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史前陶器的造物觀,史前陶器是如何創造出來的呢?

2021-07-04由 非說不凡 發表于 畜牧業

原始陶器的幾種主要成型方法及其效果

你知道人類最早的透過火的作用進行的一項藝術創造是什麼嗎?是陶器,萬年前就有了陶器。

今天我們要走進的是中國史前陶藝。

史前陶藝指的就是史前工藝陶器。

史前陶器的造物觀,史前陶器是如何創造出來的呢?

凸 弧紋彩陶缽

一、史前陶器的造物觀和器具形狀

史前陶藝是原創,一切造型都無從參考,後世做陶器也好,做瓷器也罷,總有前人的造型作為參考。

對比考古發現,新石器時代,人們在使用器皿的時候,最開始是利用自然界中常見物體進行改造。之後,陶器產生之初設計者開始模擬自然界中的植物的形態,或者動物、人以及之前的器物中進行模仿。

再之後,陶器在使用過程中逐漸淘汰不實用的造型,設計者根據陶器在生活中的使用情況進行創新改造。

不同的陶器造型都可以起到同樣的功能,高低粗細的陶器都可以盛水,也可以作為炊具。但是什麼樣的造型最適合做儲水器,而什麼樣的造型又適合作為炊煮器呢?這些必須在生活中透過實踐而得到結果。

史前陶器的造物觀,史前陶器是如何創造出來的呢?

網格紋彩陶缽

另一方面還受到工藝的影響,任何時代的設計都會受到工藝的影響,但是原始社會受制於工藝的情況更加突出。現代原料充足,工藝先進,人們可以追求更加細膩的功能,就算這功能不實用。

原始社會與現代社會不同,受到工藝的限制,他們的設計只能簡單的滿足基本

實用功能

。就算是簡單的實用功能依舊不能很好的滿足,比如炊具從加熱到均勻加熱的進化可能都需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

如此長的時間間隔並非設計者的創新思維存在問題,而是涉及工藝落後。

湖南玉蟾巖遺址是現在知道的最早的新石器遺址,距今有一萬三千多年以上。其中出土的陶器,比如釜,從中出土的陶器製作粗糙,內壁凹凸不平,胎壁厚薄不均,陶土中也多有石英砂,燒紙的溫度也比較低。當時的人們並不在意造型,而是為了解決使用功能。

史前陶器的造物觀,史前陶器是如何創造出來的呢?

玉蟾巖遺址出土的陶釜

到了新石器時代中期時候,生產力進步了,造型能力也提高了。器具的造型逐漸增多,比如裴李剛文化遺址出土的器具雖然還是夾砂紅陶,但是種類明顯比湖南玉蟾巖遺址中要多。出現了杯、碗、盤、缽、壺、罐等多種造型,甚至還在甘肅秦安縣大地灣文化陶器中還出現了圈足碗和三足罐、三足缽。技法也出現了捏塑法。

史前陶器的造物觀,史前陶器是如何創造出來的呢?

新石器時代裴李崗文化紅陶壺

到了新石器晚期,人們的飲食變的複雜,陶器的製作工藝也能為先進,出現了輪製法,更多陶器的新造型出現,比如新的炊具鬲、斝、甗。鬲的出現確實是一大進步,它是遠古文化特有的造型,以鼎為基礎演變而來。它將鼎的實心足改造成空心足,擴大了加熱面積。縮短了蒸煮時間。

史前陶器的造物觀,史前陶器是如何創造出來的呢?

新石器時代陶鬲

在考古的時候發現,新石器中期和中晚期有些陶器的造型非常的奇特,但是數量並不多,而且沒有得到傳承。這些奇特的造型的陶器設計不能很好的滿足日常生活,在使用中逐漸被淘汰。

二、史前陶器的紋飾

造型的多樣化是陶器工藝的一大輝煌成果,而陶器紋樣的產生和發展是陶器工藝的另一輝煌成果。

中國新石器時代是母系社會的繁榮時期,那時候的紋飾多了一些女性的細膩和絢麗多彩。

新石器早期時候的陶器幾乎沒什麼紋飾,我們看到的繩紋和籃紋只不過是當時製作過程中留下的手印而已。當時製作陶器的方法是模製法,用泥土塗抹在

繩子編制

的容器上,等到半乾的時候取出,所以在陶器上自然會留下繩子的印痕。所以我們看到的早期的陶器內壁中經常會有繩紋。

史前陶器的造物觀,史前陶器是如何創造出來的呢?

新石器時代繩紋陶器

新石器中期,早中期的時候出現了揑塑法,用手捏塑做成陶器。當時製造陶器主要由婦女來製作,陶器上留下的婦女細小的指紋。有些學者甚至認為,之後的陶器雷紋就是出自指紋,不過這個提法並未得到所有學者認同。

到了後中期,陶器製作工藝主要是泥條盤築法,將泥製成泥條圈,一圈圈的堆積上去,或者直接將一個長長的泥條盤旋地堆積上去,最後做成想要的形狀。經過泥條盤築法制作的陶器表外凹凸不平,需要將外表抹平,這就需要利用陶土的粘性和可塑性進行加工,透過壓印、拍印、彩繪等多種手法進行裝飾,如此紋樣裝飾就出現了。

史前陶器的造物觀,史前陶器是如何創造出來的呢?

壓印編制的陶盂

從紋飾手法上看,可以將史前陶器的紋飾分為彩繪紋飾和非彩繪紋飾兩種。

彩繪紋飾運用的是顏料將圖案塗抹到陶器上,從出土的彩陶中可以發現一般會用紅、黑、赭、白等多種顏色。而非彩繪修飾一般採用拍印、刻畫、鏤空等手段,在陶器上以原始色做出紋飾。

史前陶器的造物觀,史前陶器是如何創造出來的呢?

旋渦紋彩陶腹耳甕

彩陶的圖案是一個逐漸變化的過程,彩陶中有“圖案”和圖畫的區別,或者以現代人的角度進行區分可以認為是寫實圖畫和幾何紋飾的區別。比如新石器時代最常見的魚的圖案,我們會發現魚的圖案是一個由複雜到簡化的過程,或者說是一個是實物到抽象畫的過程。魚的頭部的形狀變的越來越簡單。

史前陶器的造物觀,史前陶器是如何創造出來的呢?

魚紋抽象化過程

鳥紋也是由複雜到簡化的一個過程,甚至到後來的抽象化。

史前陶器的造物觀,史前陶器是如何創造出來的呢?

鳥紋抽象化過程

史前陶器的造物觀,史前陶器是如何創造出來的呢?

鳥紋彩陶缽

水波紋也是如此。

史前陶器的造物觀,史前陶器是如何創造出來的呢?

水波紋的簡化過程

非彩繪修飾,並不依靠色彩,它主要是依靠陰刻的線條。早期的非彩繪陶器主要是以紅陶和灰陶為主,後期才出現了黑陶和白陶。

拍印、壓印等工藝主要是用來刻畫條形、籃紋等紋飾,鏤空一般多用在圈足器上鏤出圓形、方形等形狀的孔作為裝飾。

三、總結

史前的陶器,從早期到後期,生產力不斷提高,陶器的製作工藝不斷提升,造型逐漸增多。史前陶器從生活需要出發,故我們常見的史前陶器中總是看到的是圓形、對稱居多,這樣的造型比較符合實用性。而且鼎之類的也是以三角居多,並未出現過多的四腳、五腳,同樣也是從實用性角度出發。

但是在陶器實用性中,人們的藝術審美也開始慢慢的培養起來,陶器紋飾的出現正是說明了先人們的審美意識的發展,史前的陶器也從另一角度揭示了人們抽象思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亞林; 江岸飛

原始陶器的造物觀

中國陶瓷工業

[J]

2014年05期

2、

孫田

彩耀中華:聚焦黃河流域史前彩陶特展

收藏

[J]

2018年12期

3、

藍凡

中華史前彩陶生活導論

文化藝術研究

[J]

2009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