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媽在,家就在;媽不在,家散了

2022-06-04由 辣評君 發表于 畜牧業

夢到自己養蠶預示什麼

媽在,家就在;媽不在,家散了

轉眼間我的媽媽離開我們已十年了。十年裡,每逢國慶節、春節這樣的長假,我最怕別人問我“回老家吧?”因為我知道,自從媽媽遠去後,身體不好的爸爸跟隨著哥哥一家進城生活,位於農村那半山腰、媽媽親手參與建起來的土牆瓦頂的老屋,承載了我兒時美好回憶的老屋,就再也沒有人氣兒了,電燈也沒再點亮過;幾年前,年久失修的老屋垮了,房前屋後灌木叢生,我已經沒有“家”可回了。

“媽在,家就在;媽不在,家散了”。小時候,聽村裡的長輩們談起此話的時候,我心裡毫無感覺、很不以為然,我相信自己的媽媽會一直管著我、會陪著我長大,會時不時告誡我“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我看著整日在家裡、地裡忙碌著的媽媽,認為“這種事情”距離自己太遙遠。當有一天,媽媽真的遠離我而去,我才真正感受到這句話後背的無盡哀傷和濃濃淒涼;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總會想起與媽媽有關的點點滴滴。

媽在,家就在;媽不在,家散了

小時候,放學路上或在外玩耍時遇雨被淋成了“落湯雞”,回家了媽媽就會很快找出乾衣服給我換上;初中走讀,每天回家鍋裡都有媽媽給我留的食物,或是稀飯、或是米飯、或是紅薯、或是麵條,還熱乎著,為的是不讓我餓著;高中以後,每次寒暑假或節假日,回家時媽媽都會站在院壩迎接,看著我慢慢走近;離家時媽媽都會站在院壩目送,直到我消失在山坳外已經看不見人影。可如今,這些永遠都成了心中的回憶,連感謝媽媽的機會都沒有。

是媽媽,用貧困地區農村婦女特有的勤勞、質樸、無怨無悔,操持著這個家,特別是爸爸外出打工的那些年,家裡那幾畝旱地和水田,都是媽媽一個人在打理,她把自己變成了“男人”——天不亮起床下地、夜裡九十點鐘還在忙碌,挖土、翻地、挑糞、灌溉、插秧、收割……樣樣都幹;為了積攢我們的學費生活費,也換些零用錢買食鹽和種子、化肥、農膜等,還要抽空養蠶、養豬、養雞,種一些時令蔬菜逢趕集的日子拿到街上去賣,一年到頭幾乎沒有什麼歇息,有時候吃飯的時候端著碗就能困著。媽媽這樣做就是為了讓我們不用一輩子蝸居在那前不著村、後不挨店,出行沒路、吃水靠天的貧瘠山溝溝。

媽在,家就在;媽不在,家散了

本來,媽媽為了我們幾兄妹上學,已經操勞了一輩子,顯得比同齡人要蒼老得多。所以,我就給自己定下“規矩”:大學畢業那天起,就不再找伸手找媽媽要錢,也不再給媽媽添麻煩。雖然單位一般、工資不高,但習慣了省吃儉用的我還是能依靠自己的努力解決自己的生活,所以“不找媽媽伸手要錢”我做到了,可“不再給媽媽添麻煩”卻食言了。當孩子在我沒有做好充分準備的時候降生,實在照顧不過來時,我不得不向媽媽求助,媽媽也毫不猶豫地來到了千里之外;可由於與岳母在養育孩子的觀念、方法等方面存在分歧,時不時發生一些小的“衝突”“摩擦”,我那是也是年少無知,偶爾還朝既要幫忙帶孩子還要買菜做飯的媽媽發“脾氣”,無數次媽媽都想捲起行李包走人,可看在孫子的份上又不忍心撒手不管,直到他上幼兒園。

媽媽離開的這些年,我們一小家子都很想念她,我多次夢到媽媽和我們一起開心生活的片段。媽媽用心耕耘了一輩子的“家”在“形”上只剩斷垣殘壁,在“神”上則分散各地,各有各的生活、各有各的煩惱,能夠見一面、吃一餐飯都很難了,我深深地體會到了“媽在,家就在;媽不在,家散了”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是的,有媽媽,才有家,有媽媽,家才完整;沒有了媽媽,我們這個曾經的“家”散了。我現在回去的不是溫暖的“家”,而是一個冰冷冷的地方,每次看到的都荒草縈繞下媽媽孤零零的墳冢。但有媽媽在那兒,雖然只是一個墳頭,但那也是一個念想,一有合適的時機我會回去的,不管到半山腰的路長滿多少雜草、不管那老屋垮塌成什麼樣子、不管自留地荒蕪到什麼程度,因為,那兒是我的“家”的“根兒”,那兒有我愛的媽媽。

走過“不惑”,奔向“知天命”,兩鬢的白髮漸多了、鬍子稍長就會泛白了,頭髮開始稀疏了、呈現出明顯的“地方支援中央”的狀態了;我們小兩口的工作也都還算順利,家庭狀況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孩子也進入了最緊張的高三階段的學習——還有25天將走進2019年高考考場,接受他人生目前為止比較重要的一場考試,他對自己的學習有合理的安排,會朝著他心中的目標去奮鬥、去努力,完全不用我們操心…這些媽媽您都看不到了。

今天的平淡生活,今天的簡單擁有,都要感謝媽媽的生養之恩、感謝媽媽的諄諄教誨、感謝媽媽的一生付出。媽媽的愛一直在我的身邊,願媽媽在天國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