的咸豐年間的探花李文田,作為一代文魁,對傳統文化的賡續義不容辭,執行在政、學、教三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賓睦新編著的《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閎作品選讀》,容閎是拿來為我所用的踐行者和推動者,作為曾經的留美幼童,也是獲取世界最高學府耶魯博士的中國第一人,一直致力於推動中外文化交流,並且是教育新變的先行者和探索者。

肖玉華、閔定慶編著的《遊走在近代政商之間的沉思者——鄭觀應作品選讀》,倡導新變、西學中用的鄭觀應,呼籲“考究各國政治得失,皆時務切要之言”,富國圖強,從世界的高度來思考中國。

李旭編著的《近代三十年政學潮流的領跑者——梁啟超作品選讀》,觀念變革思想超前、打破禁錮的一代旗手梁啟超,一生留下了一千多萬字的著述,成就了影響時代和社會的一代偉業。

計劃10年10輯

  讓高中水平的人都能讀懂

記者:《廣州大典》耗時十年編纂已於2015年出版,彙集上下兩千年4064種珍貴廣州古籍文獻,編成520冊。為何繼續推出《廣州大典》普及書系?

劉平清:《廣州大典》普及書系可視作《廣州大典》的延伸,且與《嶺南文庫》的延伸《嶺南文化知識書系》《廣東歷史文化名人叢書》等普及性讀物,既桴鼓相應,又各具匠心。

《廣州大典》是影印的豎排版本,沒有標點,對大眾讀者來說存在一定的閱讀障礙。如何讓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活起來?推動《廣州大典》的開發利用,增強讀者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發掘、傳承《廣州大典》所蘊含的歷史文化價值,普及書系便由此誕生。

記者:普及書系“廣府名人讀本”系列,編撰著述者名家眾多,能否介紹一下書系背後的創作者群?

劉平清:“廣府名人讀本”系列,編撰著述者,均是學有所長、多年沉潛、研究有素的專家學者,每種讀本包括導讀、代表性作品選編(含註釋、翻譯、評析、或解題、延伸閱讀等)。每位著述者對所研讀推薦的物件,都保持關注,所得的見解與觀感,均自出機杼,鋪陳講究,描述傳神,達意曉暢,顯然是可以俯高就低,適應廣泛閱讀的一個普適性較廣的文字。

廣州日報:要將520冊《廣州大典》改編成普及書系,遵循哪些宗旨與原則?

劉平清:編纂這套叢書的基本要求是,能讓具有高中以上水平、具備一定文史基礎的人讀得懂,做到從當代的角度、當代的視野看待這些經典文獻,啟用這些經典文獻。

普及性開發遵循“經典+當下”的原則,其中:“經典”是指必須具有較高的閱讀價值和獨特的文化內涵;“當下”是指能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和滿足當下讀者的閱讀需求。

普及書系擬分為廣府名人讀本系列、地方風物讀本系列、地方遊記讀本系列、西學東漸讀本系列、小說讀本系列、戲曲曲藝讀本系列等。

廣州日報:大家都很期待普及書系的第二輯,大概完成出版需要耗費多長時間?

劉平清:計劃10年10輯,每年1輯,按“輯—冊”體系建構普及書系。

 何天傑(《嶺南文化精神的守望者——屈大均作品選讀》作者)

 嶺南文化精神的守望者

何天傑說,屈大均是一位全才,在很多方面都做出了貢獻,但要講他和嶺南文化精神之間最密切的關係,還要屬《廣東新語》。這本書屈大均寫了幾十年,從年輕時一直寫到告老還鄉,總共有28集,從廣東的天文、地理、經濟、物產、人物、風俗到文學、藝術、傳說、故事,無所不包。

何天傑說,屈大均的作品揭示了中國傳統文化和嶺南文化精神的核心——首先就是務實精神,屈大均身上體現了廣東這種務實的精神。他從小接受父親對他的儒家思想的培養,16歲就考上秀才;其次,是開放相容的精神,屈大均認為自己是屈原的後代,到廣東後,他學習楚辭,跟著陳邦彥學習詩經,把中國的兩大詩歌源頭“詩”和“騷”學到手了;第三,是執著,有一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

 魯小俊(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

 四大亮點值得一讀

選目有代表性。以廣府名家為物件,這些名家是各領域最優秀的代表。

主題有典型性。如李文田的關鍵詞是“探花”和“詩文”,屈大均的關鍵詞是“愛國詩人”和“學者”,陳澧的關鍵詞是“新學風的倡導者”,梁啟超的關鍵詞是“政學潮流領跑者”,鄭觀應的關鍵詞是“政商之間的沉思者”,容閎的關鍵詞是“留學生之父”。這些關鍵詞能夠讓讀者迅速掌握該書的精要。

體例有全面性。導讀部分介紹人物生平及成就,讓讀者對其人其事有基本的瞭解。文選部分選取重要作品,並加以註釋、翻譯或評析,讓讀者對其人其文有直觀的瞭解。附錄的人物編年和閱讀書目推薦,能夠拓展讀者的視野,對人物有更深入的瞭解。三大部分縱橫交錯,構成立體的人物映象。

文字有可讀性。第一輯的幾種書,文字大多平實易讀。

梁鳳蓮(廣州市社科院嶺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嶺南文化近現代思想領域的一座精神高原

這套叢書的價值,呈現了嶺南文化在近現代思想領域的一座精神高原。

從觀念、意識、精神、思想、識見、行動、創新與熱情等諸多方面,這些名副其實的大家們,無疑用各自的才情與著述,為嶺南文化的聳立託舉起了一座高原。其中的每一個,都堪稱嶺南文化中集大成的最具分量的一座座高峰,時至今日,依然具有光彩不減當年的影響力和導引力。這些經過漫長時日沖刷和檢驗過的精神財富,成為嶺南文化源源不斷地推陳出新、豐富出彩的滋養和動力之源,也是對中華文化不可多得的貢獻。

【來源:廣州日報】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