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水產養殖過程中“菌藻蟲漁”共生模式之藻篇詳解

2022-01-09由 藻類生態鏈 發表于 林業

藻種需擴培嗎

水產養殖過程中“菌藻蟲漁”共生模式之藻篇詳解

養殖本就是打破生態平衡,養殖密度過高、餌料投入、消毒、用藥過度等等持續性打破生態平衡,作為大自然的組成部分,在與周邊環境時刻進行著物質、能量和資訊傳遞,實質就是水產養殖動物與大自然的這種生態平衡。一面持續打破生態平衡,一面要保證生態平衡才能養殖成功,這就促使生態環境始終保持在一個動態平衡之中。時刻打破,時刻平衡。水產養殖高手也沒法做到一直動態平衡,因為這已經不是人力所能做到的,之所以現在很多養殖達人能成功,主要是他們能維持這種動態平衡的能力,維持愈久,成功越大,當然養殖沒有絕對的事。

水產養殖過程中“菌藻蟲漁”共生模式之藻篇詳解

藻類透過光合作用固定無機碳,使之轉化為碳水化合物,從而為水域生產力提供基礎。海洋浮游藻的總生產力估計每年為31×109噸碳。在食物鏈的轉換中,1千克魚肉約需100~1000千克浮游藻,因此浮游藻類資源豐富的海區都是世界著名漁場所在地,而浮游藻類的產量就成為估算海洋生產力的指標。

一、藻的簡單培養

1、簡單藻種擴培

水產養殖過程中“菌藻蟲漁”共生模式之藻篇詳解

現在市面出售藻種的公司很多天津、湖北、海南、廣州等地都有公司出售。

可以採用簡單的營養鹽配方:(尿素)、磷酸二氫鉀、硫酸鎂,也可新增VB1\VB2等。

2、工廠化大規模擴培

技術相對成熟,已經初步實現產業化。

水池、跑道、管道等,此處一般用到最佳的培養配方。

水產養殖過程中“菌藻蟲漁”共生模式之藻篇詳解

3、池塘肥水

水產養殖過程中“菌藻蟲漁”共生模式之藻篇詳解

控制水體過肥的措施有施加光合細菌和EM菌,放濾食性魚,減料,換水等等。

總體來說:少量多次施肥,多種藻種、一般首次施肥可用複合肥、酌量使用發酵肥、進水後及早施肥。肥水方案太多,各人有個人方法,具體情況具體對待,尤其是養殖行業瞬息萬變,不能一套模式通吃,根據一些優秀經驗找出適合自己的。

二、有益藻類的作用與應用及有害藻的危害

1、強化蟲營養。目前水產人工育苗階段可以說不可或缺的天然開口餌料,蟲—微藻強化系統,使蟲更具營養價值,其蛋白質含量達到70%以上,這樣是育出好苗的基本。實踐表明,用酵母類培養的輪蟲投餵魚類仔、稚魚易造成仔、稚魚的大量死亡。竟其原因是輪蟲的營養欠佳。

水產養殖過程中“菌藻蟲漁”共生模式之藻篇詳解

水產養殖過程中“菌藻蟲漁”共生模式之藻篇詳解

2、調節水質。至於微藻調節水質,這方面資料太多,就不做詳細介紹了。

水產養殖過程中“菌藻蟲漁”共生模式之藻篇詳解

藻在氮迴圈中的作用

水產養殖過程中“菌藻蟲漁”共生模式之藻篇詳解

藻在碳迴圈中的作用

3、增氧

4、食物、濾食性魚食物,蚤狀體時生物餌料,為水產養殖動物提供EPA/DHA等高度不飽和脂肪酸,像雨生紅球藻類等諸多藻類提供類似蝦青素物質,增強魚蝦免疫力。

5、藻毒素

相信大家聽到這個詞就會談虎色變。藻華暴發是區域性的藻類擴散,發生於藻類最佳的生長條件及來自捕食的壓力減輕的情況下。當特定的微藻類(特別是藍藻細菌)在暴發中達到很高的富集量時,這種暴發就會呈現出有害特徵。這些微藻類物種只佔自然界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它們能夠產生造成各種不利影響的有害或有毒物質.包括食物鏈的破壞、動物死亡以及嚴重的人類健康危害.後者因食用受汙染食物或者至少某種情況下與含有汙染物的水或者氣溶膠直接接觸而產生(Caron等.2010)。此外.在海洋中.藻類生物質自身能夠產生嚴重的脫鹽問題,影響預處理系統並且迫使水處理廠停產。這種型別的藻類暴發被稱作有害藻華暴發(HABs)。

水產養殖過程中“菌藻蟲漁”共生模式之藻篇詳解

6、其他作用,藻是全球氧氣主要供給者,藻也在醫藥上貢獻很多,藻是未來新能源的主要潛力者,藻是主要保健奢侈品等等。

水產養殖者一般透過長期的養殖經驗摸索出簡單的水色判斷水質好壞,水色是由藻類的優勢種及其繁殖程度決定的。如血紅眼蟲藻佔優勢種時表現紅色水華,說明水質貧瘦;衣藻佔優勢時呈墨綠色水華且有粘性水泡,表示水質肥沃;微囊藻與顫藻、魚腥藻佔優勢時池水呈銅鏽色紗絮狀水華,味臭有害於魚;藍裸甲藻佔優勢形成的藍色水華是養殖鰱、鱅、鯉、鯽、非鯽高產魚池的典型水質之一,但繁殖過盛也會使水質惡化造成魚類泛池。此外,扁藻、杜氏藻、小球藻等單細胞藻類蛋白質含量較高,是貝類、蝦類和海參類養殖的重要天然餌料。

其實說了這麼多就是讓大家簡單瞭解下藻,然後體會其在養殖中起到的作用。大家其實都知道藻很重要,可是為什麼現在某些人在工廠化養殖中避之不及,究其原因是藻控制不住,工廠化養殖菌比藻相對穩定,蒐集很多國內外養殖場大多用藻培水控制,而國內很多養殖達人推崇無藻養殖,生物絮團養殖,有些東西其實它是為了某些缺陷地方而設計的。似生物絮團是給水資源缺乏,土地緊缺設計的。現在確實價值觀有些往是否養出蝦、是否掙錢偏移,很多東西也有些變性了。

言歸正傳,最近寫“菌藻蟲漁”共生模式其實就是想從幾個重要版塊來分開看看其變化,從微藻版塊科學的融入生態,儘可能接近自然生態環境,推進病害的生態防治,慢慢推進所有環節綠色的生態養殖,也是實現場所上福利化。這裡的綠色是希望大家掌握好某個量,因為現在純綠色養殖利潤不會太大,而高產量就對應著高飼料投入,高汙染,高風險,這種惡性迴圈的破解就是要在有利潤的前提下慢慢改變。

水產養殖過程中“菌藻蟲漁”共生模式之藻篇詳解

矽綠藻水色

水產養殖過程中“菌藻蟲漁”共生模式之藻篇詳解

這裡要提下,本人在工廠化高密度養殖對蝦時,把水體藻密度做到10000個/ml,全程氨氮亞鹽照樣超標。實際情況與試驗資料會存在某種誤差,當超過某個標準時,水體藻承載力就會出現問題。所以我們養殖時想靠某一方面突出搞好養殖是很難的,這就需要我們瞭解水中主要變化來即時調整,這樣才有利於養殖。

水產養殖過程中“菌藻蟲漁”共生模式之藻篇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