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古代傳統文學作品《孔雀東南飛》中蘊含的藝術魅力,值得我們深思

2022-01-07由 隨風飄曳i 發表于 林業

古代文學及藝術是以什麼為價值取向的

《孔雀東南飛》是創作於中國漢代民間的偉大的長篇敘事詩篇,全詩運用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揭示了封建等級觀念的罪惡,對處於受壓迫的平民階級勇於反抗的行為表達了深深的讚美。《孔雀東南飛》與《木蘭辭》並稱為樂府雙璧。它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朵奇葩也是一面鏡子,在彰顯了中國傳統文學的高超地位的同時也帶領著現代的讀者自己所處的歷史進行反思。作品中所蘊含的偉大的現實主義意義一直被廣大讀者所重視。《孔雀東南飛》成功的塑造了鮮明的人物形象表達了作者反抗封建禮教的主題,正是由於《孔雀東南飛》達到了思想與審美的雙重結合,《孔雀東南飛》歷經千百年來仍舊被人們所喜愛。自由與尊嚴是人類歷史永恆的主題,不會因為時代的變遷而腐朽。從這一點來說,《孔雀東南飛》至今仍舊有著深刻的積極的現實意義。

古代傳統文學作品《孔雀東南飛》中蘊含的藝術魅力,值得我們深思

樂府民歌的題材最早出現於漢代漢武帝時期,來源是採集民間的自由創作和樂府官署的文人仿作。樂府民歌具有特屬於漢代的時代特點。《孔雀東南飛》最早出現於南朝徐陵編撰的《玉臺新詠》,原標題為《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對於漢樂府的詩歌,現在一般習慣用全文的第一句作為詩歌的標題,於是就變成了現在的《孔雀東南飛》。本詩歷經千年仍舊被傳頌,可見有著不朽的藝術感染力,是一篇思想意義深刻的文學著作。完整的敘事結構、曲折的故事情節、豐富立體的人物形象、質樸凝練的敘事語言,都成為後人不可超越的高峰。

《孔雀東南飛》中在敘述和語言運用方面的藝術魅力

詩歌的小序在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的同時,也為全詩奠定了哀傷的感情基調。令讀者在仔細品味的同時也能夠對全文的故事脈絡有著一個基本的瞭解。而到故事的結尾時“求合葬”的結局出現,更是給予了這個悲傷的故事一個完整的結局。

這種前後照應的敘事結構在同時代的其他敘事詩中是很難見到的,可以說是一種敘事結構的特色。敘事詩具有詩歌和小說的雙重特徵,這要求在敘事詩歌中情節也是要圍繞著矛盾層層展開。詩歌全文以劉蘭芝和焦仲卿的愛情故事為線索的同時層層貫穿了封建家長制的要求和愛情自由渴望的矛盾,兩條線索互相補充,明暗交織更加嚴謹的敘事的結構。在劉蘭芝與焦仲卿的愛情糾紛中,才有了離別的三個場景的描寫,才有了至死不渝的忠貞場景的呈現。

古代傳統文學作品《孔雀東南飛》中蘊含的藝術魅力,值得我們深思

封建家長制的與愛情自由的衝突更是使得整個敘事過程一波三折,每一次建立起的重逢的希望都被打破。這兩種矛盾呈現出不可調和的特質,導致了最終悲劇的收場。在情節的發展中,人物的性格更加鮮明具體,主題層層深化直接指向對封建禮教的痛斥,從而擁有了極高的藝術價值。

無論敘事如何精彩,都會不同程度地被詩歌短小的呈現模式所束縛。《孔雀東南飛》也不例外。但是詩歌中鮮明的人物形象彌補了這種空白。詩歌中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一直被後世的文學創作者所模仿。文中主要主人公劉蘭芝的形象除了在塑造她具有封建禮教統治下的所有女子所具有的能幹忠貞性格特點之外,還賦予了她堅強鋼刃不服輸的性格特徵。

可以想象,美若天仙的劉蘭芝的外表下,在她勤勞能幹的忙碌身影下,有著非同一般的旺盛的生命力。當劉蘭芝辛苦勞作還是無法獲得婆婆的認可時,認清現實的她並沒有以一個弱者的身份向焦仲卿去哭訴,而是自願遣歸。古代女子出嫁被遣歸家,是何等的恥辱,這種悲哀和不幸劉蘭芝沒有感到懼怕,而是如此的平淡從容。

面對焦仲卿的深情挽留,她也保持著清醒,提醒焦仲卿認清當下的局勢。這種冷靜與睿智也是古代文學作品中的女子所少有的。作為一個有血有肉追求幸福的女人,劉蘭芝也有其相信愛情的一面,那個毅然決然投池的身影,千百年來一直深深地印刻在每一位讀者的心上。而詩中的其他人物也如劉蘭芝一樣,具有著不同的鮮明特點,他們或者印刻著鮮明的現實生活的印記,如焦仲卿之類,或者有著及鮮明的象徵意義,如焦仲卿的母親,劉蘭芝的哥哥。這些鮮明的個性形象,一直是中國文學的瑰寶。精妙的語言是《孔雀東南飛》的另一個藝術特色,鋪敘手法的使用,貼近民間生活的通俗易懂的語言運用,真實地反映出了不同人物的豐富的心理活動。

古代傳統文學作品《孔雀東南飛》中蘊含的藝術魅力,值得我們深思

敘事中比興手法的運用和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構想都充分地將作者的情感傾向清晰地表達出來。鴛鴦的日夜相伴象徵著對劉蘭芝和焦仲卿的永恆的愛情,充滿大團圓的結尾也表現出人們對愛情的美好祝願。

《孔雀東南飛》中悲劇美的體現

《孔雀東南飛》的藝術魅力也體現在它本身的悲劇美的身上。《孔雀東南飛》是我國在以大團圓結局為主流的古代文學創作中脫穎而出的悽美愛情故事。透過處於封建禮教統治下的青年男子對自由愛情的追求以至於雙雙殉情的故事來揭露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更加鮮明地提出了反封建的主題,這是民間文學最鮮明最具有個性的表現。

甚至有些文學評論家將《孔雀東南飛》與《羅密歐與朱麗葉》相提並論。悲劇的藝術魅力主要表現在對美好的事物的毀滅上,用被毀滅的事物喚起人們對悲的審美。但就其創作目的來看,展示毀滅的美的最終目的卻是消滅悲劇。所以悲劇在展現毀滅的美的同時也鼓舞了讀者,給人反抗的力量從而最終獲得對未來的希望。從這一角度看欣賞《孔雀東南飛》,我們會發現作者將這種悲劇美已經創造到了極致,不可不慨嘆民間力量的強大。

古代傳統文學作品《孔雀東南飛》中蘊含的藝術魅力,值得我們深思

在整首詩中,最感染讀者的不是說作者完美地塑造了劉蘭芝和焦仲卿這兩個具有鮮明個性特徵的形象,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劉蘭芝的婆婆焦氏根本沒有意識到這美好的愛情的價值,並對其進行了壕無人性的摧殘。為了使得全詩的悲劇性更加的突出,作者對劉蘭芝的形象可謂是塑造到了極致。在詩歌的開頭就運用了“賦”的手法,生動地描繪出了劉蘭芝的品行端正,多才多藝、恭謹孝順的品質。將劉蘭芝個人的形象魅力渲染到了極致。繼而寫到劉蘭芝主動請求歸家和小姑告別的段落,又為這個知書達理的女子形象增添了理性、反抗的因素,顯得有血有肉獨具魅力。

我們甚至可以這樣評價劉蘭芝,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評價她,劉蘭芝都是一位值得別人讚美的無可挑剔女子,她身上幾乎涵蓋了古代女子所應該具備的所有優點和品質,她也實現了自身應該實現的價值。可是即使是這樣完美的人,都要受到焦母無情的折磨和迫害,劉蘭芝與焦仲卿情深意切,兩人一直沉浸在幸福的婚姻之中。這樣與丈夫相愛的符合倫理道德的感情也得不到焦母的承認。

古代傳統文學作品《孔雀東南飛》中蘊含的藝術魅力,值得我們深思

個性的婚姻受到了封建禮教的壓迫不得善終。劉蘭芝個人的價值中應有的承認沒有,劉蘭芝作為符合封建禮教約束的女子應該有的待遇無從達到,這必然會引起讀者的痛心,激發出讀者的憤怒。即使備受封建禮教的壓迫,但是個人的價值是值得被尊重的,這也是詩歌中作者透過兩人的愛情悲劇想要表達的價值觀念。劉蘭芝與焦仲卿自殺了,美好的價值被毀滅了,雖然他們兩個人被毀滅了,但是二人最愛情執著的追求卻是激發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不懈的追求。這應該就是《孔雀東南飛》的悲劇美的魅力所在。

《孔雀東南飛》的藝術魅力就在將作品中所表達的思想性和創作中所運用的藝術性高度的結合起來。這使得《孔雀東南飛》在中國文學史上一直佔有一席之地。到了現代,甚至被改編成各種藝術形式搬上熒屏。詩歌中經典的藝術手法,內容深刻的思想性激起了人們對真正的美的推崇和對醜惡的事物的憎恨。《孔雀東南飛》以其獨特的藝術價值感染了千百年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在抨擊了封建禮教封建家長制的同時也引發了讀者對人生價值的思考,在展示美好事物的毀滅的同時也詮釋了自由的可貴。給讀者帶來的不同一般的審美體驗,使讀者獲得了巨大的精神力量。真正有價值的文學作品都是永恆的,不會因時代的變遷審美形式的改變而失去自身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