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藍十字腦科 | “我願天地爐,多銜扁鵲身”——記神經外科專家徐慶懷教授

2021-09-11由 腦健康 發表于 畜牧業

雙下肢神經病變嚴重嗎

古人醫在心,心正藥自真。

今人醫在手,手濫藥不神。

我願天地爐,多銜扁鵲身。

遍行君臣藥,先從凍餒均。

——《醫人》唐代:蘇拯

熱心公益 申城啟航

“你好!我是剛從北京來的神經外科醫生徐慶懷,能看看你的腳嗎?”

這是7月30日上午9:00,上海江灣軍幹所2樓正在舉行“迎八一關愛退役軍人及軍屬健康諮詢活動”,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由院長項耀均帶隊,神經外科、腦血管病科、神經內科、內科,疼痛科,中醫科等18位主任醫師及醫務人員參加,該活動吸引了200多位退役軍人及軍屬前來現場諮詢,而剛從北京來的徐慶懷教授,正是其中一位主任醫師。

藍十字腦科 | “我願天地爐,多銜扁鵲身”——記神經外科專家徐慶懷教授

▲ 徐慶懷教授(左一)在“迎八一關愛退役軍人活動”中進行健康諮詢

徐慶懷看到一位步履蹣跚的老人,老人年過七旬,拄著柺杖,正遲疑不決向哪個科詢問自己的病情,徐慶懷便主動上前詢問他的病情。原來,這位老軍人得過腦梗,腿腳也由於靜脈梗塞而變得紅紫發炎,甚至有的部位開始潰爛。之前,老軍人能忍則忍,不想麻煩別人,幸虧徐慶懷及時發現,給他建議及時到醫院去做進一步的診斷和治療。

徐慶懷教授就是一位熱情開朗,直率而非常“較真”的主任醫師,人生的軌跡從河北到首都,又到兩所世界著名的實驗室深造,現又“轉戰”魔都,真可謂“申城啟航”,開啟了他人生新的征程。

中醫世家 留洋深造

徐慶懷出身中醫世家。徐慶懷祖父是河北保定地區赫赫有名的中醫外科大夫徐文堂,祖父和父親在當地由於救死扶傷,懸壺濟世,拯救過很多人的生命,或祛除了很多人的病痛;而且,祖父、父親還不收取窮苦百姓病患分文錢財,因此而倍受當地人們的尊敬。從小看到家裡有中醫外科使用的醫療器械,還有人們對家人投來尊敬、讚許的目光等,在此環境薰陶、耳聞目染下的徐慶懷,從小學開始便立志將來要做外科醫生。

1985年填報高考志願時,他毅然填報了醫學專業;然後他順利考上了河北醫學院。五年全日制醫學臨床專業本科畢業後,他先在張家口市宣化區醫院(張家口市第二急救中心)神經外科主治醫師。工作了五年後,從本世紀初兩年來,他又到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進修學習,2003年12月,在首都醫科大學2003級碩士研究生畢業;之後,還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做了三年課題研究,研究方向:腦血管病;以優異成績獲得醫學碩士學位。從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於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功能神經外科、疼痛科進修學習。

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作為訪問學者赴美國佛洛裡達大學神經外科研究所Rhoton顯微神經外科解剖實驗室研修,主要從事神經纖維束及顱底顯微解剖研修等。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以訪問學者的身份赴德國諾漢威國際神經外科學研究所研修學習,主要研究顱底解剖及頸椎疾病,師從前國際神經外科主席Samii教授。

【小貼士】

Albert L。 Rhoton教授為現代神經外科做了傑出的貢獻。他於1975年在佛羅里達大學創立的Rhoton實驗室,迄今發表了500多篇論文、Neurosurgery雜誌兩個增刊和一本神經外科教科書RHOTON:Cranial Anatomy and Surgical Approaches 《Rhoton:顱骨解剖和外科手術入路》。Rhoton教授於1966年在梅奧診所開始他的神經外科職業生涯,那時正值手術顯微技術剛剛興起。Rhoton堅信顯微神經外科技術的運用一定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Rhoton在開始使用顯微鏡研究顱神經解剖時發現切除聽神經瘤時很難保留面神經的原因,於是他撰寫了一篇題為Nervus Intermedius文章,發表於1968年 Journal of Neurosurgery《神經外科雜誌》上,這開啟了顯微外科解剖研究的新領域。1972年,Rhoton教授擔任佛羅里達大學神經外科主任,設想透過一系列的課程培訓使得手術更加精確,損傷更小,對患者更加安全。1975年,Rhoton教授透過熱心患者、私人捐贈者及佛羅里達大學基金等籌集資金,創立了以腦顯微解剖研究和教學為目的的實驗室。自1975年至2016年,全球超過100名年輕神經外科醫生曾經在Rhoton實驗室學習過。

藍十字腦科 | “我願天地爐,多銜扁鵲身”——記神經外科專家徐慶懷教授

▲ Rhoton 教授(中間油畫像)和他的研究員

德國漢諾威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 (INI) 創始人是生於1937年的伊朗裔神經外科教授薩米(Madjid Samii),Samii教授擅長聽神經瘤,也是面神經解剖保留率的世界最高記錄者(92%,國內為80%)。德國漢諾威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INI)設有神經外科,神經內科,神經放射學,耳鼻喉科,骨科和內科部門等部門,主要治療神經系統疾病。

談到在世界著名研究所研修時的感受時,徐慶懷教授感觸頗深,他說,“美國弗洛裡達大學Rhoton實驗室在神經外科、神經纖維,傳導等方面很出名,Rhoton 實驗室注重的是創新,把顯微神經外科手術做到極致,精細程度非常高,透過顯微鏡可以看到另外一個‘世界’,而且能夠快速區分病變組織和神經纖維,更不用說動靜脈血管和腫瘤了。德國漢諾威神經科學研究所是顱底外科做得最好,德國人的嚴謹和一板一眼是出了名的,他們歷史更悠久,更注重按照程式來進行規範操作,非常注重傳統和規則。”

學科創立 腳踏實地

從兩所世界著名醫學研究所歸國回來後,徐慶懷的醫學水平“如虎添翼”般突飛猛進,而且,徐慶懷勇於探索,不畏權威,從“學究型”醫生轉化為“理論聯絡實際”的“實幹型”主任醫師,這需要的對醫學及醫術的充分自信,以及豐富的臨床經驗和過人的記憶力。

2008年9月至2012年4月,徐慶懷到北京豐臺區中西結合醫院神經外科,擔任副主任醫師,期間,

創立了全國第一家腦脊液科;又創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徐慶懷腦脊液容器壁理論”,榮獲2012年度北京市科技成果獎。

2012年4月至2019年10月,徐慶懷到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擔任神經外科主任醫師,是學科帶頭人。

從2019年1月至今, 在清華大學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神經外科,任神經外科主任醫師;2019年10月至今,創立北京北亞骨科醫院李小勇腦脊液科,擔任神經外科主任醫師。今年八月,擔任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6A病區神經外科副主任。

藍十字腦科 | “我願天地爐,多銜扁鵲身”——記神經外科專家徐慶懷教授

苦心鑽研 豐碩成果

徐慶懷對神經外科方面的醫學研究簡直達到了“痴迷”的地步。他於2013年前在北京二環內設立了自己的實驗室,又投入400萬購買了實驗用醫療裝置,包括顯微鏡等神經外科方面的醫療器材等,連屍頭模型、小白鼠,兔子等實驗用品都自己購買,一有空餘時間就到自己的實驗室潛心研究。

功夫不負有心人,善於從實踐中總結經驗,並且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30餘篇、

發表在中華神經雜誌及核心期刊6篇等

在科研成果方面,徐慶懷教授還榮獲了以下兩項北京市科技獎項。

“非常嚴謹、開拓精神,踏踏實實”

本世紀初,徐慶懷在處理等張力腦積水時,行腦室——腹腔分流術,當時很多三甲醫院的神經外科醫生根據教科書上的論述,認為對等張力腦積水,顱壓不變,臨床獲益不大,都不認可這種分流術。而徐慶懷結合多次動物實驗,並根據臨床應用,終於“打破”了教科書上的“陳規舊矩”,使得等張力腦積水病患行該分流術後,認知得以改善,或尿失禁改善,或雙下肢無力改善等等,終於被同仁們所認可。

在手術入路、開顱手術入路上,徐慶懷也有十幾項創新。逐漸地,在全國性神經外科學術交流會上,徐慶懷被同仁們所認可,這也引起了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忠誠的關注,王忠誠院士為徐慶懷勇於探索,敢於創新而感到欣慰。

徐慶懷也時刻銘記王忠誠院士“非常嚴謹、開拓精神,踏踏實實”12字方針,並身體力行,在神經外科領域上砥礪前行、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