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百色隆林各族自治縣6年再造3個電網為脫貧注入“電動能”

2022-01-03由 新華社客戶端 發表于 畜牧業

百色隆林縣有幾個鄉鎮

曾經“捧著金飯碗討飯”的國家級貧困縣百色隆林各族自治縣,經過短短几年時間的努力,再造3個遍佈鄉鎮村屯的電網,極大地改善了當地用電條件,吸引了客商進駐、農民積極創業。

最大民心工程:6年再造3個隆林電網

隆林縣地處滇、黔、桂三省(區)交界處,海拔較高,地勢險要無平原,境內水力資源尤為豐富,國家西電東送的起點天生橋一、二級水電站就坐落於隆林天生橋鎮。

但長期以來,隆林網架結構薄弱,供電能力嚴重不足,安全隱患極為突出:縣城只有一座35千伏新州變電站單電源供電,居民生活用電價格最低1。5元/千瓦時,偏遠地區高達3元/千瓦時;深山遠鄉的少數民族村寨只能“篝火度日”。電網基礎設施不到位,政府招商引資屢屢“流產”。

2014年開始,隆林供電局進入南網電網系統。將近6年時間,南方電網廣西公司在隆林投資了14。77億元用於電網新建及改造,與剛上劃時固定資產原值4。3億元相比,相當於再造了3個隆林電網。

百色市政協副主席、廣西百色隆林各族自治縣委書記張啟勝說:“電力發展有效推動隆林縣財政收入從2012年的3。3億元增至2019年的6。06億元。農網改造、脫貧攻堅解決了用電難、用電貴、用電不安全等問題。”

2019年,隆林全社會用電量15。02億千瓦時,比2013年增長22。11%;全縣GDP總值55。16億元,比2013年增加12。87億元。截至2020年6月底,隆林2座110千伏變電站、18座35千伏變電站手拉手連通大電網,供電可靠率大幅提升,已改造區域16個鄉鎮39萬多人享受到了電力體制改革帶來的實實在在的紅利,電價由1。5元/千瓦時大幅降至0。5元/千瓦時;隆林縣戶均停電時間由上劃前的742小時每戶降低到14。9小時每戶。

1823個專案支撐脫貧摘帽

要全面實現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扶貧脫貧是關鍵。南方電網廣西公司全力助推隆林深度貧困縣摘帽,“十三五”期間,在隆林實施貧困地區電網改造升級專案就有1823個。藉助電力等基礎設施的鋪路,隆林人民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努力摘掉“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

移民安置點德峨鎮落滿丫口屯依靠農網改造讓村屯面貌煥然一新。隆林供電局第一時間調撥資金,提前進行了電網改造及配套專案,讓13個村屯50戶貧困戶歡歡喜喜搬進新房。

克長鄉大慶村馬海壩農光互補科技扶貧產業園加工基地是重點扶貧專案,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主要發展高山百合、羊肚菌示範種植,並擁有百合麵條、百合酒等製作專利,帶動村民脫貧致富。百合麵條廠負責人徐進城說,之前沒有農網改造的時候,百合麵條要送到貴州興義加工。

隆林供電局在大慶村投入1479。657萬元資金實施19個農網升級專案,並安裝200千伏安的專用變壓器。

隆林供電局專案管理中心經理岑溪說,2019年底,隆林縣農村電網供電可靠率達99。83%、綜合電壓合格率達99。43%、戶均配變容量2。13千伏安,“兩率一戶”三大指標均達到國家要求,提前一年完成國家“十三五”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任務。

居民用上“小康電”

德峨鎮是隆林西南部的重要門戶,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6%。德峨鎮長羅仁華說:“電力體制改革給少數民族帶來巨大的變化,電網改造之後,群眾反映的用電難、電費貴的問題都解決了,負擔減了,各項工作開展更加順暢。”

電力“潤物細無聲”,悄然改變著少數民族的生活品質,德峨鎮德峨村的彝族阿姐付興蘭對此感受頗深。過去寨子裡用不上穩定的電,村裡人連冰箱都沒見過;如今付興蘭在圩街上開了電器城,方便給大家送貨上門。

依託電力發展,“以電代火”的篝火晚會改變了當地的生活習慣。苗族、彝族、壯族、漢族等手牽手,告別“篝火晚會”,推出了“燈光晚會”。

隆林各族自治縣黨史辦主任、苗族協會會長、苗族跳坡節非物質文化傳承人敖德金說,用“電”代替篝火,真正實現了青山綠水常在,民族篝火長紅。

2020年6月20日,隨著隆林豬場鄉豬場村新寨公變改造工程正式投運,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提前10天完成隆林縣電力行業扶貧專案。據瞭解,今年下半年,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還將完成3400萬元投資,持續加快推進隆林農網建設改造,為隆林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各族人民邁入全面小康提供堅強可靠的電力支援。(何豐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