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關注社會結構性變遷中的“打工人”

2022-11-29由 瀟湘晨報 發表于 林業

金領是什麼職業的象徵

近日,一則“上海白領體檢異常率99%”的話題登上熱搜。這個資料主要來源於上海外服聯合《大眾醫學》釋出的《2019上海白領健康指數報告》。該報告顯示,2018年上海白領體檢異常比率高達98。75%。換句話說,100位公司人當中只有不到兩個是完全健康的。無獨有偶,近日有媒體報道,高強度、高壓力、高度緊張、持續過勞的工作狀態正成為年輕人猝死的重要誘因。專家表示,當前心臟疾病呈年輕化趨勢,提醒年輕人應養成健康生活方式,儘可能避免意外事件發生。

這兩則新聞所傳遞的資訊,與此前備受關注的“六成年輕人害怕看體檢報告”“保溫杯裡泡枸杞”等話題形成了一種呼應。白領的健康問題,心臟病的年輕化等,當然都可以在醫學層面得到解答。但是,在社會層面,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指向,那就是“打工人”的不易。

“上海白領體檢異常率99%”,與“打工人”這個說法的流行構成了一種隱蔽的內在聯絡。在過去的語境中,打工、打工人一般都被預設為是用來形容社會底層行業及其從業者。但是,今天所講的“打工人”明顯成了所有上班族的自嘲,它消除了所謂金領、白領、藍領的階層隔閡和職業分野,寓意一種普遍化的職場透支感。

這在過去是不敢想象的。就如白領的體檢異常率接近99%,可能大大超出我們的經驗認知。畢竟,白領往往象徵的是坐在辦公室的知識階層,它曾經是許多年輕人的奮鬥目標。但在今天,不管是白領的身體狀況、承受的心理壓力,還是自覺地加入“打工人”的自嘲,都反映出這個群體的職場心理正在發生明顯變化。

要指出的是,傳統視角中的白領與“打工人”的區別,文化程度、工作場景、待遇等只是最表層的維度,更隱蔽也更深刻的,還體現在對勞動關係的自我認知差異上。比如富士康的流水線,往往被認為是員工機械化的代名詞,它強化的是一種被生產線驅使的被動勞動狀態。而白領似乎與公司之間更平等,更具有博弈能力,甚至可以掩蓋自己作為被僱傭的“打工人”的身份本質。現在,大家都成了無差別的“打工人”,從積極的方面來說,這可能是一種權利意識的覺醒,但本質上,它投射的不過是網際網路時代下職場人的生存境況。

白領階層的職場優越感“幻覺”的戳破,有著諸多的外部原因。比如,隨著職場體檢的普及,近99%的體檢異常率就會讓他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為工作所付出的代價。而社會的競爭壓力加大,也促使每個上班族不可避免地進行“自我剝削”。在學者韓炳哲看來,當社會生產達到一定的水平,“自我剝削”就遠比受人剝削更有效果,功能更為強大,因為,與“自我剝削”相伴的是,個人會感覺自己是自由的。也就是說,當一個社會處於快速上升期,每個人都往往“心甘情願”去“自我剝削”。

但是,當“打工人”成為上班族們的普遍自嘲後,它則意味著一個新的轉變,即便是金領、白領這樣的上班族,他們也開始意識到,“自我剝削”不再如過去期待的那般能夠“自我實現”,而同樣不過是為了守住“飯碗”的無奈選擇。“打工人”的自我定位,表達的就是這樣一種看清職場“真相”後的妥協與和解。

當然,無論是“你我皆打工人”的自嘲,還是諸如心臟病的年輕化等現實,都是當前這個壓力型社會的一種微觀映象。它們多是從職場所衍生出的問題,但背後的原因又不僅僅是來自於職場,而是深嵌於社會的結構性變遷之中,對應著諸多宏大社會命題。

(作者:朱昌俊,系媒體評論員)

【來源:中國吉林網】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