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古人也愛臭美、擼串兒……破譯京城藏於地下的歷史密碼

2022-08-31由 九派新聞 發表于 林業

土瓷缽是什麼

古老的中華文明像一條河,一條曲折發展的歷史長河。如果要選擇集中映現中華文明的一面鏡子、一個縮影、一個典型的話,那麼北京無疑是最好的映像。從燕國的烈烈旌旗到大遼的烽火硝煙;從金元明清的封建社會到民智初開的民國理想,自古“分久必合”的歷史陳述一直呈現在北京這塊熱土上。金中都、元大都,再到明清歲月的歷史見證,這個城市孕育了太多的悲傷與歡愉,更記述了太多的團結和統一。

古人也愛臭美、擼串兒……破譯京城藏於地下的歷史密碼

《考古北京——破譯地下的歷史密碼》郭京寧 著 北京人民出版社

北京,3000年的建城史,五朝古都,它的存在早已超越了城市的地理符號,已經成為中華文明璀璨的結晶。綿延不斷的歷史,包含著興盛與衰弱、輝煌與慘淡、朝陽暖月與血雨腥風,無數的滄桑來去輪換,註定了它在中華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上佔有十分獨特的地位。很少有一座城市,有如此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

北京的歷史,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100年來的考古發現,極大地延伸了北京在中華文明時間河谷中的軌跡,提升了北京在中華文明發展座標中的地位,詮釋了北京在中華文明多元一體中的作用。

風餐露宿,青燈黃卷。考古給人的第一印象多半是這樣。所出成果術語高冷,令讀者思緒雲山霧罩。《考古北京——破譯地下的歷史密碼》一書,將“考古”和“北京”兩個關鍵詞緊緊聯絡在一起,用生動的語言、文物背後的考古故事向讀者回答了歷史何以在幾千年的發展演變中“選擇”北京作為首都這一重大問題,是一本外行都能看懂的考古書。

在100年前的1921年,瑞典著名地質學家、考古學家安特生等人第二次來到北京西南房山周口店,經過發掘找到腫骨大角鹿、犀牛、鬣狗等古生物的化石。其間的幾塊白色石英碎片引起了他的特別注意,因為石英本不該存在於石灰岩中,安特生想到了早期人類,並推測它們是被早期人類用來切割獸肉的。他對同行的奧地利古生物學家師丹斯基說:“我有一種預感,文明的祖先之遺骸就躺在這裡。現在唯一的問題就是去找到它。你不必焦急,如果有必要的話,就把這個洞穴挖空。”不久後,師丹斯基便在這裡挖到了一顆猿人牙齒。在古人類化石極為罕見的當時,這一發現引發了學術界巨震。

同年,仰韶村被發現,點燃了中華文明的第一縷曙光,田野考古在中國開始了,以此為標誌,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

人們對過去的好奇,從來不曾減弱。時間到了1929年,從春天到秋天,發掘持續進行著。12月2日,這天太陽已經落山,工人們的錘鎬碰觸到一個圓形物體,史前考古學家裴文中趕緊下洞,驚喜地喊出兩個字“人頭”,這就是北京猿人頭骨化石。

如果你穿越到一萬年前的東胡林村,那是一萬年前的“三里屯”,會發現一位很“潮”的少女,她的身後還跟著兩位男性隨從。為什麼說她“潮”?是因為這位少女已經開始精緻地裝扮自己,她的頸部掛著項鍊,手上戴著手鐲。項鍊由50枚蜒螺組成,螺殼大小勻稱,每個螺殼的頂部都被磨成小孔,以繩索貫穿。手鐲由7枚牛肋骨階段磨成的骨管組成,4枚長、3枚短,長短相間。這是多麼可愛的少女,在解決溫飽之後,就開始美化生活了。這是1966年被發現的一座古墓所呈現的內容——東胡林人。

有了穩定的糧食來源,人們的生活方式開始變化,不再遷徙他鄉,而是在固定的區域生活,學會製造石器、使用火、製作陶器、種植糧食、建造房屋、創造文字……

而且,這一切,都被以文物的形式儲存了下來。本書作者郭京寧說:“考古是一個漫長且複雜的過程,發掘出土的文物都需要一定的時間破解,其中的未知和難料也是無法避免的。正如老山漢墓沒有挖到大量的‘寶物’一樣。因此,不要以出土文物的數量來衡量考古發掘的價值,而應該將注意力集中到對歷史時期文化資訊和對學術研究的尊重上,迴歸到考古學復原人類的終途。”

那麼,我們為什麼考古呢?就是因為考古能讓我們更加清晰地認識到我們的今天。

考古學拉近了今人與古人的距離。當人們看到了平谷6000年前的圈足缽與現在平谷的搪瓷缽如出一轍,昌平4000年前的石鏟與現在的鐵鏟一模一樣,房山3500年前的梳子和現在的梳子難分雌雄時……也許會啞然失笑,抑或心頭一震,然後由衷地感嘆:我們透過考古認識的古人也愛臭美、愛擼串、愛掄瓶、愛節約、愛創新……

人的心理和行為,幾千年來都是不變的。

我們,還是我們;北京,還是北京。

【來源:北京日報】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