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文和友在深圳排隊5萬號,為什麼在廣州被冷落了?

2022-09-19由 NCBD餐寶典 發表于 漁業

廣州文和友怎麼樣

文和友在深圳排隊5萬號,為什麼在廣州被冷落了?

原計劃2020年8月開業的深圳文和友,趕在2021年清明小長假的前一天開業了。

那一天,很多人在朋友圈圍觀文和友排隊5萬號的盛況,同時也有很多人由深圳文和友的火爆,聯想到了廣州文和友的“冷清”,進而生出了一些感慨。

是的,同樣是華南重鎮,而且相距不過一百多公里,廣深兩地的文和友,怎麼就“冰火兩重天”了呢?

1 文和友在深圳排隊5萬號,在廣州卻快速遇冷

人們想過深圳文和友開業會很火爆,但沒想過它會這麼火爆,排隊取號的人數從1萬、3萬一直飆升到了5萬。這重新整理了此前由文和友自己保持的餐飲業排隊紀錄,放眼全行業,或許也只有前幾年蘋果新機發售時的排隊盛況可以一比。

文和友在深圳排隊5萬號,為什麼在廣州被冷落了?

△圖自網路

有人說,文和友排隊這麼火爆,有一部分是茶顏悅色的功勞。這話不無道理。

這一次來深圳,文和友帶上了它在長沙的好夥伴茶顏悅色,後者也由此在廣東省內開了第一家分店(儘管是快閃店)。在尚未遠去的2020年12月,文和友首次走出湖南、在武漢開出首店,當時排隊的時長一度長達8個小時。

有上次的盛景在前,這次的5萬號也就沒有當初那麼讓人驚訝;不過震撼還是有的,不管是面對現場那蜿蜒曲折的排隊長龍,還是聯想到近鄰廣州文和友的“冷清落寞”。

文和友在深圳排隊5萬號,為什麼在廣州被冷落了?

△圖自網路

地圖顯示,廣州文和友距離深圳文和友136公里,大概2個小時車程。屬於深圳文和友的火爆,廣州文和友也曾經擁有過。

在“配合”深圳文和友改名之前,廣州文和友的全名是“超級文和友廣州太古匯店”,是超級文和友首次走出長沙開出的全國第二家門店。對於這家店,文和友上下寄予了厚望,創始人文賓表示:

“我們在廣州最貴的地段,說服了最好的合作伙伴,在這裡賣最平價的美食,我們做的所有事情都需要鼓足勇氣,花了很多時間組建團隊做城市文化、拍城市宣傳片,為街頭美食匠人拍攝紀錄片,這些並不掙錢,只是單純地希望讓這個城市變得更美好。”

在三週的試營業和兩三個月的正式營業期內,文和友的受歡迎程度也的確配得上這份厚望。以入駐的餐飲店為例,荔銀腸粉每天的營收能有五六萬元,“炒粉的鐵鍋都炒爛三隻”。每天排隊3000號、等位4小時,儼然成了常態。

但好景不長,開業約摸四個月後,有自媒體探訪發現,廣州文和友的客流大幅減少、入駐的知名餐飲店退場,選擇繼續留下的餐飲店如荔銀腸粉,日流水也降到了2萬元左右。

廣州文和友“冷卻”的速度之快,令人意外。

2 廣州的餐飲門檻,比深圳高很多

拿深圳文和友開業當天的情況,和廣州文和友開業四個月後的情況相比,有人會覺得“勝之不武”:“誰知道深圳文和友四個月後會不會也這樣呢?”

是的,誰也說不準四個月以後的事,但是,我們依然可以給出判斷:

深圳文和友,絕不會像廣州文和友這樣快速遇冷。

何以見得?

關鍵就在於:

廣州是美食之都,而深圳是美食荒漠。

隨之而來的就是,廣州豐富的美食把當地的消費者也培養得挑剔、務實,在廣州開餐飲店,如果做不到“又平又靚”(好吃又平價),那麼前景就不會太樂觀。

仍以文和友為例,廣州文和友開業初期,就有廣州本地人(俗稱“老廣”)對其表示不屑:“它裡邊的那些店,對老廣來說沒一點新意,誰會那麼閒,花幾個小時去排隊?頂多就是去拍個照、打個卡咯。”

文和友在深圳排隊5萬號,為什麼在廣州被冷落了?

△圖自餐寶典

順著廣州文和友所在的天河東路往北,不到一百米的距離,相繼有一家喜茶和一家祿鼎記。當時有人調侃,去文和友的最佳攻略是:先去祿鼎記吃個飯,再去喜茶買杯奶茶帶走,然後去文和友拍個照。

文和友在深圳排隊5萬號,為什麼在廣州被冷落了?

“食在廣州”的金字招牌,抬高了在廣州做餐飲的門檻。

反觀深圳,筆者接收到的資訊,不管是身邊朋友的反饋,還是普通消費者的評價,抑或是一些餐飲老闆的觀點,都認為在深圳雖然有錢人多,但是沒什麼美食,“沒什麼可吃的”。這給了很多餐飲企業機會,外地的一些企業要想進軍廣東,首店往往也會選在深圳而非廣州。

此番文和友在深圳開店,即便算不上降維打擊,起碼在深圳餐飲業也算得上是出類拔萃的,它不太可能重蹈廣州文和友的覆轍。

這與城市是否包容無關,而與商業規律有關。

3 務實的廣州餐飲人

商業規律在廣州的體現,則是“網紅”餐廳不受待見。

現在說一家餐廳是“網紅”,基本上就等於是在罵它,言外之意是“它就是來收智商稅的”。從這個角度看,文和友不算是“網紅”,畢竟它對廣州付出過真情實意。但即便如此,它也沒能完全贏得廣州消費者的心。

文和友尚且如此,那些“網紅”餐廳就更不必說,在廣州註定是不受待見的。因為廣州的餐飲消費者挑剔、務實,而且還精明。

同樣地,廣州餐飲人也格外務實。

還以文和友為例。廣州文和友在籌備開業時,邀請了“廣州地攤三傑”(阿婆牛雜、風筒輝、炒螺明)入駐。這三者是廣州市井商業的標誌性符號,有了它們,廣州文和友的本地化才有了堅實的基礎;而有了廣州文和友,炒螺明才真正意義上擁有了第一家店鋪,換了30次鋪位的風筒輝也才終於“紮根”,阿婆牛雜的創始人陳阿婆更是感嘆:“還是這間鋪(指文和友還原的店鋪)做起來好熟悉、好順手。”可以說,此時的文和友和商戶們是雙贏的。

文和友在深圳排隊5萬號,為什麼在廣州被冷落了?

△圖自餐寶典

但開業僅僅兩個月後,風筒輝就與文和友“分手”了。風筒輝認為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而且“顧得了這家,就顧不了市二宮的門店(總店)”。

當初有多高調,如今就有多黯淡,而且僅相隔兩個月,換了誰可能都會有些尷尬。不過商業世界終究不用在乎什麼面子,如果不及時止損,恐怕風筒輝不光要輸掉面子,還要輸掉裡子。整件事不分誰對誰錯,而只關乎商業規律。

這樣的務實還體現在一點:外地的餐飲企業固然比較難進入廣州,但廣州的餐飲企業迄今也鮮少有“走出去”的。(陶陶居、點都德等曾在上海引起了較大的反響,但這兩家的門店總數都還很少,而且上海本就有一定的粵菜消費基礎,這兩個案例並沒有什麼代表性。)

有觀點認為,這是因為廣州本地的餐飲競爭已經很激烈,能守住自己在廣州餐飲界的地盤就已經很不錯了,哪裡還有什麼精力向外擴張呢?

“走向全國”更多的是旁觀者的執念,“不在乎虛名”,才是廣州本土餐飲人的特點。他們很多人追求的,也許就是這句話:

“你肚子餓不餓?我煮碗麵給你吃。”

文和友在深圳排隊5萬號,為什麼在廣州被冷落了?

參考文獻:

1、識廣。 風筒輝退出文和友,情懷敘事如何保鮮?20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