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上海絨繡藝術大展亮相市群藝館!以針為筆、以線作畫,精湛技藝需要更多後浪傳承

2022-09-28由 湘湘帶你看社會 發表于 林業

麟託菊花多少錢

上海絨繡藝術大展亮相市群藝館!以針為筆、以線作畫,精湛技藝需要更多後浪傳承

9月27日,由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浦東新區絨繡協會主辦的上海絨繡藝術大展在市群藝館拉開帷幕。從西方油畫到東方墨韻,從栩栩如生的人物肖像到層林盡染的中國山水,一幅幅作品色彩豐富、形象飽滿,蘊含了海派文化和工匠精神,也向市民展現了上海絨繡的藝術魅力和精湛技藝。

53件展品盡展“東方油畫”之美

上海絨繡是在西方毛線繡花的基礎上結合了中國傳統刺繡技法發展而成的藝術門類,是以針為筆、以線作畫、以全棉網眼布為畫板的“東方油畫”。1943年,上海絨繡藝術家劉佩珍開創了中國絨繡創作人像作品的先河。

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上海絨繡發展達到頂峰,以高婉玉為代表的一批上海絨繡藝術家對絨繡進行了創新改革,不僅能夠繡制傳統油畫,還可以表現中國水墨畫作品,大大豐富了絨繡的藝術表現力。2011年,上海絨繡因高超的工藝水平、融貫中西的文化內涵以及對上海城市氣質的獨特表達,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名錄”。

上海絨繡藝術大展亮相市群藝館!以針為筆、以線作畫,精湛技藝需要更多後浪傳承

此次展覽,透過“源於歐洲的圖案藝術”“融匯中西的東方油畫”“絨繡藝術的先行者”溯源絨繡發展史。9月27日上午,記者步入群藝館一樓展廳,53件絨繡精品映入眼簾,透過不同版塊引導著觀眾分主題欣賞,既有形象逼真、感染力強的“人物”版塊,也有色彩豐富、層次分明的“建築風景”,還有再現重大歷史事件、新聞事件的“敘事題材”。

8.6萬多針繡出京劇大師神韻

其中,最受矚目的當屬一幅人物黑白肖像《梅蘭芳》,這件作品出自上海絨繡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唐明敏之手,曾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獎。唐明敏告訴記者,人物肖像要做好不容易,尤其是黑白肖像,可用的顏色太少,得仔細揣摩。

此次展出的《梅蘭芳》,是唐明敏2000年左右繡制的,一個人歷時9個月完成。為了細緻刻畫人物,她從肖像眼角的細紋到眼裡的神態,從臉上的光影到黑髮中夾雜的銀絲,不斷調整顏色,整幅畫繡了8。6萬多針,最終才呈現出形神相合的生命整體狀態。

上海絨繡藝術大展亮相市群藝館!以針為筆、以線作畫,精湛技藝需要更多後浪傳承

除了肖像《梅蘭芳》,唐明敏和市級傳承人王麗萍共同製作的《上海外灘夜景》也令人驚豔。這幅作品按彩色照片分色,手工染色近千餘種色線,不斷運用劈線分股、排列組合、拼色捻線成無數複色線等絨繡特殊藝術語言,用寒暖線色交接表現出了上海外灘的夜空。

承續需要市場,期待更多後浪接力

無數佳作見證了上海絨繡群星閃耀的輝煌時代。但伴隨著城市化、現代化的建設腳步,上海絨繡工藝在當下的生存與發展卻遇到了諸多挑戰。因為一幅絨繡製作需要花費很長時間,許多手工藝師們漸漸老了,精力已不如前。“沒有什麼年輕人願意來學,即便來學也容易半途而廢。”唐明敏感嘆著自己從事絨繡40餘年,至今尚未找到傳人。

而另一位傳承人李薔雖然收下了兩個年輕徒弟,但她同樣有自己的擔憂。“上手就要三年,不僅要恪守清貧,還要耐得住寂寞。我暫時還不能離開,兩位學生還沒有完全接班,能幫他們做一點就做一點,不能讓絨繡這門技藝斷掉。”

上海絨繡藝術大展亮相市群藝館!以針為筆、以線作畫,精湛技藝需要更多後浪傳承

“傳承最重要的是要有市場。”作為上海絨繡市級代表性傳承人,也是市級傳承人中唯一的男性,包炎輝如是感慨。他告訴記者,自己所在的上海黎輝絨繡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正在積極拓展絨繡的普通民用市場。

此次展覽中,觀眾就可以在二樓展區看到100餘件絨繡文創產品,從胸針、錢包、鞋子到耳飾、揹包、眼鏡袋,人們生活中的小物件都接著絨繡之手變得精美而獨特。搭配著圖片展板,上海市兩位國家級傳承人和七位上海市級傳承人的故事也被娓娓道來。

據悉,此次上海絨繡藝術大展將延續至12月4日。展覽期間,市群藝館還將開展各種講座、導賞和體驗活動,讓市民多角度深入感受絨繡的魅力。

【來源:勞動報】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