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八桂有了新鄉風

2022-11-28由 湘湘帶你看社會 發表于 農業

黨員受到警告處分的幾年

「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八桂有了新鄉風

【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

“改變老規矩後,大家壓力都小了。喜事照樣辦得風風光光,一點也不失體面。”說這番話時,黃芬芳喜悅溢於言表。

黃芬芳是廣西來賓市武宣縣桐嶺鎮村民,前不久,她的女兒出嫁,原定酒席50桌。聽取移風易俗倡議勸導後,將酒席減至不足10桌。

近日,記者在廣西鄉村採訪,談起移風易俗帶來的變化,村民們無不豎起大拇指。

這些年,人們生活日漸富足。但在部分鄉村,婚喪大操大辦、鋪張浪費、高額彩禮、薄養厚葬等陳規陋習,仍不同程度存在。群眾不堪重負、有苦難言,有人感慨:“辛辛苦苦掙點錢,一場酒席回到脫貧前。”

“2012年我爺爺去世,辦白事宰了14頭牛,宰牛的回禮花了8萬多元,加上擺酒席,總花費10餘萬元。”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縣德峨鎮德峨村團支書楊健回憶,“這對一個以養殖牲畜為生的農村家庭來說,簡直是個天文數字。”

白事是風風光光辦了,家裡卻背上沉重債務。此後好幾年,一家人節衣縮食才將借款還上。

這樣的事,在廣西農村並非個例。“老人過世,家人要宰牛來祭奠以示孝敬,這種習俗已沿襲上千年。”隆林各族自治縣黨委書記莫庸坦言,“宰多少頭牛、擺多少桌酒席,成為兒女是否孝順、葬禮是否風光的標誌。於是,村民之間攀比成風,哪怕債臺高築,也不能丟了面子。”

“按照當地習俗,不光是宰牛,下葬還要挑日子。”隆林縣者浪鄉麼窩村党支書陶勝明說,“日子靠近尚好,如果挑的日子在數十天後,就需要鄰里鄉親幫忙看守逝者,等待安葬這段時間的吃食等費用,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一位村民不無感慨地說,這些年,農村宴席名目花樣百出,如訂婚宴、結婚宴、滿月酒、喬遷酒、謝師宴、升學宴等,客人隨禮的禮金也不斷“水漲船高”,“許多家庭剛剛脫貧,這樣折騰,真吃不消。”

怎樣才能改變這種狀況?

“只有改變舊習俗,倡導新風尚,才能有效鞏固和拓展脫貧成果,推進鄉村振興。”廣西壯族自治區鄉村振興局局長黃智宇開出這樣的“藥方”。

在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自治區鄉村振興局將推進移風易俗、加強鄉風文明建設作為“培根鑄魂”舉措,透過宣傳教育、建章立制、示範引領、集中治理,唱響了農村移風易俗“四部曲”。

“婚事新辦樹新風,喪事簡辦人輕鬆;不設道場不擺闊,簡單莊重才適合……”在隆林平班鎮母姑村,來自新州鎮的新興藝術團的表演,贏得群眾陣陣掌聲。藝術團的梁智精告訴記者,在移風易俗宣傳工作中,他用本地壯話編排的快板和山歌深受大家歡迎。

據瞭解,隆林縣組織巡迴宣講隊、文藝隊等,創新快板、三字經、民間山歌,開展“送溫暖防返貧”“流動廣播”“小手拉大手”“鄉鎮宣講團”等活動,有效推動移風易俗倡議進村入戶、入腦入心。

移風易俗,不僅要解決認識問題,還要靠制度約束。2019年8月,廣西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全區婚喪事宜移風易俗的指導意見》,將移風易俗工作納入“美麗廣西”鄉村建設的考核內容。

廣西各地結合實際制定文明鄉風責任清單。百色市引導各村(社群)建立完善村規民約、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禁賭禁毒會、紅白理事會“一約四會”制度,明確紅白喜事餐標、桌數、人數、禮金、天數等上限。北流市建立村級“紅白事服務中心”,倡導結婚不要彩禮,非親屬隨禮不超過200元;宴席便餐不超過30元/人,不上高檔菸酒……一系列細化標準,為紅白事“減負”。隆林縣從群眾反映強烈的白事宰牛習俗破題,明確提出:除直系兒女外,其他人不再宰牛、羊、豬等牲畜祭祀,主客雙方祭祀和招待客人的牲畜總量控制在3頭以內。

移風易俗,還必須抓住“關鍵少數”。“黨員幹部在移風易俗中負有重要責任,必須以更大力度防治風腐一體問題,嚴管黨員幹部隊伍。”自治區紀委副書記、監委副主任鍾得志表示,為推動規章制度落地見效,廣西不忘發揮幹部示範引領作用。

前不久,一則訊息引發廣泛關注:隆林供銷合作社聯合社幹部黃某某在操辦父親喪事時,沒有履行黨員幹部帶頭移風易俗、從簡辦理婚喪喜慶事宜承諾,造成不良影響,受到政務警告處分。

在發揮好黨員幹部示範作用的同時,廣西注重調動各方積極性,形成集中推動移風易俗的治理合力。在自治區廣泛開展農村紅白喜事文明勸導志願服務試點工作,依託各地新時代文明實踐平臺,對大肆操辦紅白喜事行為進行勸導。隆林沙梨鄉幹部黃紅美告訴記者,發現鄉里10多戶有早婚早孕苗頭後,教育、婦聯等單位分別上門勸導,不良風氣得以糾正。

那麼,上述措施帶來什麼樣的效果?

“僅宰牛一項就省了五六萬元,吃食、爆竹和下葬都大大精簡,減輕了我的不少負擔。”說起2021年底家裡辦白事,隆林者浪鄉麼窩村村民王紹年如釋重負。在村幹部動員下,王紹年將原本打算宰的8頭牛減為3頭。

在隆林,移風易俗行動開展至今,已勸止大操大辦白事近400起,為群眾減少經濟負擔約1000多萬元。

“人情急似債,頂著鍋蓋賣。農民鼓起來的錢包,過去是被‘人情風’給吹‘癟’了。現在村裡天天廣播宣傳不要大操大辦酒席,‘人情’少了,身上擔子輕了,人情味反而更濃了。”談到移風易俗帶來的變化,百色市右江區四塘鎮六律村村民老張高興地說。

移風易俗,減輕了村民的負擔,改變了村民的行為,也帶來了鄉村觀念的變遷。“現在,攀比陋習不見了,大家比的不是誰家婚宴多幾道菜、多幾輛車,比的是誰家的家風好,誰家的孩子有出息。”龍川鎮黨委副書記楊桂西說。

“隨著文明鄉風建設的不斷深化,村民們思想觀念發生深刻變化,‘帶頭幹’‘比著幹’‘幫著幹’已成為文明新鄉風。”百色市文明辦主任鄧暘說。

一審:李斯維

二審:戴珊珊

三審:唐彩紅

【來源:光明日報】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