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產褥期生理特點及注意事項

2023-01-03由 翼藥雲 發表于 漁業

產褥病率是指分娩多少小時

在醫學上,產婦除乳腺外的全身各器官要恢復至孕前狀態大約需要6周,這段時期被稱為“產褥期”。“彌月為期,百日為度”,就是俗稱“小滿月”和“大滿月”。

女性的身體這中間會發生什麼變化呢?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首先,排除致命的事情,比如產後大出血、心衰、子癇等。我們要密切關注產婦的生命體徵,陰道出血情況,有無面色蒼白、胸悶心悸、神昏目瞑、肛門墜脹等,尤其是產後2小時內。其次我們要留意產婦發熱、汗出、大小便等情況、有無腹痛等臨床表現,以及惡露排出情況。

產褥期生理特點及注意事項

產後須注意症狀

1、發熱

產後體力耗傷,陰血驟虛,陽氣易浮,一般產後1-2日內可出現輕微發熱,這時可不必特殊處理,待一兩日後陰陽自調,則其熱可退。

由於初始產乳,乳房脹大,出現泌乳熱,排空乳房後體溫可逐漸恢復。

如果是因為產後血室正開,胞脈空虛,感受風寒或邪毒,或是惡露排出不暢,當下不下,則會鬱而發熱。

產後24小時後至10天內體溫≥38℃,可能提示有產褥感染,其多伴惡露異常、小腹疼痛,需要到醫院就診。

產褥期生理特點及注意事項

2。出汗:產後因氣血驟虛,腠理不密,面板排洩功能旺盛,因此產褥早期可出現汗出較多的現象,屬生理現象,可在數天後營衛自調而緩解,及時擦汗更衣、避免著涼即可。

3。小便:臨產時因產程過長,膀胱受壓過久,氣血執行不暢,或是產傷氣血,肺脾不足,無力通調水道,膀胱氣化失司,易出現產後小便不通,即產後尿瀦留,此現象多發生在產後3日內。臨床時注意產婦膀胱是否充盈,鼓勵產婦在產後4小時內儘早排尿。

4。大便:產後臥床時間較長,活動減少,胃腸的蠕動功能也相應減弱,此時容易出現大便不通。應多喝水,多吃一些新鮮蔬菜等纖維豐富的食物,也可以順時針摩腹,促進腸道蠕動。

5。腹痛:產婦分娩後1日,我們可以摸到子宮底大約平臍,之後每天下降1-2cm,產後1周尚可在恥骨聯合上方觸及,到產後10天就降入盆腔內,產後6周子宮恢復至孕前大小。

子宮重量從約1000g降至50g,子宮從妊娠期蓄精血養胎兒的藏而不瀉的膨滿狀態,頓時轉變為胎兒、胞衣次第俱下的瀉而不藏的空虛狀態,氣血變化急劇,子宮縮復而有腹痛,並排出餘血濁液,此為產後宮縮痛。

多於產後1-2日出現,持續2-3日自然消失,此屬正常之生理現象。不需特殊處理。

產褥期生理特點及注意事項

7。惡露:產後從子宮所排出的餘血濁液即為惡露,惡露成分不同,顏色質地也不同。

產後最初3-4天排出的惡露主要包含大量的血液、壞死的蛻膜及少量胎膜,顏色鮮紅,為血性惡露。

產後4-14天惡露主要為漿液,包含壞死蛻膜、宮腔滲出液、宮頸黏液,少量紅、白細胞,惡露顏色淡紅,稱為漿液性惡露。

產後14天以後的3周內,惡露包含大量白細胞,可見壞死蛻膜、表皮細胞及細菌,色澤較白,質地粘稠,稱為白色惡露。惡露由血所化,血源於臟腑,注於衝任,如果臟腑出現問題,衝任受累,氣血執行失常,惡露就淋漓不絕。

臨床上血性惡露持續10天以上即為產後惡露不絕。

產褥期生理特點及注意事項

產後“多虛多瘀”:女性在生產完後,氣血受損嚴重,胞宮內餘血濁液殘留,故為“多虛多瘀”之體。 多虛,故正氣不足,外則膜理不密,而易感風寒,或為邪所侵;內則臟腑虛弱,若攝生不慎,或護理不潔,則易致百病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