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社論 | 中國企業,你需要買一份超值“保單”

2022-06-10由 經濟觀察報 發表于 畜牧業

基礎研究哪裡買

社論 | 中國企業,你需要買一份超值“保單”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報 社論

中國企業正在迎來一個視窗期麼——他們將拿出更多的利潤,籌集更多的資金投入到基礎研究領域。它們的集體努力,加上政府和高校的持續發力,將使得中國基礎研究投入在整體研發經費中的佔比不再徘徊於5%。我們期待,這一數字若干年後能夠達到10%-15%——這是典型創新國家的基本水平。

這一個問題價值千億。在2016年,中國5%的基礎研究投入是822。9億元人民幣——同期美國的基礎研究經費是863。2億美元。今年兩會期間,這是不少代表委員討論的話題。而且,這5%基本上是中央財政投的,地方財政和企業投得很少。

2016年,中國企業基礎研究投入不過26。1億元,在企業研發中的佔比只有0。2%。大約十年前,時任微軟高管的張亞勤曾經說,企業對基礎研究的投入是一種奢侈消費,“基礎研究是後天的事,賺後天的錢。”因而,基礎研究是為公司購買的一份超值“保險”。現實中,大多數中國企業並沒有這樣的“保險”意識。它們盯著眼前的事。近年來中國企業研發經費佔全部科研經費投入的八成左右,但97%的經費用在了試驗發展上——這頂多是明天的“保險”。

這種選擇有歷史合理性。中國企業是從模仿和跟隨起步的,靠低成本優勢做大規模,靠延續式創新實現產品領先,這樣的模式在很多行業都被成功複製——這不僅是中國製造的經驗之談。最近幾年,商業模式的創新與龐大的中國市場規模對接,成就了一批中國網際網路公司。

情勢正在改變。特別是對那些身處行業第一陣營的企業來說,繼續低成本規模擴張幾無可能。如果不能以科技為支撐實現產品領先,就可能陷入同質競爭的泥潭。如果企業突進“無人區”,茫茫大海之上,更沒有指路的航標。若不為後天買一份“保險”,甚至不能想象明天的早餐在哪裡。

還應該看到,一些中國企業已經有能力購買這份奢侈的 “保險”。去年末,歐盟釋出“2018工業研發投資記分牌”,以2500萬歐元為門檻,對世界上研發投入最大的2500家工業企業進行排名,中國有438家企業上榜,位居美國、歐盟之後,日本之前。華為數年前就已提出“公司要從工程師創新走向科學家與工程師一同創新”。2017年成立的阿里巴巴達摩院,也將目標鎖定於基礎科學和創新性技術研究。

中國企業不是直接對著技術、不是直接對著產品設計,而是從源頭上來探索相關領域的方法、原理,以及在理論上尋求突破,在實踐中尋求創新。科技部部長王志剛稱之為“好的勢頭”。這是否意味著,中國企業處在大規模投入基礎研究的臨界點上?

不管怎樣,為基礎研究投資的企業一定會越來越多。政策制定者正當因勢利導,為企業基礎研究提供更多支援。比如更為嚴格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各類創新要素的順暢流動,乃至打通官辦科研體系和企業系統的壁壘等等。對企業來說,自主創新不意味著閉門造車。保持開放的心態,儘可能地讓世界的科學技術為我所用,在市場上實現價值創造才是可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