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古代敦煌人如何玩轉花式烹飪?

2022-02-23由 敦煌之旅 發表于 漁業

蓽撥讀音是什麼

古代敦煌人如何玩轉花式烹飪?

俗語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

敦煌藏經洞文獻及敦煌壁畫中儲存了大量唐宋時期的飲食資料,讓我們有機會回到一千多年前,看看古代敦煌人用什麼玩轉花式烹飪。

廚具

敦煌的炊具名目繁多,多種並用,體現出一種多元的特點。

鐺是一種金屬質的平底炊具。敦煌人常使用的炊具之一。敦煌的鐺品種規格較多,有半升、五升、七升、一斗八升、 二斗、二斗二升、二斗四升、三鬥、四鬥、六鬥、七鬥、一石、一石二斗等十幾個規格。

文獻所透露的資訊可以看出,鐺有圓耳的,有方耳的,一般都有“腳”支撐,有的甚至因為太大而在底下安了輪子(在敦煌叫“僱路”,即“軲轤”,是方言中對輪子的一種叫法),以便於搬運。

古代敦煌人如何玩轉花式烹飪?

莫高窟第468窟北壁鐺的影象

上圖是莫高窟第468窟北壁之鐺的影象。敦煌鐺的用途,比較複雜,不像今天,僅用來煎餅。敦煌文獻往往記載用鐺“煮油”。“煮油”就是“用油炸”“用油煎”的意思。

古代敦煌人如何玩轉花式烹飪?

嘉峪關魏晉墓磚畫中鐺的影象

上圖為嘉峪關魏晉墓磚畫上用作炸食的鐺。一段時間內,鐺作為炊具悄然隱退。許多人不知鐺是一種很古老的炊具。今天,由於生活的富足和人們對食物多樣化的需求,一度消失的鐺,又出現在了廚房裡,各種炸的、煎的食品多了起來,鐺也就重新獲得了人們的青睞。

鑊也是敦煌人使用較多的炊具之一,斂口,鼓腹,或平底,或收底,煮肉容易熟。鑊也是一種古老的稱謂,由鼎變化而來。敦煌的鑊有耳,可能有蓋,而且壁畫上反映有足;容量從四鬥、七鬥、兩碩、三碩不等,質料有銅和鐵兩種。

古代敦煌人如何玩轉花式烹飪?

嘉峪關魏晉墓磚畫中鑊的影象

上圖是嘉峪關魏晉墓磚畫上之三腳鑊。圖中,一個女廚師正往鑊下添柴,鑊下冒出熊熊火焰。鑊中有一曲柄勺。

古代敦煌人如何玩轉花式烹飪?

莫高窟第431窟鑊的影象

上圖為莫高窟431窟壁畫上之鑊。鑊雖然在古代主要用來煮肉,但到了唐以後的敦煌,其功能已發生了變化,用在了做飯上。

因為各種各樣的餅是敦煌人食用最多的主食,所以用來做餅的鏊子成了敦煌人使用最多的炊具之一。

古代敦煌人如何玩轉花式烹飪?

河南滎陽市青臺遺址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夾砂陶烙餅工具

鏊子在我國使用的歷史可能要超過釜、鐺等炊具。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出現了具有鏊子功能的加工粉食類食物的器具。

制鏊材料主要為生鐵,也有用熟鐵打造的小鏊子;形狀大一些的鑄鏊有三隻腳,以使鏊子放起來平整,底下可加火,上有蓋,起密封作用,而且上面也可燒火,受熱均勻,這樣不僅燒烤速度快,而且節省燃料,所加工的餅外酥內軟,保持了面的清香。其中的薄鐵鏊子因為是小鏊子,所以底下沒有“腳”,類似於今天的“把鏊子”。

鏊子主要用來烤燒餅或胡餅,但鏊子也並不是家家都有,而大多數農家烤胡餅則用土砌的烤爐。

古代敦煌人如何玩轉花式烹飪?

現代陶製鏊

今天,鏊子仍然是西北許多地區用來烤各種餅的工具。有些地方叫“焪鍋”、“燒鍋”等。在甘肅蘭州附近、河西及河東的一些地區,用鏊子加工成的餅,仍是人們喜歡食用的食品。

甑和蒸籠

敦煌文書中,稱蒸籠為“咄籠”,這是河西人對蒸籠的傳統叫法。敦煌人食用的餅中有蒸餅一項,而且許多蒸食、細供及喪葬儀式上的“盤”均要用蒸籠蒸,做這些食物的工具即是“咄籠”。蒸籠的原料主要是竹子和木料。在有蒸籠前,敦煌人仍使用更古老的陶製的“甑”,據早期敦煌文書中記載,當時仍使用甑。

古代敦煌人如何玩轉花式烹飪?

嘉峪關魏晉墓磚畫中陶釜和甑的影象

上圖是嘉峪關魏晉墓磚畫中陶釜和甑的影象,畫面上,女廚師正在往灶中添柴。爐子上有一具陶釜正冒著熱氣。旁邊放著一具甑。

銅爪濾

“爪濾”即“笊籬”,是一種做炸食時的工具,因其形同手爪,方便從油中撈濾出食物,故名,是廚師的必備物品,尤其做各種油炸丸子時常用。這種器具今天仍在使用。

調味品

調味品和烹飪緊密相關。調味品是人類在追求美味過程中的必然選擇。如果我們將飲食的最高境界確定為“味”的話,則調味品在其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敦煌人對調味品並不陌生。

已知敦煌的調味品有醋、醬、生薑、花椒、豆豉、砂糖、鹽等。醋、醬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醋在文書中有時又寫作“酢”。文書反映,敦煌人嗜酸。

古代敦煌人如何玩轉花式烹飪?

莫高窟第159窟齋僧圖

另外一個重要的調味品是醬油。文獻中雖然只發現了一例造酒失敗轉而造醬的記載,但敦煌的食具中有所謂的“醬壘子”、“醬臺子”、“醬醋勺子”等,可知醬也是敦煌人不可或缺的調味品,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醬、醋已經端上了食床,任食客隨意調放。

鹽作為最重要的調味品,在敦煌就有出產,敦煌人不缺鹽,一些寺院甚至經營鹽業。

古代敦煌人如何玩轉花式烹飪?

莫高窟第154窟齋僧圖中的食物

其他的調味品要從外地透過貿易的手段販運至敦煌。它們是生薑、花椒、砂糖、蓽撥等。一些是專門用在烹調肉食時,而一些則用途廣泛,比如花椒、砂糖等。文獻記載,當時敦煌的生薑(當是乾薑)達到了每兩50文~60文錢的高價。生薑和花椒都從內地運進,而砂糖則有可能是從外地輾轉運來。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號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