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三伏將至,重在祛溼!謹記“一泡二不三穴”,做好三事健康一整年

2022-08-23由 娛樂盼芙 發表于 林業

齒痕舌怎麼調理才能好

隨著夏季的到來,不少人可能會產生食慾不振、腹脹腹瀉等消化不良的現象,有的甚至還時常伴隨有精神萎靡不振、貪睡、手腳無力、舌苔白膩等現象,中醫把此類現象就叫“體內有溼邪”。

三伏將至,重在祛溼!謹記“一泡二不三穴”,做好三事健康一整年

溼邪是什麼?

溼是風、寒、暑、溼、燥、火六種病邪之一,是中醫最重要的一個常識。

形象地說,溼就是我們身體的垃圾,是粘滯的髒東西!體內有垃圾,必然會影響身體的健康。比如說風溼性關節炎、溼疹、包括某些頭痛、眩暈、失眠、中暑、帶下等等都與溼邪有關。

三伏將至,重在祛溼!謹記“一泡二不三穴”,做好三事健康一整年

為什麼身體裡會有溼邪?我們又該如何遠離它呢?

古話說:「千寒易去,一溼難除」,可見去除人體溼氣,十分不易。

溼邪分為內溼和外溼↓↓↓

外溼:多因天氣潮溼、淋雨涉水所致,夏天雨水增多,溼氣很重,易因溼邪致病。內溼:多因先天稟賦不足、嗜食肥甘厚膩、過食生冷造成脾失健運,溼自內生,而溼氣的根源在脾,對於脾生溼、脾困溼的病症,一般健脾與利溼同步。

三伏將至,重在祛溼!謹記“一泡二不三穴”,做好三事健康一整年

身體出現5種表現,可能溼氣加重了

1、舌苔厚膩

假如照鏡子的時候,發現自己舌苔非常的厚或者發現自己的舌體胖大,並且舌頭邊緣還伴有非常明顯的齒痕的話,那就證明體內的溼氣太重了,應該及時的調理。如果還伴有面色晦暗且發黃,早晨起床時眼皮浮腫,或眼袋明顯,也說明體內的溼氣較重。

三伏將至,重在祛溼!謹記“一泡二不三穴”,做好三事健康一整年

2、大便不成形

正常的大便是軟硬適中的條形,如果大便像熟過度的香蕉一樣外形軟爛、黏膩,不成形,粘在馬桶上不易被沖走,說明體內有溼,消化吸收功能異常。

3、食慾差

到了該吃飯的時候,沒有飢餓的感覺,吃一點東西就感覺胃裡脹脹的,吃飯過程中還有隱隱的噁心感。這也是脾胃功能弱,體內溼氣過重的表現之一。這種現象更容易出現在夏季。

三伏將至,重在祛溼!謹記“一泡二不三穴”,做好三事健康一整年

4、小腿肚發酸

早上起床後會突然感覺小腿肚非常的痠痛,很沉重,還發現最近的體重增加了不少,虛胖,也是體內溼氣重造成的。

5、精神狀態差

溼氣重的人常常會有胸悶的感覺,長呼一口氣才舒服,身體特別疲乏,懶得活動,有頭昏腦漲之感,易睏倦,記憶力減退。

6個壞習慣加重體內溼氣,一定要改掉

1、睡不夠

從中醫角度來說,睡不夠就是脾虛的症狀。睡好覺,也能讓我們的身體更輕盈。

三伏將至,重在祛溼!謹記“一泡二不三穴”,做好三事健康一整年

建議每天晚上11點前就睡覺,每天增加一些運動會讓你的睡眠質量更高。

2、口味重

腸胃功能好壞關係到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

油膩、過鹹、太甜等肥甘厚味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炎症反應。

三伏將至,重在祛溼!謹記“一泡二不三穴”,做好三事健康一整年

3、愛吃涼

中醫認為,生冷食物、冰激凌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給外邪創造入侵機會。因此不宜過量食用,烹調時最好加入蔥、姜來減弱蔬菜的寒涼性質。

4、喝大酒

這是加重“溼毒”的關鍵因素,從中醫上來講,酒助溼邪,因此酒精儘量要少碰,更不能借酒澆愁。

三伏將至,重在祛溼!謹記“一泡二不三穴”,做好三事健康一整年

5、運動少

運動少的人,常會出現身體沉重、四肢無力等溼氣大的表現。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溼氣就越多,久而久之,身體還可能出現疾病。

適當運動,如跑步、健走、游泳等,可促進身體器官協調運作,加速“排溼”。

6、不通風

一些生活細節,也會導致周圍環境和身體裡的溼氣加重。比如,喜歡坐在地板上玩耍、長時間呆在密閉的房間裡等。平時要適當開窗透氣,特別是房間內潮氣重時。

三伏將至,重在祛溼!謹記“一泡二不三穴”,做好三事健康一整年

趕走溼氣這麼做

如何趕走溼氣呢?這裡有個小口訣,叫做:一泡二不三穴。我們來具體看看吧!

1、一泡

中醫認為,溼邪越重,熱水泡腳就越有必要,熱水泡腳可以刺激胃經、膀胱經等足部的6條經絡,從而起到健脾、除溼、通經、利水的作用。

泡腳水中保持水溫在45度左右,泡腳盆最好深一點,水多一點,沒過腳踝最好。時間以身上微微出汗為止。

三伏將至,重在祛溼!謹記“一泡二不三穴”,做好三事健康一整年

2、二不

「不貪涼」

炎炎夏日,冷飲、飲料成了很多人的最佳解暑選擇,但是由於飲料溫度太低,容易影響胃氣和降,從而出現噯氣、腹脹等症狀。所以即便是夏天,也不建議食用冷飲、棒冰。

三伏將至,重在祛溼!謹記“一泡二不三穴”,做好三事健康一整年

建議大家平時可以多吃鐵棍山藥,鐵棍山藥不熱不燥,為平補脾胃的食材。做法多樣,蒸、炒、熬粥都可以,平補脾胃最好。

但鐵棍山藥不易儲存、去皮癢、食用不方便,很多人先麻煩不懶得吃,這時候山藥粉就是個不錯的選擇,同時也最大程度儲存了鐵棍山藥的營養成分。

「不淋雨」

儘量避開潮溼的環境,避免外感溼邪,這樣可避免腳氣、溼疹等疾病的發生。

三伏將至,重在祛溼!謹記“一泡二不三穴”,做好三事健康一整年

3、三穴「豐隆穴」

三伏將至,重在祛溼!謹記“一泡二不三穴”,做好三事健康一整年

按摩這個穴位能夠把脾胃上的濁溼排出去。此穴位於人體的小腿外側,外踝尖上八寸距脛骨前緣二橫指,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一天2次,每次3分鐘。「足三里穴」

三伏將至,重在祛溼!謹記“一泡二不三穴”,做好三事健康一整年

調理脾胃,驅趕內溼的好穴位。在膝蓋骨外側下方凹陷處,往下約4指寬,脛骨前緣橫指,一天2次,每次3分鐘。

「中脘穴」

三伏將至,重在祛溼!謹記“一泡二不三穴”,做好三事健康一整年

和胃健脾,促進脾胃的運化,適用於痰溼困脾的人群。位於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胸骨下端和臍連線中點,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2~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