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天台祥和村大雷山下“古老婚宴”“九大碗”!

2022-01-10由 雨荷了吉他 發表于 漁業

白扁豆一次最多吃幾粒

天台祥和村位於大雷山西麓,隸屬雷峰鄉,源於大雷山的崔岙溪由南向北流經該村。張家莊、祥裡村、尖嶺腳三村合併為“祥和村”。崔岙溪由南向北流經該村。地處大山深處的祥和村,保留了許多獨特而古老的“廿廿五趕長工,廿六做饅頭,廿七落街頭(去街頭鎮趕集市),廿八掃堂前,廿九作擔柴,三十請老爺(祭拜天地)”,這是描述當地過年前的民謠。

天台祥和村大雷山下“古老婚宴”“九大碗”!

過年時,祥和村的家家戶戶做饅頭,稱之“過年饅頭”,正月裡去人家作客,或是請客,主食均為饅頭。當地饅頭,為“羹水饅頭”。“羹水”即釀酒的曲種(一種酵母菌)加麥麩經過發酵而成,做饅頭時,將“羹水”按一定的比例和麵粉相拌。揉搓成圓蓋狀放在蒸籠裡蒸熟。正月招待客人時,再放蒸籠裡蒸熱。

大年三十,一般要“謝年”,也就是擺上祭品,點香燃蠟,感謝天地神靈對家人的庇護,祈禱來年保佑家人平平安安,五穀豐登,有好運。因為大年三十辦的“謝年”,其祭品也是年夜飯的佳餚,故祭祀的豬頭,晚上一定是一道大菜。祥和村過年時不僅食饅頭,還有一道食品頗具特色,名叫“米漿筒”。

“米漿筒”用新米、糯米浸泡,比例是4:1,即4斤新米加1斤糯米,磨成米漿,再在鍋中攤成米粉皮。攤皮是一個技術活。鍋燒至八成熱,用銅勺掬上一瓢米漿,飛快地沿著鍋岸淋落一圈,再用棕絲刷刷勻,起鍋就是一張雪白的米漿皮。用米漿皮卷裹白糖、紅糖,就是甜食,而更多的是鹹食,與天台當地“餃餅筒”做法一樣。裡面裹上豬肉、豬肝豆腐、豆麵、芹菜、胡蘿蔔絲、筍絲等菜餚。祥和村還保留天台西南的古老婚俗。

天台祥和村大雷山下“古老婚宴”“九大碗”!

天台祥和村大雷山下“古老婚宴”“九大碗”!

天台祥和村大雷山下“古老婚宴”“九大碗”!

結婚前要“擇日子”,就是將男女雙方的生辰八字拿去,請日子先生挑個好日子。送親、接親必須起大早。新娘起身的時辰都是清晨的,往往天還沒亮就打著燈籠送親,路遠的起得更早,如是同一村的幾戶人家同一天娶親,還暗中比誰的新娘早到。誰家新娘早到,就預示誰家有好的兆頭。

新娘送到夫家之後,夫家招待送親的,先是茶後是點心,茶是桂圓茶,送親的人吃茶時,桂圓要剩下幾粒。“點心”一般是雞蛋麵,碗底下壓有三塊豬肉,也要剩下一塊“壓碗”,若是吃光,說明夫家招待得不客氣。

天台祥和村大雷山下“古老婚宴”“九大碗”!

婚宴的正餐是天台民間最流行的“九大碗”。“天台九大碗”系天台民間宴請賓客的傳統菜餚。它由九道特色菜組成,山珍海味,甜鹹相宜。而且,每道菜蘊含一定的寓意,上桌的次序均固定,表達了百姓對“子孫滿堂、吉慶有餘、六畜興旺”的美好析願。由於祥和村地處深山、物質匱乏,雖然遵守天台民間“九大碗”的規矩,可在食材的選擇和上菜的程式上,又與山外大不相同。

“九大碗”第一碗是“蓮子湯”,是甜食,意為“子”。而祥和村過去“蓮子”不易採辦,於是就用山區自家地裡種的“白扁豆”代替;第二碗是“海參湯”,“參”與“孫”諧音,象徵有“孫”。

天台祥和村大雷山下“古老婚宴”“九大碗”!

海參是海製品對於山裡人來說,食材更不易辦到,於是祥和村就用“肉皮膠”(豬皮曬乾油炸,食用時放在水中泡發)代替;中間上的菜有:“豆腐圓”(用生薑豆腐豬肉為原料揉成團狀,象徵“闔家團圓”);“炒番蒔粉面”(番蒔即番薯,意為幸福長久);“紅燒豬肉”(意為“日子紅火”,每碗放19塊,每桌坐8人,每人兩塊,還剩一塊,表示“有吃有餘”);炒雞塊(意為“大利大吉”);魚(意為年年有餘”,祥和村人用泥鰍幹替代如果數量不足,碗底會加進許多的生薑絲);小炒(用白菜、豆腐乾炒意為“熱鬧、和諧”);炒筍尖(意為“子孫後代如筍一般成長”);最後是菠菜湯,俗稱“九碗帶湯十”。除了第一碗“蓮子湯”、第二碗“海參湯”、最後一碗“炒筍尖”外,其餘的上菜沒有先後之分。

主食是麻餈(糯米蒸熟放在石白搗制)。新娘的兄弟稱之為“孃舅”,是來賓中最為尊敬的客人,坐在東一桌。上菜時,東一桌要多上了一碗“蹄髓”(方塊豬蹄肉,上覆豆腐皮),以示尊重。

天台祥和村大雷山下“古老婚宴”“九大碗”!

“婚宴”過後,送親的人起身回家,夫家要端上一碗茶葉水,新娘的兄弟向夫家交代幾句,將自己姐妹留在這裡,若有不足多多指教,然後放炮仗,以示歡送。兩天後,新娘的孃家親戚會挑著“果子擔”來看望新娘,意為“望三日”,帶來的果子(壽桃、饅頭、糖、餅乾、糕、麻餈 等),夫家會分給村中的各家各戶,名為“分拌手”,“拌手”分過後,村裡人才正式接納新娘為村中的一員。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古老的習俗是一方百姓的情感寄託。在祥和村的年俗、婚俗中,可以體味到山村百姓別樣的精神追求,其民俗中蘊含的文化信仰,也彰顯山民樸實的生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