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七巧板”拼接唐宋鄭州

2023-01-11由 正觀新聞 發表于 林業

地圖是不是上北下南的佈局

鄭州,中國八大古都之一。今天的鄭州是國家中心城市之一,3600年前鄭州是商代前期的國都,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高大的城牆至今還矗立在鄭州市中心。唐宋時期,西有神都洛陽,東有東京開封,夾在中間的鄭州是什麼模樣?

“七巧板”拼接唐宋鄭州

12月8日,在中韓·韓中城市考古論壇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鄭州工作站站長楊樹剛作了《城市考古視野下的唐宋鄭州城》的報告。

按照文獻記載,鄭州唐宋時期也不差。《唐六典》記載“鄭州為六‘雄州’之一”,宋《元豐九域志》記載其為“輔州”“奉寧軍節度”,說明唐宋兩代均設定有“鄭州”這一行政區劃,地位相當重要。唐貞觀七年“自武牢移鄭州治所於管城”,此後一直到明初,鄭州治所均設於管城縣。

楊樹剛認為,唐宋鄭州城屬於古今重疊型城址,被現代城市佔壓,考古難度很大。國內比較通行的方法是考察分析現代城市中所遺留的古代城市遺痕,並據此復原被埋在底下的古代城市的平面規劃和佈局。古今重疊式城市考古的方法,必須建立在文獻、考古發現、古地圖和現代實測圖的多方實證的基礎上,力求多重證據,科學縝密地研究,最後求得的是充分反映中國古代城市整體規劃的這一特點的古代城市圖。

“七巧板”拼接唐宋鄭州

楊樹剛介紹說,在唐宋鄭州城的考古中,他們主要選擇城牆、城門與道路、寺觀州學等公共空間、亭驛、城市水系、墓葬、鑄造作坊等要素,勾畫城市的整體意象。

鄭州商城遺址的存在基本確立了鄭州城市的中心位置和格局。楊樹剛說,唐宋鄭州城利用了鄭州商城的南半部分,規模要比商代城小。

在城牆考古中,考古工作者在人民路丹尼斯、城北路、老省博物館等地進行了考古發掘調查,初步認為唐宋鄭州城東、西、南城牆利用了商代城牆,重新修建了北城牆。在城北路發掘點發現了城牆和壕溝,城牆始建於唐代,宋代維修。令人感興趣的是,在老省博物館發掘中,發現有宋代修補商代城牆北牆的現象,說明直到宋代,在城市的外圍還能看到商城這一城市景觀。

在城門考古中,2000年在東西大街拓寬工程中,於商城東垣豁口處發掘出城門遺蹟。經清理瞭解,該城門主要由6部分組成,即碑樓、記事碑、城門主體部分、後建城牆護砌部分、城門內路面鋪石部分、城門外側建築遺存。城門遺址東西全長25米,南北寬13。5米,城門內寬近5米,長16米。依據發掘清理觀察推斷,該城門始建於元代中早期,始建時為石砌。該城門曾經過兩次修復沿用,自元代始建未曾間斷,一直使用到新中國成立初期。

楊樹剛介紹,從衙署、園林、寺觀、市場、州學等來看。明代成化《河南總志》載:“鄭州治,在本城內即唐管州舊址,五季兵毀。”根據明清地方誌記載的衙署位置基本不變,實際位置目前還是鄭州市管城區政府所在地。唐宋時期一般地方官署的佈局至少包括正衙、官舍及園林三部分,在味精廠發掘點發現有唐宋時期淤積層和建築廢棄堆積。

鄭州開元寺曾經是八景之一。嘉靖《鄭州志》曾載“開元寺在州治之東,唐玄宗開元年建立,國朝永樂十八年,僧明福重建。”開元寺20世紀40年代尚存,後毀於炮火。20世紀80年代對開元寺塔地宮進行了發掘清理,可以確定開元寺舊址在今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附近。考古發掘出土的石棺蓋上有“大宋開寶九年”的刻字。北宋景德四年,宋真宗途經鄭州,曾到開元寺看塔,史載宋真宗及隨從“觀新塔”。由此可見,鄭州開元寺的始建年代不晚於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

楊樹剛說,城市水系也是重要的研究物件,與鄭州有關的水系有通濟渠、廣濟渠、汴河等。《宋史》載,建隆二年,“導索水自旃然,與須水合入於汴”“金水河,導自滎陽黃堆山,其源曰祝龍泉。太祖建隆二年春,引水過中牟,名曰金水河”。

據介紹,考古工作者今後還將針對唐宋鄭州城北牆的始建問題,四門十字街的考古學證據,城內給排水工程,裡坊制度的考古學揭示,鄭州下轄縣的基層管理,城市空間等方面展開研究。正如著名考古學家徐蘋芳所說:“古今重疊式城市考古不能一次完成,必須有一個固定的考古研究機構負責這項工作,要經過若干年的積累,才能逐漸完成。我們常把這種工作方法比喻為‘拼七巧板’。薪火相傳,持之以恆,這不是任何個人能獨立完成的事。”

(來源 河南日報客戶端 作者 張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