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資治通鑑:和領導聊天說話的3個忌諱,亂講易吃虧!

2022-03-31由 謀略那些事 發表于 漁業

魚加兩個土念什麼

《資治通鑑》第39卷,漢紀三十一

淮陽王二年(甲申,公元24年)

【原文】

軍師將軍李淑上書諫曰:“陛下定業,雖因下江、平林之勢,斯蓋臨時濟用,不可施之既安。唯名與器,聖人所重;今加非其人,望其裨益萬分,猶緣木求魚,升山採珠。海內望此,有以窺度漢祚!”更始怒,囚之。

【譯文】

軍師將軍李涉上書規勸說:“陛下創業,雖然是利用下江兵、平林兵的勢力,但這是臨時措施,不可把它施用於已經安定的時期。只有名份與車服儀制,是聖人所看重的,現在給了不應該給的人,希望他們有萬分益處,這猶如上樹找魚,登山採珠。四海之內看到這樣,會有人暗中窺伺漢朝的皇位。”劉玄大怒,把他囚禁起來。

資治通鑑:和領導聊天說話的3個忌諱,亂講易吃虧!

【解析】

劉玄進入長安,一通操作封王、封侯,同時也吸納不少前朝官吏。

上面材料中提到的軍師將軍李淑就是其中之一。

從其建議內容來看,他提到限制平林、下江,說明李淑並不是這兩個勢力的,畢竟人不會自己限制自己。

再一方面,李淑還說道“名與器”這個概念,顯然並不是土匪出身能夠玩得轉的,就算是地方豪強出身也未必懂,也只有在權力中央浸淫多年到一定級別的官吏才會有這方面你的意識。

李淑是個明白人,同時也存著

投機

的心思。

劉玄怎麼上位的,並不是自下而上透過實力、名望壓服眾人,而是因為他自己本身沒有什麼實力被人推著上去。

看似皇帝,實為傀儡,但就算如此,只要嘗過權力的味道就會想更進一步,對此劉玄有權力安全的需求與慾望。

李淑看到了這一點,他上書就是一次針對劉玄的投其所好,就如同當年范雎對秦昭襄王一樣。

他的本意是想,讓劉玄看到他李淑在向他貼近,能夠滿足他的權力慾,進而對其重用。

只不過劉玄不但不接受,反而將李淑給下獄,這就不得不說李淑上述過程中暴露的幾個大問題。

一,關係不到,不適合談論敏感話題

之前提到,李淑是前朝官吏,並不屬於原有劉玄朝廷中任何一個派系。

相對的,他和劉玄的關係並不算多麼熟悉、親近。

你也知道,交淺言深是大忌,對於李淑,劉玄不會因為他上書個什麼東西,就對他說心裡話。

尤其是上位對下位,是否將其視為心腹,更要經過一番考驗、試探、測試才行。

因此,看似李淑是為了劉玄好,但劉玄不能接李淑的

話茬

二,時機不到,不適合暴露重大矛盾

如果說一開始劉玄的主要矛盾是劉演、劉秀。

隨著劉演被殺,劉秀走

河北

,劉玄的主要矛盾就轉變為來自下江、平林這些綠林將領對他的權力威脅。

限制下江、平林,劉玄極有可能也想過,但沒做必定有諸多因素。

這個東西,大家都心知肚明,只不過沒有點破而已。

李淑突然上書,其實就是把潛藏在臺面下的矛盾拿到桌面上討論。

劉玄也算不準到底是李淑自己的意思,還是有人想借李淑來試探自己對下江、平林的態度。

原有的沉默、默契被打破,一旦處理不好極有可能就是要火併。

或者說這個問題未來其實劉玄、下江、平林都要面對,只不過當下還能湊合,沒有到撕破臉的時候。

李淑上書的確是摸到了劉玄的癢點,但時機不對,太早了。

這個時候提出來對劉玄不利,因此劉玄要表態,一旦沉默或對李淑表示認同,接下來就是劉玄朝廷內部火併的開始。

因此,劉玄不但不能接李淑的話茬,而且還要下獄李淑以表示自己對下江、平林信任支援的態度。

三,策略不到,不適合提出引爆問題

上面兩個問題,更多是權力鬥爭層面的問題,如果不去看這些,單純的就事論事,李淑的上書也很空洞虛無。

一般來說,這種

上書

應該是,提出問題,說明問題,闡述厲害,提出策略。

李淑唯獨缺了最後的“提出策略”。

換而言之,李淑指著誰都知道的膿包,然後挑破他,丟給劉玄,啥辦法又不說,讓劉玄自己處理。

在劉玄看來,這完全就是李淑在給他挖坑,頗有管殺不管埋的味道。

劉玄自然惱火的很,既然問題解決不了,那就只有解決提出問題的人。

所以說,從關係、時機、問題本身來看,李淑被下獄是活該。

但這事也算是給劉玄提了個醒,處理李淑只是短時間穩住下江、平林兩股勢力,但遲早矛盾要爆發,該準備的還是要做。

【閒扯】

上面材料的李淑,對於咱們來說是個極好的反面例子。

反面在什麼地方,就如同小標題說的那樣。

對於不同的人,關係到什麼程度,說什麼話,千萬不要越過當下的關係深入探討敏感的話題。

尤其是在職場,對於領導,如果你關係不到,你談論的話過於敏感或者涉及權力,且不說你說得對不對,領導都會對你很不舒服。

對於存在的問題,你能看到,大家都能看到,沒有人是傻子,越往上可能看得更全面、思考的也更細緻,為什麼知道卻不說、不做,任其在那,這個才是你真正要搞明白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建國後香港問題的擱置,背後就是有諸多考量,不去看這些,就不明白當時人的苦心。

順著這一點繼續說。

看到問題的能力,很多人都有,看到本質的能力,有的人也有不少。

能真正解決問題的人少之又少,這也是為什麼嘴炮多,做實事的人少,因為動嘴容易,做事難。

相比較而言,提出問題,未必會得到嘉獎,反而會被罵,因為你沒事找事。

但如果你真的能解決呢?

同樣也要反過來再看上面兩點,關係是不是到位,因為這涉及到你提的,是不是你來做,最後的利益能不能在你身上體現。

時機是不是到位,因為這是你提出內容的整體大背景是否合適,不管做什麼都要講究一個順勢而為,如此才能順!

到此兩點到位就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