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詠不完的“雨打芭蕉” 畫不完的“芭蕉美人”

2021-12-27由 金臺資訊 發表于 林業

竹葉蕉治什麼病

詠不完的“雨打芭蕉” 畫不完的“芭蕉美人”

黃幻吾 《芭蕉櫻桃圖》 款識: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乍一看“粗枝大葉”的芭蕉雖然稱不上是名花異草,卻能令歷代文人墨客著迷。

產於南方

北人視為奇草

在眾多的花草樹木中,芭蕉是頗為另類的一種。它“扶疏似樹”,但“質則非木”。乍一看“粗枝大葉”,貌似“五大三粗”,細看則發現既有粗獷陽剛的一面,又有精緻陰柔之美。它雖然稱不上是名花異草,卻能令歷代文人墨客著迷,自古以來,有詠不完的“雨打芭蕉”,畫不完的“芭蕉美人”“雪中芭蕉”……

芭蕉為芭蕉科芭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芭苴、甘蕉、天苴、綠天、扇子仙等,屬於溫熱帶植物,在我國有兩千多年的栽培歷史。最早詳細記載芭蕉特徵的是三國東吳人萬震的《南州異物志》:“甘蕉,草類。望之如樹,株大者,一圍餘。葉長一丈,或七八尺,廣尺餘。華大如酒杯,形色如芙蓉。莖末百餘子,大名為房。根似芋魁,大者如車轂。……此蕉有三種:一種大如拇指,長而銳,有似羊角,名羊角蕉,味最甘好;一種大如雞卵,有似牛乳,名牛乳蕉,味微減羊角蕉;一種蕉大如藕,長六七寸,形正方,名方蕉,少甘,味最弱。”此外,晉代郭義恭的《廣志》也有類似的記載。可見當時人們對芭蕉的自然屬性、品種等都相當熟悉。

由於芭蕉產於南方,又是草本植物,北方種植不易,故被北方人視為“奇草”和“貢品”引入。據《三輔黃圖》記載:“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破南越起扶荔宮,以植所得奇草異木:菖蒲百本;山姜十本;甘蕉十二本……”《三國志·吳志·士燮傳》也記載:“燮每遣使詣權,致奇物異果,蕉、邪、龍眼之屬,無歲不至。”至南北朝時期,隨著晉室東渡,芭蕉才逐漸進入文人的視野。謝靈運有《芭蕉》詩云:“生分本多端,芭蕉知不一。合萼不結核,敷華何由實。”徐摛《冬蕉捲心賦》雲:“拔殘心於孤翠,植晚玩於冬餘。枝橫風而碎色,葉漬雪而傍枯。”描寫芭蕉在嚴寒中的形象。

南朝沈約有《詠甘蕉》詩及《修竹彈甘蕉文》各一篇。其詩云:“抽葉固盈丈,擢本信兼圍。流甘掩椰實,弱縷冠絺衣。”用樸實無華的語言道出了芭蕉的高大扶疏,似有讚美之意。但在《修竹彈甘蕉文》中,沈約又用擬人手法,指責甘蕉“出自藥草,本無芬馥之香。柯條之任,非有松柏後凋之心”,一無所長。庾信的《擬連珠二十四》,也說“甘蕉自長,故知無節”。芭蕉空心卻無節,與有節的竹子對比,是人格上“無節”的象徵。

蕉竹相配園林中

清雅有蔭脫俗塵

不過,後人對沈約和庾信貶低芭蕉的觀點並不認同。北宋理學家張載有《芭蕉》詩云:“芭蕉心盡展新枝,新卷新心暗已隨。願學新心養新德,旋隨新葉起新知。”以芭蕉的“新心”“新枝”象徵“新德”“新知”,體現了作者德知並進的人生追求。北宋狄遵度也有《詠芭蕉》詩云:“心盡腹亦空,況復霜雪苦。非無後凋意,柔脆不足御。”詩意明顯為芭蕉“空心”和“無後凋意”辯護。此外,宋人韋驤還讚揚芭蕉中的紅蕉“華丹天賦異,雕瘁歲寒深。”在他心目中,芭蕉甚至可以“奪蘭荃譽”。

至明清時期,人們對芭蕉綠葉清新、不以花顯的清雅之美更加認同,認為芭蕉與竹一樣無塵俗味。如張潮在《幽夢影》中說:“蕉與竹令人韻。”因此,在園林種植中,蕉竹配植便成為最常見的組合,有“雙清”之譽。李漁在《閒情偶寄》中說:“幽齋但有隙地,即宜種蕉。蕉能韻人而免於俗,與竹同功。”又說:“蕉之易栽,十倍於竹,一二月即可成蔭。坐其下者,男女皆入圖畫。且能使臺榭軒窗,盡染碧色,‘綠天’之號,洵不誣也。”

竹上可刻字,蕉上也可寫字。自古以來,便有“蕉葉題字”、“蕉葉題詩”之事。李漁說:“竹上止可一書,不能削去再刻。蕉葉則隨書隨換,可以日變數題。尚有時不煩自洗,雨師代拭者。此天授名箋,不當供懷素一人之用。”“懷素書蕉”的故事,在古書中多有記載。如宋代《清異錄》雲:“懷素居零陵庵東郊,治芭蕉,亙帶幾數萬,取葉代紙而書。號其所曰‘綠天’,庵曰‘種紙’。”李漁還賦詩一首曰:“萬花題遍示無私,費盡春來筆墨資。獨喜芭蕉容我儉,自舒晴葉待題詩。”

蕉入詩入畫

雪中蕉引爭議

雖然芭蕉稱不上是名花異草,但在古代文人墨客心目中始終都佔有一席之地。古代的詠芭蕉詩詞,興起於南北朝,繁盛於唐宋。據不完全統計,唐人詩詞中以芭蕉為題材的有近20首,詩文中含有芭蕉意象的有100多篇。而在宋代詩詞中,以芭蕉為題材的作品更多,意象更豐富。其中,“雨打芭蕉”“未展芭蕉”“蕉葉題詩”“芭蕉喻空”等已成為經典意象,歷代詩人吟詠不絕。尤其是“雨打芭蕉”,最能誘發文人的創作衝動,成為寄託種種感情的載體。蔣捷的《一剪梅·舟過吳江》、李清照的《添字醜奴兒·窗前誰種芭蕉樹》、鄭板橋的《詠芭蕉》等均為膾炙人口的名作。

繪畫方面,自唐代起便出現以芭蕉為題材的作品,此後歷代畫家均喜歡這一題材,尤喜畫“芭蕉美人”“芭蕉竹石”等題材。唐代大詩人、大畫家王維,曾畫過一幅《袁安臥雪圖》,王維違背常理在冰天雪地中畫了一株長得鬱鬱蔥蔥的芭蕉,這株“雪中芭蕉”,後來引發了一場曠日持久的筆墨官司,至今仍未停息。可惜此畫早已亡佚,自宋代以後無人能目睹其真面目。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鍾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