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斯坦化”的歐洲:是千百年宗教碰撞的延續還是過度擴張的反噬?

2022-01-18由 維達說 發表于 畜牧業

歐洲人信仰什麼宗教

在古代很長時間裡,人們對世界其他角落知之甚少。如被稱為西方文明“頭顱”的地中海文明圈,在古典時期,西方人所認知的世界也僅限於歐、亞、非三大洲的部分地區,範圍也就是今西亞、北非和南歐、西歐,可以說是環地中海地區。但這個有限的世界,卻被地中海分成伊斯蘭世界和基督教世界兩個相對獨立的部分。所以自兩大宗教取得各自世界領導地位後,兩個世界的碰撞和交流就貫穿整個西方文明史,至今十字架與星月的文明衝突依然存在,只是武力被替換成了另外一種更潛移默化的方式。

“斯坦化”的歐洲:是千百年宗教碰撞的延續還是過度擴張的反噬?

在西方人認知有限的世界,地中海將之分成伊斯蘭世界和基督教世界兩個相對獨立的部分。

十字架與星月相愛相殺千餘年

公元1095年11月,法國克勒芒宗教大會上,羅馬天主教皇烏爾班二世極富煽動性的演說,使得在場的天主教徒群情激奮:“我們的‘聖城’耶路撒冷,已經落入了東方的穆斯林手中!現在我代表上帝向你們召喚,迅速行動起來,把那惡的種族從我們兄弟的土地上消滅乾淨!奪回我們的土地!”烏爾班二世還向大家許諾說,作為“世界的中心”,耶路撒冷是一個“遍地是乳和蜜的天堂”。於是共計九次持續近200年的十字軍東征揭開了“十字架反對星月”的戰爭序幕。

“斯坦化”的歐洲:是千百年宗教碰撞的延續還是過度擴張的反噬?

其實早在八世紀初,阿拉伯帝國在向西征服北非後,由於南面是貧瘠乾旱的撒哈拉大沙漠而毫無吸引力,就已經把目標轉向了隔海相望且處於基督教世界邊緣的西班牙。公元711年,北非總督穆薩派大將塔立格率精兵渡海進軍西班牙。登陸後,塔立格在海峽旁直布羅陀作了激勵士氣的演說,隨後僅用短短一年就佔領了大半個西班牙,後在圖爾戰役中受阻於獅心王理查一世的抵抗才止步於比利牛斯山脈南側。此後近800年,阿拉伯人一直統治著伊比利亞半島,並在格拉納達建立了現存世界上最古老、最美麗的阿拉伯王宮—阿爾罕布拉宮。

“斯坦化”的歐洲:是千百年宗教碰撞的延續還是過度擴張的反噬?

公元711年,北非總督穆薩派大將塔立格率精兵渡海進軍西班牙,隨後僅用短短一年就佔領了大半個西班牙。

西班牙也成了兩種信仰交匯碰撞的最前沿,同時期的歐洲正值黑暗的中世紀,在這個充滿戰爭、陰謀和傳奇的時代,阿拉伯世界的偉大文明,曾透過西班牙源源不斷地傳往歐洲,作為對手的阿拉伯人扮演了早期歐洲文明的保姆角色,以至於後來的文藝復興、自然科學大爆發都脫胎於穆斯林世界的薰陶、啟蒙。當然這在如今掌握世界話語權的歐洲來說,已經被掩蓋起來,無人願意提及。就像法國著名文思作大家

羅曼·羅蘭所說,“

當歐洲籠罩於矇昧黑暗之時,來自阿拉伯帝國的東方文明之光芒,照亮了西方。

“斯坦化”的歐洲:是千百年宗教碰撞的延續還是過度擴張的反噬?

公元1187年,當阿拉伯軍隊在“真主之劍”薩拉丁大帝的領導下從基督教十字軍手中奪取了聖城耶路撒冷。

當然伊斯蘭教與基督教在長達一千多年的文明衝撞、交流中,構成了的複雜風景線不止有戰爭,還有寬容和融合。公元1187年,當阿拉伯軍隊在“真主之劍”薩拉丁大帝的領導下從基督教十字軍手中奪取了聖城耶路撒冷後,數千名基督教十字軍戰士淪為俘虜。按照當時的習慣,這些俘虜只有在交納了贖金後才能生還。但這批貧窮的基督教徒無力籌足贖金。最終仁慈的薩拉丁並沒有處死這些俘虜,而是把他們都釋放了。

“斯坦化”的歐洲:是千百年宗教碰撞的延續還是過度擴張的反噬?

1492年西班牙最後一個穆斯林國王含淚離開格拉納達的阿爾罕布拉宮,標誌著伊斯蘭教勢力完全從西歐被逐出。

還有1492年,當基督教軍隊重新從阿拉伯穆斯林手中奪回西班牙後,穆斯林和猶太人被勒令離開西班牙,不然將面臨被處死的險境。於是穆斯林紛紛前往摩洛哥和北非尋找歸宿,但許多猶太人無家可歸。就在這個時候,奧斯曼帝國接納了一大批來自西班牙的猶太難民,把他們安置在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直至今天,土耳其的伊斯坦布林還存在著相當大的猶太人社團。

“斯坦化”的歐洲:是千百年宗教碰撞的延續還是過度擴張的反噬?

1453年拜占庭帝國(即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奧斯曼土耳其攻破,標誌著西方古典文明時期的終結。

當西班牙最後一個穆斯林國王含淚離去,標誌著伊斯蘭教勢力完全從西歐被逐出,但早在41年前的1453年,稱雄數個世紀的拜占庭帝國(即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奧斯曼土耳其攻破,此後君士坦丁堡改名為伊斯坦布林,標誌著西方古典文明時期的終結。

“斯坦化”的歐洲:是千百年宗教碰撞的延續還是過度擴張的反噬?

復原後的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的伊斯坦布林。

同樣是在1492年,基督徒收復伊比利亞半島的同年,哥倫布接受西班牙王后伊莎貝拉的資助,揚帆出海尋找新大陸…,從此西方人的認知世界不再侷限於環地中海地區,東西方文明的發展天平也開始攻守易形了。

“斯坦化”的歐洲:是千百年宗教碰撞的延續還是過度擴張的反噬?

歐洲基督教文明依靠新航路的開闢,獲得了美洲大陸資源的加持,並歷經三次工業革命,將伊斯蘭文明甩在身後。

攻守易形的背後,是宗教信仰走向極端偏執

此後一千年,歐洲基督教文明依靠新航路的開闢,獲得了美洲大陸整體資源的加持、入股,並歷經三次工業革命,生產力得到指數性增長,將曾經富裕、開放的伊斯蘭文明遠遠甩在身後,不同的是,古典時期曾主導基督教世界的羅馬人被後來皈依基督教的盎格魯-撒克遜人和日耳曼人所取代。而如今,伊斯蘭文明的繁榮高峰已逝去,取而代之的是內部因種族、教派、水源、疆域等矛盾而四分五裂,一些與主流文明差距較大且難以融入的伊斯蘭政教合一的國家,反而變成了一千年前祖先的對手那般有著極端宗教信仰的偏執狂。

“斯坦化”的歐洲:是千百年宗教碰撞的延續還是過度擴張的反噬?

千年時間裡,主導世界政治秩序的大國換了一茬又一茬,但基督教與伊斯蘭教之間的衝突卻從未消弭。

千年時間裡,主導世界政治秩序的大國換了一茬又一茬,國家之間的疆界和領土範圍也不斷變遷,但基督教與伊斯蘭教之間的衝突卻從未消弭,西方基督教文明的新代言人依舊延續著插手攪局中東伊斯蘭世界事務的“偏好”,於是便有了兩次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阿拉伯之春、敘利亞戰爭等一系列橋段。

“斯坦化”的歐洲:是千百年宗教碰撞的延續還是過度擴張的反噬?

西方基督教文明的新代言人依舊延續著插手攪局中東伊斯蘭世界事務造成了大量難民。

而穆聖的信徒們依然和他們祖先一樣鄙夷著西方異教徒,原教旨主義者更時不時以恐怖襲擊的方式宣洩他們的憤怒情緒,就如同現實生活中性格自卑且封閉的人,越會在交際中表現攻擊性一樣。

“斯坦化”的歐洲:是千百年宗教碰撞的延續還是過度擴張的反噬?

為遏制伊斯蘭向西歐擴張,基督徒們在宗教狂熱與遠方財富的感召下,貴族騎士率領一支人員龐雜大軍九次東征。

這一幕恰好與一千年前的歐洲中世紀何其相似,那時保守、排外的基督教文明是作為弱勢文明存在。對內封建割據帶來頻繁的戰爭,天主教會禁錮民眾的思想,造成科技和生產力發展停滯,人民生活在毫無希望的痛苦中;對外為了遏制伊斯蘭文明向西歐擴張,基督徒們在宗教狂熱與遠方財富的感召下,由野心勃勃的貴族騎士率領,組成一支人員龐雜大軍,前後九次踏上前往遙遠東方的征程。同樣在120年,沒落的清王朝子民面對西方文明入侵,也同樣表現過這種類似的狂熱和排外(即義和團運動)。

“斯坦化”的歐洲:是千百年宗教碰撞的延續還是過度擴張的反噬?

埃爾多安就曾多次號召在歐洲各國定居的土耳其穆斯林要多生孩子

伊斯蘭世界的代表國家土耳其,其總統埃爾多安就曾多次號召在歐洲各國定居的土耳其穆斯林要多生孩子,“生3個孩子是不夠的!要生5個,之後你們就是歐洲的未來!”。這種頗具有煽動性的“子宮戰略”與1095年羅馬天主教皇烏爾班二世號召十字軍東征簡直是異曲同工,不同的是攻守的物件易形了。

“斯坦化”的歐洲:是千百年宗教碰撞的延續還是過度擴張的反噬?

歐洲各國在敘利亞難民危機後,大踏步地走向“斯坦化”,是基督教文明過度擴張、掠奪遭到的反噬。

如今

歐洲各國在敘利亞難民危機後,大踏步地走向“斯坦化”。但在某種意義上,歐洲的綠化也正是其不斷濫用武力干涉伊斯蘭世界國家,造成其內部局勢動盪、流血衝突不斷的後果,這是基督教文明過度擴張、掠奪其他文明後遭到的反噬。

外來移民從何而來?如果沒有西方基督國家不遠萬里來到異國他鄉大搞殖民主義,祖祖輩輩生活在當地的民眾怎麼可能離開祖居之地來到殖民母國?

你說呢?

上期回顧:

十字軍東征:獅心王理查一世與“真主之劍”薩拉丁大帝的巔峰對決

備註:本文僅為一家之言,歡迎分享指正。另文中配圖部分引自網路,如有版權私聯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