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中國歷史有個青銅時代,其中禹鑄九鼎為國家象徵,代表著改朝換代

2022-01-03由 地平線薦賞 發表于 漁業

禹鑄九鼎反應什麼

明代晚期,有位叫宋應星的大學問家,編訂了一部名為《天工開物》的書。內容是利用人工技巧,從大自然創造一些有用的東西。此書對中國古代手工業和農業的生產經驗、技術,有了系統詳細的記述。

中國歷史有個青銅時代,其中禹鑄九鼎為國家象徵,代表著改朝換代

宋應星是個舉人,先後在江西、福建、南京等地做過官,1644年棄官回鄉。他生平注重實際應用的學問,對於死讀經書埋頭八股的風氣,不屑一顧。在《天工》的序言中,特意註明“此書與功名進取,毫不相關也”。

隨著奴隸制度的確立,中國步入了青銅時代。這是一個血與火的時代,也是野蠻、吞併的時代。這一時代在文化上的突出表現,是巫神文化。

中國歷史有個青銅時代,其中禹鑄九鼎為國家象徵,代表著改朝換代

他們以“禮”為名目,以祭神拜祖為核心,透過多種方式,來彰顯統治者的權威、意志和力量。從商周時代到春秋戰國時代,銅礦的冶煉和青銅的鑄造技術,得到迅速發展。

特別是商代,青銅器的極盛時代。且多數製品以禮器和樂器享有盛名,其中,“鼎”是典型的代表。鼎是祭祀用的禮器,每當征戰殺伐獲得勝利,舉行祭祀祖先時,族人就要在鼎面前舉行儀式,並殺死俘虜血祭。同時,天子和諸侯在簽訂條約和會盟的時候,鼎是實物證據。

中國歷史有個青銅時代,其中禹鑄九鼎為國家象徵,代表著改朝換代

當兩國結束戰爭走向和平時,都要在鼎的面前舉行莊嚴儀式,向祖先和上天盟誓。為此,鼎上的圖案多是一些神奇的、怪異的、兇猛的、變了形的野獸,以突出其兇狠殘暴。用這些帶有神力的怪獸保護族人,威懾恐嚇族人的仇敵。

隨著時代的變遷,青銅器上出現了銘文。到了西周之後,銘文的字數愈加增多。其中,出土的毛公鼎上的銘文多達497個,是研究當時社會歷史的寶貴史料。

中國歷史有個青銅時代,其中禹鑄九鼎為國家象徵,代表著改朝換代

在古代文獻上有“禹鑄九鼎”,此鼎來到商,代表商取代夏。後來此鼎又來到周,代表周取代商。這時的鼎已不再是普普通通的器物,而是帝王的象徵。另外,成語中所說的“問鼎中原”、“一言九鼎、”三足鼎立“以及人們平常所講的鼎力、鼎盛。都把鼎置於極高的地位。

其實,青銅上面的紋飾,實際上是一個特定的社會型態、人文思想,與美學理念的一種綜合反應。比如:

夏代的青銅器,因為它剛剛進入文明社會,它的紋飾就比較簡樸,比較拙。

商代的青銅器,它的紋飾就發展為以饕餮紋為主,它給人一種穩重,更具威嚴。

西周的青銅器,多半用重花紋、帶紋、波紋,它的就比較間疏和開朗。

春秋的青銅器,多半用很緻密、繁瑣的蟠龍紋、蟠繪紋,它是用硬模來成型。

中國歷史有個青銅時代,其中禹鑄九鼎為國家象徵,代表著改朝換代

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先後出土的兩把寶劍,一把就是越王劍,一把就是吳王劍。寶劍劍身的花紋依然清晰、光亮奪目,其劍刃也依然鋒利無比。人們很難相信這兩把劍,已經埋在地下沉睡了2500年。

到了漢代,隨著奴隸制的解體,青銅器的鑄造和紋飾,也有了大的變化。它從厚重走向輕靈,從神秘走向現實,從令人畏懼惶恐變為讓人讚歎撫愛。

中國歷史有個青銅時代,其中禹鑄九鼎為國家象徵,代表著改朝換代

特別是上個世紀60年代,在甘肅武威發掘的“馬踏飛燕”青銅器,是這一時期藝術造詣的巔峰,也是東漢青銅製品的典型之作。

此器構思之奇妙、工藝之精湛、線條之流暢、比例之勻稱,充分表現了2000年前,中國雕塑藝術與鑄銅工藝,已經完全融為一體。

設計者以他那高深的藝術造詣和詩意般的想象力,準確的抓住 駿馬賓士、飛鳥爭先的一瞬,並用堅硬的青銅,把它永久地凝固在大地上。”馬踏飛燕“實為中國古代雕塑藝術中,極為罕見的瑰寶。

中國歷史有個青銅時代,其中禹鑄九鼎為國家象徵,代表著改朝換代

其實,還有比青銅器的歷史,更為長久的是製陶工藝,它的歷史可以上溯到一萬年以前。水和土,是先民們最為常見和熟悉。而火的利用,就促使了陶的誕生。

考古學家告訴我們,在距今7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彩陶已經問世。早期的陶器花紋以動物為主,尤其以魚紋最多。此後紋飾逐步轉為抽象,多采用一些與龍蛇圖騰有關的符號,類似幾何圖案的花紋。由寫實到符號,由模擬到抽象,這是一個歷史演變和文化積澱的過程。

中國歷史有個青銅時代,其中禹鑄九鼎為國家象徵,代表著改朝換代

陶器的使用及其發展,是人類逐步走向文明的象徵。比如:在《天工》一書中不僅對陶器的製作,有詳細的文字說明和圖譜介紹,並且還把美好的陶器製品與文明緊緊的連在了一起。

新石器時代的陶器,主要為了生活所需,以實用為主。一些尖底陶瓶,不僅透過不同的色彩運用,增強了裝飾效果,而且設計巧妙,在井中提水非常方便。

公元前3000年,黑陶、白陶相繼出現。公元前1000年,精緻的白陶以及帶有青黃釉的陶器,也燒製成功。

中國歷史有個青銅時代,其中禹鑄九鼎為國家象徵,代表著改朝換代

戰國之後,奴隸制逐漸為封建制度取代。原先用作陪葬品的青銅器,也逐漸減少。人們越來越多地開始使用陶器為隨葬品,這一時期陶器雕塑品大量出現,各種人物、動物乃至宮殿房舍的優美造型。雖有幾分稚拙,但那傳神寫意的美感,表現了中國秦漢時期特有的藝術風格。

這個時期陶塑文化最為宏偉的精品,非秦始皇陵陪葬坑發掘的兵馬俑莫屬。其中,陶製的兵馬俑,就多達7000餘尊,還有戰馬一百多匹,戰車一百多輛。這一雄壯威武的軍陣,秦代工匠們賦予這些泥土塑成的陶俑以生命,充分展現了非凡的造詣和智慧。

中國歷史有個青銅時代,其中禹鑄九鼎為國家象徵,代表著改朝換代

中國最早瓷的出現,大約已有3500年,在商代中期,就有了瓷罐和瓷盆。到了東漢時期,瓷器生產逐步成熟,青瓷、黑瓷先後問世。隋唐之後,陶瓷生產的規模迅速擴大,生產技術日益精湛。

當年的柴窯、越窯都燒製出不少,玲瓏剔透的珍品,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有人稱讚五代時,柴窯生產的“雨過天青”瓷時,這樣描述“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

中國歷史有個青銅時代,其中禹鑄九鼎為國家象徵,代表著改朝換代

唐代詩人把越窯生產的千峰翠色瓷,也寫入詩篇。比如: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這是何等的意境。

“唐三彩”,是唐代燒製的三彩陶器。它以綠、褐、黃三種釉色為主。但是,也並不止於這三種色彩。唐三彩主要用於殉葬,由於顏色自然天成、光澤明亮、斑駁絢麗,加之造型生動、線條流暢、貼近生活,因而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藝術格調,成為唐代陶瓷中的珍品。

中國歷史有個青銅時代,其中禹鑄九鼎為國家象徵,代表著改朝換代

宋代是陶瓷業發展的鼎盛階段,出現了哥窯、鈞窯、定窯、汝窯、官窯五大名窯。不久,江西景德鎮的燒瓷業迅速崛起,特別是它在已有的工藝水平上,不斷探索、刻意追求、精益求精,經過了若干工匠成百上千次的試驗,終於,成功地把半透明釉,發展成為半透明胎。從而使燒製出來的瓷品,更加精美絕倫、美潤如玉,景德鎮也從此名聲大振,後來居上。

中國歷史有個青銅時代,其中禹鑄九鼎為國家象徵,代表著改朝換代

其中,《天工開物》在講到瓷器時,曾經有這樣一段話說到景德鎮,若夫中華四裔馳名獵取者,皆饒郡浮樑景德鎮之產也。

實際上中國在陶瓷文化的發展中,一直走在世界的前沿,而且,一度成為中國對外交往的名片。特別是元青花瓷,在世界收藏界的價格,堪稱天價也不為過。不過元青花的精品,幾乎都流失在海外。比如:在2005年,倫敦佳士得拍賣會上一錘定音,身價高達2。3億元天價的瓷器引爆收藏界,這種瓷器就是“元青花”。

中國歷史有個青銅時代,其中禹鑄九鼎為國家象徵,代表著改朝換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