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一場“無聲”的立案:未說隻言片語,勝似萬語千言

2022-10-01由 天眼新聞 發表于 林業

金線蓮回收是真的嗎

近日,劍河縣人民法院訴訟服務大廳來了一位特殊的當事人。當法官熱情地詢問老大爺想辦理什麼業務時,只見他支支吾吾說不出話,用手指了指耳朵就連忙擺手,並遞上一沓訴狀和一張紙條,紙條上寫著:“我想寫到劍河法院受理,因為合同履行地在劍河,如果劍河不受理再來改一下。”法官瞬間明白了,原來大爺有聽力障礙,隨即拿出紙和筆,把要講的話寫到紙上。

一場“無聲”的立案:未說隻言片語,勝似萬語千言

“您是想起訴河北這個公司嗎?”

“您損失多少錢?”

“是否氣候不適應?土壤的條件不同?”

“您這合同是在劍河簽訂的,合同是河北公司帶來的,按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有管轄權,劍河法院也有管轄權,由您選擇。”

透過一番溝通,法官瞭解到大爺退休前是一名人民教師,去年底在抖音上看到被告的廣告稱,種植“金線蓮”成本低、回收快,種植該產品不用肥料,只用水,南方、北方種植皆宜,大爺便向被告採購了價值15800元的“金線蓮”。然而種植不到4天,“金線蓮”苗就全部倒伏在泥土上,爛根死掉了。大爺多次致電被告要求無償補苗,但被告不僅對死去的種苗不管,還要大爺另外支付錢才同意補苗,一氣之下大爺就狀告到了法院。法官認真審查立案材料後,立即為大爺辦理好立案手續,半個小時就完成了這一場“無聲”的立案。

一場“無聲”的立案:未說隻言片語,勝似萬語千言

隨著法治觀念日漸深入人心,遇事找法的觀念蔚然成風。對普通人來說,拿起法律武器捍衛自身權益是一件司空見慣的事情,但對老弱病殘孕等特殊群體來說,維權之路相對艱難。為特殊群體維權開闢綠色通道,給他們提供更有針對性、更人性化的貼心服務,是劍河法院始終不懈追求的司法服務內容之一。

通訊員 姜學維 王祖宇

編輯 張楠楠

二審 歐秀錦

三審 彭文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