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柔桑感陽風,追古憶天蟲——"無所不能"的蠶寶寶

2022-07-15由 動物競技場 發表于 林業

蠶蛾是什麼類動物

乳白肥碩的身子吃力地在桑葉中蠕動,最後結成一個個小小的白繭,展翼高飛,這是我對蠶最初的印象。小時候,學校門口常有賣蠶寶寶的人,當時幾乎每個同學都會買上幾個回家養,然後四處採桑葉來供養它們,當年的爬樹奇景真的是一大盛況。

柔桑感陽風,追古憶天蟲——

蠶在動物世界中是最普通不過的“勞工”,大眾或許只對它“破繭成蛾”後的姿態有幾分熟悉感,畢竟蠶蛾也如蝴蝶一般“倩影款款,翩翩而來”。蠶雖默默無聞,可卻備受古人推崇。

古代小農經濟的重要支柱:農業之蠶

蠶原產自中國,距今已有四五千年的歷史了,被人類馴化而飼養。後來人們漸漸發現,蠶吐出的蠶絲經過加工可以製作成華美的衣服,由此,人類從粗布麻衣時代過渡到絲綢時代。古籍中記載,“農桑並舉”。這個桑說的就是養蠶。

“一婦不蠶,或受之寒”,古代普通的勞動人民家庭中的婦女,因為手無縛雞之力,又深信“女子無才便是德”的陋習,就常以養蠶繅絲來補貼家用,“男耕女織”中的女織就是這樣來的。隨著桑業的高度發展,蠶絲就傳入了外邦,絲綢之路就這樣興起了。

柔桑感陽風,追古憶天蟲——

桑業的發展大大改善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生活,使他們不用再像從前那樣日日年年的面朝黃土,背朝天;也拉動了古中國的經濟發展,使中國一度享有“絲都”的美名,促進了各種商品的互通。

因為桑蠶在古代社會處於重要地位,人們出於對其的敬畏和喜愛,便立了個司蠶桑之神以保佑他們的養蠶事業能夠順風順水。

桑蠶陪葬:尊貴之蠶

在我們的印象中,古人大多都崇拜威風凜凜的神獸。龍袍上氣吞山河的五爪金龍,官府門前聲勢赫奕的石獅子,武官官服上的麒麟,獅子,虎豹之類的猛獸,調兵遣將的虎符,無不體現了古人對高大威猛神獸的喜愛。但是隨著考古研究的深入,打破了這一壁壘,原來古人並不只喜歡大獸,對小蟲也有一種別樣的寵愛。

晉時,陸翽《鄴中記》中就有記載齊桓公墓中發現“金蠶數十箔,珠襦、玉匣……不可勝數”;南朝,梁任昉的《述異記》中也記載吳王闔閭夫人墓中有“金蠶玉燕千餘雙”;北宋,李昉編纂的《太平御覽》中曾提到過秦始皇陵裡“以明珠為日月,魚膏為脂燭,金銀為鳧雁,金蠶三十箱”。

直到“蠶”的出土才真正驗證了蠶陪葬這一史實。

柔桑感陽風,追古憶天蟲——

1976年在安陽殷墟中唯一儲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中出土了玉蠶等陪葬品,經玉雕琢而成,形態逼真,活靈活活現,讓生活在21世紀的我們見識到了公元前桑蠶業的輝煌。

1984年陝西省石泉縣出土的鎏金銅蠶,經研究是一件漢代銅器,在銅上覆蓋鎏金而成的桑蠶陪葬品,儲存完整,作吐絲狀,精美逼真,見證了絲綢之路的開闢歷史。

柔桑感陽風,追古憶天蟲——

古代詩詞中的瑰寶:文藝之蠶

蠶不僅地位尊貴,推動小農經濟的發展,在古詩詞中也是獨領風騷的存在。

蠶文化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紀的《詩經》,最耳熟能詳的就是“氓之蚩蚩,抱布貿絲……”。那時候蠶絲在人們觀念中只是單純的貿易商品,到南北朝時《作蠶絲》中的“春蠶不應老,晝夜常懷絲”中蠶寶寶的身上增添了一些感傷,文學家們開始挖掘桑蠶背後的情懷;再到唐朝來鵠《蠶婦》的“曉夕採桑多苦辛,好花時節不閒身”。社會矛盾的激化,貧富的兩極分化,知識分子的雙眼逐漸下移到底層人民的身上;到21世紀蠶文化成熟的現在,人們對於蠶的認識逐步全面,當代優秀作家啟功的“且聽鳥語呼歸去,莫惜蠶絲吐到頭”,出自晚唐

李商隱

的《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更是發人深省。

柔桑感陽風,追古憶天蟲——

在古詩詞中,蠶是多變的存在。在“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中是堅貞愛情的化身;在“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中是底層勞動人民的艱辛;在“坐睡覺來無一事,滿窗晴日看蠶生。”中燦爛了春日的好風光;在“深屋燕巢將欲補,密房蠶蟻尚憂寒。”中是貧苦大眾的憂傷。

柔桑感陽風,追古憶天蟲——

古詩詞中蠶的演變史,就是古代文學的發展史。古代學者們用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看待身邊的萬事萬物,創造了許多的文化瑰寶。

餐桌上的佳餚:美味之蠶

在東北人的餐桌上有一道鮮為人知的菜餚,那就是蠶寶寶吐絲作繭形成的蠶蛹。蠶蛹雖然長得好像黑暗料理一般令眾多國人聞風喪膽,但其中的營養價值卻極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有滋補強身的效能,是“ 作為普通食品管理的食品新資源名單”中唯一的昆蟲類食品。

蠶蛹有蠶蛹蒸核桃、銀耳蠶蛹、蠶蛹炒韭菜、紅棗蠶蛹絲等多種做法,但是如果處理不當也有可能會造成中毒。所以食用蠶蛹必須要格外小心。

柔桑感陽風,追古憶天蟲——

結語

天字下一蟲,為蠶,蠶是上天的饋贈,它豐富了古代的文化寶庫,連線起了絲綢之路,拉動了經濟的發展,更是成為百姓餐桌上的新寵,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扮演了無數至關重要的角色。

提起歷史中的動物,大多想起的都是賣力耕作的老牛,代表皇權的金龍,象徵武力值的猛虎。蠶雖然在歷史中默默無聞,卻不可或缺,它在吐絲蠕動間織起了古代中國的華衣,牽起了交流互通的橋樑,成了文化傳承的錦帛文書。其實生活中也常有默默奉獻的英雄,實驗室裡專心研究的學者們在悄然中震驚世界,推動人類文明;手術檯前身穿白大褂的天使們治癒了一條條脆弱的生命,卻深藏功與名;馬路邊的環衛工人留著大汗,無怨地裝點著我們城市的美麗。他們都是值得尊敬的人,都是可愛的平凡天使。

柔桑感陽風,追古憶天蟲——

蠶寶寶擁有著可愛的外表,無私的品質,卻有著一顆平凡的心,縱使一直被世界所忽略,但從未停止過自己的吐絲結繭,默默的做人民背後的英雄。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以心報德。用善意報答辛勤工作的蠶寶寶,才是配得上它們勞動的至高“工資”。

柔桑感陽風,追古憶天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