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延長甘蔗宿根年限,蔗農收入轉虧為盈

2023-01-12由 湘湘帶你看社會 發表于 林業

喝藥期間可以吃甘蔗嗎

延長甘蔗宿根年限,蔗農收入轉虧為盈

◎本報記者 劉 昊

近日,在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和睦鎮和睦村菜園屯附近的旱地裡,長勢旺盛的甘蔗猶如一片綠海,迎風搖曳發出“沙沙”聲響。再過十多天,地裡的甘蔗就要收割進糖廠壓榨製糖了。

“你看,甘蔗長得高高的,補種的甘蔗今年收成應該錯不了,是哪位專家發明的種莖直接補種技術,真得好好謝謝他!”看著眼前的50畝甘蔗,甘蔗種植大戶韋寬明嘴角一咧,笑了起來。

從2020/2021年榨季畝產不到2。88噸到2021/2022年榨季畝產超7噸,面對宿根蔗缺株斷壟的困境,老韋一家採用甘蔗種莖直接補種宿根延長年限新技術,實現了甘蔗增產、增收,上演了轉虧為盈的“逆襲”。

“甘蔗有蔸才有收”,當地蔗農耕作多年,深知這個道理。“我們團隊研發的甘蔗種莖直接補種延長宿根年限新技術,有效解決了宿根蔗缺株斷壟造成單位面積有效莖不足的難題,提高了宿根蔗單產,極大降低甘蔗種植生產成本。”科技特派員、廣西農業科學院甘蔗研究所研究員遊建華說。

甘蔗種植急需延長宿根年限

在廣西,蔗糖產業是傳統優勢產業,也是民族地區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產業。

宿根蔗畦缺株斷壟是很多甘蔗種植戶面臨的問題。“甘蔗是一次下種多年收穫蔗莖的作物,生長期內難免會遭遇病蟲鼠、低溫天氣和霜凍的危害,加之收穫期人畜踐踏、機具碾壓、乾旱等因素的影響,地下宿根蔗芽受到不同程度損傷,導致宿根蔗畦缺株斷壟越來越嚴重。”遊建華說。

目前,廣西乃至我國甘蔗種植的生產週期一般為3年,第4年翻蔸重種,而巴西等主要產糖國的甘蔗宿根年限為5至8年。“宿根蔗是甘蔗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延長宿根年限是甘蔗種植降本增效的最有效途徑之一。”遊建華說。

遊建華告訴記者,傳統的移密補疏和育苗移栽法均是利用同一種源且生育期相對一致的蔗苗進行移栽補種延長宿根年限,但都存在較長“返青期”和嚴重依賴水源作為保障的諸多弊端,作業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而廣西甘蔗70%以上種植於缺乏水源的旱坡地,因此收效甚微,難以形成有效莖達到彌補缺株斷壟的目的,難以採用規模化生產。

如何深化有關栽培技術研究以延長宿根年限?這成為我國甘蔗產業亟待解決的難題,也成為遊建華團隊多年來不斷攻關的課題。

新技術讓企業和蔗農實現“雙贏”

微風吹過,綠油油的甘蔗林,泛起陣陣漣漪。在融水苗族自治縣和睦鎮讀樓村立新屯,甘蔗種植大戶賈兆雄穿過一片片狹長而鋒利的甘蔗林,檢視起採用甘蔗種莖直接補種宿根延長年限新技術補種的甘蔗長勢。

“如果沒有采用這項新技術,蔗地在2020年初就要被迫翻篼重種,採用這項技術後,蔗地至今已經延長了3年的宿根,並能保持畝單產6噸以上。”賈兆雄說。

採用新技術對宿根蔗地進行補救,讓蔗農廖金英轉虧為盈。

在按照技術方案不誤農時地進行補種後,廖金英加強對田間各項管護,蔗株長勢總體良好。2021/2022年榨季,廖金英砍收原料蔗353多噸,減去補種的蔗種和人工等費用8000多元,純收入達10萬元。

“去年獲得增產、增收,今年我們繼續進行微補種,同時早施肥料和除草,現在甘蔗長得很好,預計2022/2023年榨季能砍收原料蔗350噸以上。”廖金英說。

遊建華介紹,在有關國家糖料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專案和廣西農業重點科技計劃專案的共同資助下,他們團隊研發了宿根蔗生產的核心栽培技術,配套的自主選育甘蔗良種“桂輻98-296”解決了缺乏廣適性補種種源的問題,還打破了我國甘蔗品種單一化種植的傳統模式,實用高效地提高了宿根蔗單產,極大降低甘蔗種植生產成本,實現延長宿根年限2年以上。

原廣西農業廳組織專家測產查定驗收及多年各地的示範、生產應用綜合結果顯示,採用甘蔗種莖直接補種宿根延長年限新技術直接補種的甘蔗單位面積產量不低於前茬蔗,比對照(不補種,宿根蔗自然狀態)增產30%以上。

2016年5月至今,該團隊共獲得“一種延長甘蔗宿根的方法”等7項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等自主智慧財產權。2018年8月,由遊建華等牽頭起草的《糖料甘蔗種莖直接補種宿根蔗地栽培技術規程》地方標準,由廣西質量技術監督局釋出。

製糖企業也從此看到了解決延長宿根蔗年限瓶頸問題的希望。從2019年起,廣西鳳糖鹿寨製糖有限責任公司每年對應用甘蔗種莖直接補種延長宿根年限新技術對其宿根蔗進行種莖直接補種工作的蔗農,給予每畝補貼200元。

“從這幾年推廣應用情況看,宿根年限可延長2-3年,單產可增加1噸至1。5噸,增產效果明顯,企業和蔗農取得了雙贏。”廣西鳳糖鹿寨製糖有限責任公司農務科副科長廖運榮告訴記者。

遊建華表示,團隊已與有關企業聯合攻關研發出了“種莖直接補種宿根蔗種植機”,下一步將探索實現機械化進行種莖直接補種作業,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助力廣西的“甜蜜事業”更上一層樓。(劉昊)

【來源:科技日報】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