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我的2020|淹不死的杞柳,人們稱作“希望”

2022-07-14由 新華社客戶端 發表于 林業

湖北有人收購杞柳嗎

03:14

2020年夏,新華社記者劉方強輾轉長江、淮河和巢湖,風雨逆行報道抗洪。他說,河邊的杞柳淹不死,這就是希望——

長江超警戒水位!淮河超保證水位!巢湖水位突破歷史極值!

2020年7月9日是我入職新華社兩週年的日子。次日,我被派往長江邊,第一次參加防汛抗洪報道。

冰箱

7月15日。馬達聲中,衝鋒舟盪開一道道汙濁的洪水。宿松藍天救援隊副隊長黃弘駕駛著衝鋒舟,護送村民黃付美回家。

“家裡有兩萬元現金,是給我92歲的老父親治病的,當時轉移比較著急,忘拿了。”舟上,安徽省宿松縣三洲村65歲的黃付美著急地說。

我的2020|淹不死的杞柳,人們稱作“希望”

黃付美坐在衝鋒舟上,看著被洪水肆虐的村莊。新華社記者劉軍喜 攝

這一天,宿松縣長江水位22。01米,超警戒水位2。21米。靠近村子時,水位已接近電線杆頂,我們得彎腰低頭,用手托起電線,衝鋒舟才能過去。

“別害怕,整個村子已經斷電了,電線上沒電。”黃弘告訴我,可我還是緊張,手迅速縮了回來。

雖然黃付美的家地勢較高,但她開門進去時,洪水還是到了膝蓋。取完現金,她卻久久不願離去,因為冰箱還泡在水裡。

“求求你們,幫我搬一下冰箱。”

我放下采訪本,和黃大哥一起下了船,使出渾身力氣,冰箱卻紋絲不動。

“大姐,我們走吧,冰箱已經泡了3天了,搬到高處也沒什麼用了。”黃弘說。

不肯離去的黃付美抱著冰箱,顯得那麼無助。

一瞬間,我明白,冰箱十有八九沒用了,但這並不重要。

家園成澤國,她“救”冰箱就是“救”家園。

那一刻,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幫她搬冰箱。

“一、二、三!”

“一、二、三!”

幾次嘗試,我和黃大哥終於把冰箱抬了起來。黃付美隨即把準備好的小桌推到冰箱下面。

冰箱成功“解救”後,她才放心地上了衝鋒舟。

“好人一生平安!好人一生平安!”黃付美用方言不停地感謝著我們。

莊臺

7月20日,“千里淮河第一閘”王家壩閘開閘洩洪,滾滾淮河水流向蒙窪蓄洪區,一座座莊臺變為“孤島”。

我又一次登上衝鋒舟,和同事一起探訪洪水中的莊臺,這一次內心少了些許緊張。

莊臺是一種特殊的防洪工程。在中國淮河流域的行蓄洪區內,每當洪水來臨,人們就會躲到高地上,久而久之當地就形成了村莊。目前安徽省淮河沿岸還有大大小小的莊臺近200個。

我的2020|淹不死的杞柳,人們稱作“希望”

被洪水圍困的莊臺。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在安徽省阜南縣郜臺鄉劉店莊臺,73歲的老黨員代明清正挨家挨戶發放救災物資,幾位大姐聚在村口編織柳編,小孩在巷道奔跑打鬧,吃著冰棒。

我邊走邊拍,用VLOG形式記錄莊臺上的一天。

“今年蓄洪最不怕,生活物資早就備好了。”村民告訴我。以前大家怕開閘,因為洪水來了生活沒保障,房倒牆塌,連水都沒得喝。

村書記告訴我,洪水期間這個莊臺上有315人。雖然他們暫時出不去,但是大家都有事可做,生活井然有序。

俗話說,“走千走萬,不如淮河兩岸。”我曾多次到過莊臺採訪脫貧攻堅,而今夏則第一次看到了莊臺是如何在洪水中變成“方舟”,也見證了淮河人是如何“舍小家、保大家”。

杞柳

20多天時間裡,我輾轉長江、淮河和巢湖,風雨逆行,記錄抗洪。

2020這一年,從“戰疫”到“抗洪”,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大家都說這一年不容易。

但我相信,雨會停,水會止;眾志成城,山河無恙!

我的2020|淹不死的杞柳,人們稱作“希望”

阜南當地人種植的杞柳,長成後可以用來做柳編。阜南縣宣傳部供圖

淮河邊,有一種當地人喜歡的植物叫杞柳。汪洋裡,杞柳淹不死,水退了,它們繼續生長。

來年,人們又可以砍下柳條,編筐打簍。

當地人說,這叫“希望”。

策劃:趙丹平

監製:衛鐵民、劉愷

記者:劉方強

編輯:劉愷、談昦玄

新華社對外部新華社安徽分社 聯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