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灶王爺看了都說好,每一口都是童年的味道

2022-01-25由 晶羚廚房 發表于 漁業

蓮子心中苦梨兒腹內酸的意思是什麼蓮的諧音

今天的吃食要從,金聖嘆因為評《水滸傳》那場文字獄,被清廷處以極刑開始,臨刑前他寫了一副對聯:蓮子心中苦;梨兒腹內酸。

灶王爺看了都說好,每一口都是童年的味道

“蓮子”諧音“憐子”,“梨兒”代替“離兒”表達一位父親於生死離別之時的酸苦,但除了蓮子,茨菇是揚州老家另一種味苦的食物。

蓮子屬上等食材,過去大戶人家常用它做銀耳羹、百合粥吃,有滋補效果,能養生,但茨菇就不同了,身為家常菜,農家人平時用做炒鹹菜、做鹹菜湯、炒豆乾,只在逢年過節或招待客人時才做茨菇燉肉、茨菇煨排骨等。

灶王爺看了都說好,每一口都是童年的味道

茨菇本名為“慈姑”,只生長於南方水土,是比較小眾的食物,茨菇不僅是家常蔬菜,還具有藥用價值,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裡介紹茨菇雲:“生淺水中,入亦種之。

三月生苗,霜後葉掐,根乃練結,冬及春初,掘以為果,須灰湯煮熟,去皮食,乃不麻澀戟人咽也。嫩莖亦可食。”

灶王爺看了都說好,每一口都是童年的味道

其次,茨菇性寒味苦,具有解毒利尿、防癌抗癌、散熱消結、強心潤肺的功效,富含維生素B1、維生素B2,具有維護人體神經功能,增進食慾,促進新陳代謝的作用。

秋天“燥邪”當令,往往容易咳嗽。而茨菇性涼,具有斂肺止咳、清熱涼血的作用。在民間也有“內火旺喝碗茨菇湯”的說法。

灶王爺看了都說好,每一口都是童年的味道

據傳茨菇得名因為灶王爺一次無意的善行,民以食為天,上天派灶君菩薩到凡間來每天就蹲在人家的灶頭上,監視這家的火燭,有點像現在上級派出的巡視組。

為了讓他到了天庭多說好話,每年在他昇天的臘月廿三日晚上,人們就煮魚燒肉賄賂他,好酒好菜擺上桌,其中就有茨菇。

灶王爺看了都說好,每一口都是童年的味道

所謂 “柏子冬青插遍簷,灶神酒果送朝天;膠牙買得糖元寶,更薦茨菇免奏衍”。有一次灶王爺到了凌霄殿上,玉帝問他:“你監視的這家人還好嗎?”

灶王爺喝醉了,聽成了“在這家吃得還好嗎”,想起不久前吃過的茨菇,他便回答說:“茨菇!”“茨菇”在吳語中與“是咯”發音相近,玉帝聽成了當然很滿意,從此茨菇便在流傳開來。

灶王爺看了都說好,每一口都是童年的味道

到了深秋時節,便能見到其貌不揚的茨菇,可以一直吃到來年開春,肉質粉糯,可炒可燴可煮。溥儀在回憶錄中說,他最青睞的御膳之一便是茨菇燒肉。

但茨菇有一股微苦的氣息,小孩子一般不愛吃,菜一出鍋,總能聞到柴火汪油烹炒之後的焦香,可是等苦得皺眉吐舌,再也不朝那盤菜伸筷子了,又有些許失落。

灶王爺看了都說好,每一口都是童年的味道

其實,說茨菇有分寸感,是因為它的苦並不是中藥黃連的苦,而是“五味”中的一味,等你適應之後,它會慢慢回甘,更像是“清雅”的一種極致。

汪曾祺曾寫,他到沈從文家去拜年吃飯時,師母張兆和炒了一盤茨菇肉片。沈從文吃了兩片說,“這個好!格比土豆高。”

灶王爺看了都說好,每一口都是童年的味道

茨菇之所以能夠“有格”,恰與它的清苦、中正氣質有關,彷彿是一種雋永可回味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