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什麼病?讓醫生在她頭上畫了個大“?”

2022-12-03由 羊城派 發表于 林業

神經節瘤是什麼意思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輝 通訊員 彭福祥 梁嘉韻

圖/受訪者提供

近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血管外科聯合多學科專家為一名46歲女性切除顱底處雞蛋大小的副神經節瘤,這是一種罕見的良性瘤,雖然個頭不大,但位置特殊,涉及和生命中樞息息相關的多個重要血管、神經。血管外科、神經外科、耳鼻咽喉科等多專科專家聯手為這名女子設立了“問號”形狀切口,手術歷時近7個小時,多學科專家“接力”上陣,成功拆“彈”。

間歇性頭痛一檢查,意外發現兩個瘤

周女士是廣西桂林人,3年前因間歇性頭部右後側疼痛,於當地醫院做頭頸部CT檢查發現“咽旁顱底腫瘤”,當時未重視。2個月前,周女士頭痛愈來愈烈,於是到中山一院就診。這次的檢查發現,她竟同時患有兩個腫瘤。一個是甲狀腺癌,一個是右側咽旁腫瘤,性質應該是副神經節瘤,約有雞蛋大小。

位置特殊,良性瘤可怕堪比惡性瘤

中山一院血管外科常光其教授介紹,副神經節瘤發病率約為十萬分之一,屬於罕見病,好發於中青年女性。它其實是一種良性腫瘤,但由於它長的位置特殊,壓迫了負責給整個頭部供血的大動脈——頸動脈,而且還具有很強的神經內分泌功能,導致周女士的高血壓吃什麼降壓藥都無法控制,因此良性瘤也很兇險。

中山一院血管外科、神經外科、耳鼻咽喉科、甲狀腺外科、口腔科及醫學影像科舉行了兩次多學科討論,決定為周女士分兩期手術,第一期先行甲狀腺癌根治術,第二期再行右側咽旁腫物切除。

切除甲狀腺癌,休整後再進行第二次手術

7月5日,中山一院甲狀腺外科李傑教授給周女士做了甲狀腺癌根治術,經1個月的恢復後,周女士回血管外科準備接受二期手術。

周女士第二次入院後,常光其教授再次組織了全院多學科會診,神經外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醫學影像科、內分泌科及麻醉科的諸多知名專家共同討論。由於腫瘤所處的位置在咽旁,體積較大,不僅包繞頸內、外動靜脈,而且腫瘤向上生長侵犯了頸靜脈孔,累及顱底,手術難度極大,各學科專家討論後製定了周密的治療方案。

按照內分泌科廖志紅教授的意見,周女士術前要口服苯苄胺一週控制血壓,以消除術中血壓劇烈波動的風險。接下來由神經外科齊鐵偉教授進行顱內血管的造影評估,並栓塞供瘤血管。

什麼病?讓醫生在她頭上畫了個大“?”

手術歷時近7個小時,多學科專家“接力”上陣

8月29日,第二期多學科聯合手術正式開始。常光其教授和神經外科黃權教授共同設計了頭頸部的C形手術切口,看上去像躺著的大問號。常光其教授和王冕副教授按照預先設計,切開頸部面板,仔細遊離並控制了頸總動脈和迷走神經,充分暴露頸總動脈分叉和腫瘤,見腫瘤來源於迷走神經主幹,位於頸內外動脈後上方,壓迫頸內、外動脈,並向上及向深面生長,小心分離瘤體周圍血管,結紮切斷供瘤血管,自下而上仔細將瘤體與頸動脈分離,並由下至上分離腫物至顱底。

接下來口腔科黃代營副教授上臺分離並切斷下頜骨,充分暴露視野。接著神經外科黃權教授上臺手術,按照預先設計在右耳前作切口,與頸部的手術切口連線起來,黃權教授熟練地切開面板,遊離顳骨瓣,環形切開乳突骨皮質,顯露腫瘤的內上極。然後耳科江廣理副教授以氣動骨鑽打磨乳突,在腫瘤側面暴露出面神經,並加以保護。最後黃權教授和郭少雷副教授在頸靜脈孔附近將腫瘤完整切除,整個手術歷時近7個小時。

責編 | 牛智傑

校對 | 趙丹丹