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無法逾越的“種姓制度”——印度為何被稱為:割裂的社會?

2023-01-05由 裴觀世界 發表于 漁業

印度現在是什麼社會制度

19歲的印度女子高賽亞,為了追求愛情,執意嫁給了“賤民”出身的桑卡爾,為此不惜和家人鬧翻。

但是就在他們結婚8個月以後,高賽亞的父親僱兇當街殺死了桑卡爾,唯一的原因就是桑卡爾的“賤民”身份為社會所不容。而高賽亞出身於印度當地婆羅門家族“瑟瓦”。

無法逾越的“種姓制度”——印度為何被稱為:割裂的社會?

2016年4月英國《每日郵報》報道:印度女子高賽亞(Gowsalya Sankar)違抗父母之命與心上人桑卡爾(Sankar Valusamy)結婚,竟遭生父僱兇謀殺。

跨越“種姓制度”和賤民通婚被認為是家族的恥辱,行兇當時有數百人圍觀,竟然無一人伸出援手。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2000多年前,中國這塊土地上就有人喊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種振聾發聵的吼聲。可是當今印度,很多印度人依然回答:

世界本來就是這樣的。

經歷了3000多年,百代人的傳承,

種姓制度,已經根植於骨髓、深融入血液中,紮根到了印度的靈魂深處

,完全斷絕了人們翻身反抗的可能,把低種姓從靈魂和思想的深處禁錮起來。

讓低種姓安安心心、世世代代為中高種姓做牛做馬,一世為奴。

無法逾越的“種姓制度”——印度為何被稱為:割裂的社會?

古代中國、朝鮮、日本等地都存在過種姓制度,並非印度獨有,這是一種以血統論為基礎的社會體系。印度的種姓制度最為嚴苛,而且綿延至今,種姓制度又稱“賤籍制度”,“瓦爾那制度”(印地語: ,英語:Caste system in India,或作印度卡斯特體系)

如何區分種姓?

在印度,區分種姓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只要看膚色就可以。——那些膚色白、身材高大的人,都是當年雅利安人的後裔,他們是佔據統治地位的婆羅門和剎帝利,還有吠舍階層;身材瘦小、膚色較黑的都是首陀羅和賤民。

無法逾越的“種姓制度”——印度為何被稱為:割裂的社會?

[高種姓女性,絕對不可以嫁給低種姓]

無法逾越的“種姓制度”——印度為何被稱為:割裂的社會?

[宗教給了低種姓人無比堅定的現世慰藉,讓他們能夠樂觀地面對自己的生活。傳統的文化生活觀念也讓他們安於現狀]

無法逾越的“種姓制度”——印度為何被稱為:割裂的社會?

“瓦爾那”一詞的原意就是“色”,顏色的色,“瓦爾那”也就是以膚色來區分階層。

種姓制度的起源

種姓制度的起源還要從雅利安人的入侵說起,雅利安人由伊朗高原而來,生活在烏拉爾山脈,屬於遊牧民族。大約14世紀開始雅利安人開始南遷,進入了印度河流域,公元前600年左右,經過漫長的戰爭征服了印度地區的原住民。

當時的印度河流域由諸多部落組成,類似於中國夏朝以前的部落,在國家形態發展上,大約晚於中國600年。

跟匈奴打中原王朝一樣,遊牧民族對農耕文明,在戰爭層面上,長期佔據優勢。能征善戰的草原獵人雅利安人發現,印度河流域種地的當地人,不僅人數比他們多,文明文化程度還比他們高——跟當年我國中原四周的蠻夷,看到華夏文明一樣。

雅利安人為了控制當地人,結合婆羅門教,創造性地發明了

“瓦爾那制度”

,就是早期的種姓制度,實行種族隔離,達到統治目的。——和孔夫子的儒家思想中“禮”一脈相承。——印度的種姓制度起源於吠陀時代,大約是公元前1500年到600年這段時間。吠陀原意為知識,指的是印度婆羅門教的經典《吠陀本集》。

《摩奴法典》是印度教最重要的典籍,產生時間可以追溯到基督誕生前1000年。《摩奴法典》承認並證明“種姓制度是社會秩序和規律的基礎”。

從結果上看,制度是相當成功的,直到今天,種姓制度仍然深深割裂著印度社會。

4大種姓,5種人

4個等級分別是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根據《梨俱吠陀·原人歌》所繪的瓦爾那等級,婆羅門是原人的嘴、剎帝利是原人的雙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羅是原人的腳。至於賤民,則被排除在原人的身體之外。

無法逾越的“種姓制度”——印度為何被稱為:割裂的社會?

第一等級

婆羅門

:主要是僧侶貴族,也是最高貴的種族,負責解釋宗教經典和祭神的特權以及享受奉獻的權利,同時壟斷文化教育和報道農時季節,他們具有宗教話語的解釋權;

第二等級

剎帝利是武士階層

: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婆羅門思想的受眾,他們擁有徵收各種賦稅的特權,主政軍,負責守護婆羅門階層生生世世;

無法逾越的“種姓制度”——印度為何被稱為:割裂的社會?

婆羅門和剎帝利,一個掌握教權,一個掌握軍政大權,處於絕對的統治階層。

第三等級

吠舍就是平民

:是普通雅利安人,屬於沒什麼特權的中間階層,代表了最廣大的印度平民階層。政治上沒有特權,必須以佈施和納稅的形式來供養前兩個等級,主商業。

第四等級的

首陀羅是體力勞動者

:絕大多數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屬於非雅利安人,主要作用是伺候用餐、做飯的高階傭人,還有工匠組成,是人口最多的種姓。

第五等級

賤民

:不在種姓之列的賤民階層,除四大種姓外,更低等級的賤民階層,又稱“達利特”。

在目前的印度約有1。6億賤民,他們是非常卑微的“不可接觸”的人。在今天印度的一些偏遠農村,還能看到一些賤民走路的時候躲著別人,以免自己的影子落在別人身上,髒了別人的身子。

無法逾越的“種姓制度”——印度為何被稱為:割裂的社會?

割裂的印度社會

高種姓的人佔總人口不到1/10,從小錦衣玉食,而佔大多數的吠舍和首陀羅則作為中低種姓,從事著工農業、手工業、商業等各種職業,用自己的辛勤勞動來滿足高種姓人群的奢侈生活。

無法逾越的“種姓制度”——印度為何被稱為:割裂的社會?

[拉賈斯坦邦的藍色之城焦特布林,因為藍色代表著婆羅門種姓Brahman]

今天的那些偏遠農村地區,一些賤民出門依然需要佩戴明顯的身份標記,口裡發出聲音或敲打某物來提醒別人不要碰到自己,他們也只能住在村子的邊緣,其他種姓的人甚至不會和他們共用一條河裡的水。

無法逾越的“種姓制度”——印度為何被稱為:割裂的社會?

對於賤民們來說,他們這輩子受的苦,那也是在還上輩子造的孽,只要這輩子好好修行、乖乖受苦,那到了下輩子,就能投胎到高種姓人家裡了。因此,現在的受苦只是一場修行,只要自己心夠誠,早晚會感天動地,拯救自己脫離苦海,修成正果。

給大家看的印度通史

陳恭祿

歷史傳奇

免費閱讀

種姓制度的特徵

各等級職業世襲,君君臣臣,身份世襲,父父子子世代相傳。

各等級實行內部同一等級通婚,嚴格禁止低種姓男性娶高種姓女性,但允許低種姓女性嫁給高種姓男性。

首陀羅沒有參加宗教生活的權利。

各等級互不往來,不同種姓之間幾乎沒有接觸的機會,更不用說法律層面的碰撞。

無法逾越的“種姓制度”——印度為何被稱為:割裂的社會?

種姓只在觀念中

印度獨立以後,廢除了種姓制度,印度憲法文規定不準階級歧視,但是種姓制度對今天的印度社會,特別是印度農村影響深遠。

婆羅門不及人口的4%,卻佔有七成的司法權及接近半數的國會席次。

印度的種姓制度在法律上並不存在,只是存在於觀念之中。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裴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