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200億!80後“世界冠軍”,即將收穫人生第一個IPO

2022-03-11由 新浪財經 發表于 漁業

鳳巢系統最早叫做什麼

200億!80後“世界冠軍”,即將收穫人生第一個IPO

“又一家AI獨角獸企業吹響了IPO號角。”

作者 | 劉燃

又一家

AI

獨角獸企業吹響了

IPO

號角。

投資家網獲悉,近日,專注於

AI

研發的北京第四正規化智慧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提交港交所上市申請,高盛和中金公司為其聯席保薦人。

在第四正規化

IPO

的背後,是一個

80

後世界冠軍成功創業的故事。作為業內知名的“決策類

AI

獨角獸”,第四正規化獲得紅杉中國、騰訊投資、高盛等國內外知名投行的青睞,公司估值接近

30

億美元,摺合人民幣近

200

億元。

一旦在港交所鳴鑼上市,第四正規化創始人戴文淵將收穫人生中第一個

IPO

,個人財富也將水漲船高。在一級市場備受追捧的第四正規化,本次

IPO

能夠順利登陸二級市場?

200億!80後“世界冠軍”,即將收穫人生第一個IPO

第四正規化成立於

2014

年,是人工智慧技術與服務提供商。與市場上其他

AI

企業瞄準視覺、語音等細分領域不同,

第四正規化定位於決策

AI

平臺

幫助企業進行業務決策和風險管理。

公司主要產品是“先知”平臺、“先知”應用,此外還根據使用者特定業務需求提供應用開發服務。先知應用主要分為三類:銷售及營銷;風險管理;運營效率。

第四正規化以金融業務起家,早期透過與大銀行的合作,快速建立了在金融領域的市場地位。隨後,第四正規化又將業務延伸至製造業、消費領域以及能源領域。

作為以平臺為中心的人工智慧解決方案提供商,第四正規化一直致力於更新公司的解決方案,為不同行業的終端使用者提供統一的開發環境、標準及規則,並提升公司解決方案的相容性。

200億!80後“世界冠軍”,即將收穫人生第一個IPO

第三方諮詢機構灼識諮詢報告顯示,按

2020

年相關收入計算,前五大人工智慧公司合計佔約

50。3%

的市場份額。

2020

年,按收入計,第四正規化是中國最大的以平臺為中心的決策類人工智慧提供商,佔據

18。1%

的份額。

值得一提的是,第四正規化是國內第一家獲得五大國有銀行投資的創業公司,參與投資的分別為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

除獲得五大國有銀行背書,在第四正規化的身後,還站著一個星光熠熠的投資團隊。創立第一年,紅杉中國就投了第四正規化的天使輪,此後更是參與公司多輪融資。

迄今,第四正規化累計完成

12

輪融資,投資團隊囊括國內外數十家知名投行,團隊成員包括紅杉中國、騰訊投資、高盛集團、

CPE

源峰、基石資本、元生資本、創新工場等。

截至

2021

2

月,第四正規化獲得來自騰訊投資的最後一輪戰略投資,公司融資金額超十億美元,

估值接近

30

億美元,摺合人民幣近

200

億元,成為業內知名的“決策類

AI

獨角獸”。

截至

IPO

前夕,第四正規化創始人戴文淵持有股份

1。06

億股,持股

24。25%

;正規化投資持股

14。61%

,紅杉資本持股

7。37%

,博裕景泰持股

3。23%

,國新啟迪持股

2。77%

,信和一號持股

2。76%

,檏瑞天津持股

2。58%

,正規化隱元持股

2。31%

回顧第四正規化的成長史,就是一個

80

後學霸成功創業的故事。

第四正規化創始人戴文淵,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他曾作為訪問學生被推薦到中國香港科技大學,師從計算機系教授、華人界首位國際

AI

協會院士楊強,二人建立起亦師亦友的關係。

楊強院士對戴文淵評價頗高,他曾表示:“戴文淵是全世界最優秀的青年學者之一,是產業界、特別是中國產業界

AI

落地的傑出代表,對

AI

領域的發展幫助極大。”

戴文淵的確沒有辜負楊強院士的期待,

2005

年,還在大學讀書期間,戴文淵的團隊就獲得了

ACM

國際大學生程式設計競賽世界冠軍。

這項大賽由美國計算機協會(

ACM

)主辦,號稱彙集了全球智商最高的人,被稱為計算機界的“奧林匹克”。有人評價稱“入門之後基本拿獎靠智商,拿到銀牌就能成為

offer

收割機”。

畢業之後,戴文淵首先以科學家的身份加入百度,擔任廣告變現演算法核心負責人、百度鳳巢系統總架構師,幫助百度建立機器學習驅動業務的能力。隨後,戴文淵轉戰華為,擔任諾亞方舟實驗室主任科學家,讓

AI

技術應用於電信、金融等產業。

200億!80後“世界冠軍”,即將收穫人生第一個IPO

2014

年,戴文淵決定辭職創業,與導師楊強院士及其妻子,也即紅杉中國基金投資合夥人吳茗等人成立了第四正規化,完成了從科學家到企業家的身份蛻變。

第四正規化成立之初,戴文淵和團隊希望做一個更高效的工具級產品,讓

AI

技術工具幫客戶在一兩個月內快速建立大資料分析能力,但很快發現這條路走不通。

於是,戴文淵和團隊轉變思路,於

2016

7

月開發了一個能夠讓非專業人士使用的機器學習平臺“先知”。戴文淵稱,就是一個完全不懂技術的小白,透過運用此資料架構平臺,大概經歷

2

周的時間,就可以成為一個

AI

專家。

目前,第四正規化已為金融、零售、能源、醫療、製造、網際網路、媒體等行業成功落地上萬個

AI

應用,助力各行業企業的

AI

創新變革。

2021

6

月底,第四正規化宣佈與

A

股萬億巨頭寧德時代達成合作,要將

AI

決策能力注入到寧德時代生產製造的各環節中。

200億!80後“世界冠軍”,即將收穫人生第一個IPO

戴文淵是典型的學霸,他是首位獲得“吳文俊人工智慧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的企業家,還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

35

35

歲以下科技創新傑出精英,入選《財富》中國

40

40

歲以下商界精英。

如今,第四正規化面向港交所吹響了

IPO

號角,一旦第四正規化順利上市,

80

後學霸戴文淵將收穫人生中第一個

IPO

,個人財富也將更上一層樓。

與國內

AI

創業公司普遍深陷虧損泥潭的遭遇類似,第四正規化也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窘境。

招股書顯示,

2018

2019

年、

2020

年以及截至

2020

年及

2021

9

30

日止

9

個月,第四正規化收入分別為約

1。28

億元、

4。60

億元、

9。42

億元、

5。74

億元、

13。45

億元。

具體來看,

2018

年至

2020

年三年間,第四正規化的收入呈現大幅增長趨勢,幾乎每年都在翻倍。

2021

年前三季度的收入,已經超過了上年全年。

200億!80後“世界冠軍”,即將收穫人生第一個IPO

不過,在收入持續攀升的同時,第四正規化的虧損金額也在同步擴大。上述報告期內,第四正規化的經營虧損分別為

3。36

億元、

5。51

億元、

5。60

億元、

4。41

億元、

9。95

億元,

不到

4

年間累計虧損近

30

億元。

目前,國內

AI

企業都難逃虧損魔咒。無論是上市公司,還是掙扎衝刺上市的創業公司,從各自的財務表現來看,虧損上漲、造血能力不足已經成為

AI

市場的通病。

名聲響亮的“

AI

四小龍”也是如此,據招股書披露,

2018

年至

2021

年一季度,

商湯科技三年多的淨虧損總額接近

243

億元,同期曠視科技的淨虧損超

147

億元,雲從科技、依圖科技也面臨虧損難題。

值得注意的是,第四正規化的研發投入金額巨大。

2018

年至

2021

年上半年,公司的研發費用分別為

1。93

億元、

4。16

億元、

5。66

億元、

5。78

億元,佔同期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151。2%

90。6%

60。0%

73。4%

第四正規化此番赴港

IPO

,所籌集的資金所得淨額將在未來三年圍繞其

AI

平臺展開,具體包括加強基礎研究、技術能力和產品開發,擴充套件產品、建立品牌及進入新的行業領域,以及尋求戰略投資和收購機會等。

目前,國內

AI

轉型仍存在專業人員短缺、自建模型成本高、部署時間長、資料和軟體不相容等痛點,前期投入巨大屬於業內普遍現象。

在急需資金的情況下,國內

AI

公司相繼踏上了上市融資道路,但相比在一級市場備受追捧的熱鬧景象,二級市場明顯冷靜很多。

這並非第四正規化首次衝刺

IPO

,去年

8

13

日,第四正規化首次向港交所遞交

IPO

申請。今年

2

14

日,因

6

個月內未透過港交所上市聆訊,第四正規化的

IPO

申請狀態轉為“失效”。

緊隨其後,第四正規化再次向港交所遞交

IPO

申請,對上市似乎志在必得。就算此番順利上市,考驗仍然如影隨形。

例如已成功上市的“

AI

第一股”商湯科技,以及號稱“

AI+

製造第一股”的創新奇智,僅在上市之初股價上漲,目前均遭遇股價下跌,其中創新奇智股價距離高點累計跌超

40%

200億!80後“世界冠軍”,即將收穫人生第一個IPO

當下,“

AI

四小龍”陣營的四家公司均進行了

IPO

嘗試,但除了商湯科技已成功上市外,其他三家公司仍在艱難潛行。

其中,

曠視科技

2019

年就向港交所提交招股書,但同樣因超過

6

個月“失效”。比它更早被科創板受理的雲從科技,目前仍處於提交註冊狀態。依圖科技則在去年撤回了自己的科創板上市申請。

有業內人士表示,上市並不能提升

AI

公司的自身造血功能,關鍵點仍取決於

AI

技術能否推動大規模的場景應用,能否實現更大規模的商業化落地。

對第四正規化及其他衝刺

IPO

AI

企業而言,申請“失效”並不意味著失敗,鳴鑼上市也不意味著成功,如何找到盈利之道、解決虧損難題,才是所有

AI

企業不得不面臨的終極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